新华社:“瓦工”书记的美丽乡村故事


_本文原题:“瓦工”书记的美丽乡村故事

新华社:“瓦工”书记的美丽乡村故事
本文插图
新华社照片 , 兰州 , 2020年4月16日
“瓦工”书记的美丽乡村故事
这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一处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3月19日无人机照片) 。
今年54岁的白宁安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 。 三十年前 , 还是小伙子的白宁安走出贫瘠的大山 , 从瓦工学徒开始 , 凭着吃苦耐劳 , 不仅掌握了过硬的瓦工手艺 , 还成立了工程队 。 2013年 , 在外打拼多年的白宁安回到家乡 , 在乡亲们信任的目光中担任了白家村党支部书记 。
7年来 , 白宁安带着乡亲们修路通水 , 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 ,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 依托当地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 成立泾川县牛角沟文化旅游开发公司 , 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 , 瓦工出身的白宁安带领村民先后建成民俗农耕馆、乡村演艺广场、生态采摘园等主题园区 , 将白家村整体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 就地吸纳村民家门口就业 。
2013年该村贫困发生率为68.99% , 2019年底96户443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 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 昔日黄土高原上的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
2019年 , 白家村作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 共接待游客7.2万人次 , 实现旅游收入180多万元 , 群众依靠乡村旅游和致富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 “虽然遇到过不少困难 , 但看到村子里现在的变化 , 全村80%以上的群众都吃上了‘旅游饭’ , 我就觉得再苦再难也值得 , 相信我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 ”白宁安说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斌 摄
这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打造的生态乡村旅游景区(3月19日无人机照片) 。
【新华社:“瓦工”书记的美丽乡村故事】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在村里的日光温室内劳作(3月19日摄) 。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右)在村里的日光温室内劳作(3月19日摄) 。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村民任慧珍在自家农家乐里给客人做饭(3月19日摄) 。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在村委会打电话沟通工作情况(3月19日摄) 。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左)入户征求村民关于乡村旅游的意见(3月19日摄) 。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检查修理用于游客体验的农具(3月19日摄) 。

新华社:“瓦工”书记的美丽乡村故事
本文插图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宁安和村民在村里的采摘园劳作(3月19日摄) 。

新华社:“瓦工”书记的美丽乡村故事
本文插图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村民白贵元在自家黄酒铺前张罗生意(3月19日摄) 。
游客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游览(3月19日摄) 。
新华社照片 , 兰州 , 2020年4月16日
“瓦工”书记的美丽乡村故事
这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打造的生态乡村旅游景区(3月19日无人机照片) 。
今年54岁的白宁安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党支部书记 。 三十年前 , 还是小伙子的白宁安走出贫瘠的大山 , 从瓦工学徒开始 , 凭着吃苦耐劳 , 不仅掌握了过硬的瓦工手艺 , 还成立了工程队 。 2013年 , 在外打拼多年的白宁安回到家乡 , 在乡亲们信任的目光中担任了白家村党支部书记 。
7年来 , 白宁安带着乡亲们修路通水 , 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 ,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 依托当地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 成立泾川县牛角沟文化旅游开发公司 , 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 , 瓦工出身的白宁安带领村民先后建成民俗农耕馆、乡村演艺广场、生态采摘园等主题园区 , 将白家村整体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 就地吸纳村民家门口就业 。分页标题
2013年该村贫困发生率为68.99% , 2019年底96户443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 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 昔日黄土高原上的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
2019年 , 白家村作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 共接待游客7.2万人次 , 实现旅游收入180多万元 , 群众依靠乡村旅游和致富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 “虽然遇到过不少困难 , 但看到村子里现在的变化 , 全村80%以上的群众都吃上了‘旅游饭’ , 我就觉得再苦再难也值得 , 相信我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 ”白宁安说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