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疽」古代名将得了“背疽”之后,往往难逃一死,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人艰不拆”是现代人常说的一句话 , 在社会竞争压力之下 , 不少年轻人都发出了“人生艰难”的感叹 , 可是对古人来说 , 这种程度只是毛毛雨罢了 , 在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 , 很多人都因为一个小病含恨离世 , 活下去都成了一个难以达成的目标 。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 , 古代有一种常见的疾病——背疽 , 谋士范增、明朝大将徐达 , 都是因患“背疽”而死 , 那么作为名将杀手的“背疽” , 到底是个什么病?

「背疽」古代名将得了“背疽”之后,往往难逃一死,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本文插图
【「背疽」古代名将得了“背疽”之后,往往难逃一死,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史记 · 项羽本纪》记载: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 稍夺之权 。 范增大怒 , 曰:“天下大事大定矣 , 君王自为之 。 愿赐骸骨归卒伍 。 ”项王许之 。 行未至彭城 , 疽发背而死 。 从中可知 , 范增、项羽二人在攻打荥阳的战役中 , 闹出了互不信任的矛盾 , 范增一怒之下要求辞职回家 , 结果在回彭城的路上 , 后背长了一个疽 , 然后就死了 。

「背疽」古代名将得了“背疽”之后,往往难逃一死,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本文插图
此外 , 《明史》记载:达在北平病背疽 , 稍愈 , 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 , 寻召还 。 明年二月 , 病笃 , 遂卒 , 年五十四 。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 引起背疽的大前提似乎是情绪大幅度波动 , 比如愤怒 , 致死的诱因是过度操劳 , 长途跋涉赶路和领军作战也许都是背疽致死的原因 。 宋洪适在《跋痈疽方》中说道:疽发背 , 三尺童子亦知为膏盲之疾 。

「背疽」古代名将得了“背疽”之后,往往难逃一死,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本文插图
何谓“膏盲之疾”?就是不可治愈的绝症 , 3岁小孩都知道背疽不可治愈 , 难道它真的是一种大病?其实不然 , “疽”是古人对“脓肿”或者“经久不愈的皮肤及皮下深层组织的溃疡”的统称 , 可以在身上任何一个部位出现 , 并不仅仅是背部 。 当疽出现在背部之后 , 细菌可以混入其中形成感染 , 再加上背部空气流通不通畅 , 使疽变得不断严重 , 最终一个红肿热痛的皮下包块就形成了 。

「背疽」古代名将得了“背疽”之后,往往难逃一死,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本文插图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 古人在没有什么治疗手段的前提下 , 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大致有3条路 , 第一条:忍着不治疗 , 等它慢慢消除;第二条:表层的皮肤自行破溃 , 内部的脓液和残渣自动排出 , 也可以自愈;第三种 , 切开引流 , 表面上敷上抗生素之类的药物 。 然而 , 在古代哪有什么抗生素药物 , 所以大多数人得了背疽之后 , 都会扩散感染至全身 , 最后暴毙 。

「背疽」古代名将得了“背疽”之后,往往难逃一死,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本文插图
如果“疽”长在别的地方还好 , 一旦长在背部 , 就会让体表的脓肿容易变得更严重 , 为什么?因为背部的皮肤特别厚 , 这就导致在无法治疗的古代 , 脓肿慢慢膨胀 , 逐渐穿破皮肤自动引流变得十分困难 。 所以 , 那些得了“背疽”的将士们 , 几乎都没等到“疽”流脓破溃就全身扩散了 , 也就会发生暴毙的情况 。

「背疽」古代名将得了“背疽”之后,往往难逃一死,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本文插图
最重要的是 , 古人完全误解了“背疽”的产生原理 , 南宋李迅在《集验背疽方·察疽发有内外之别》中记载:初发疽时 , 不拘小大 , 身体无热 , 自觉倦怠 , 生疽处亦不热……破后 , 肉紫黑色 , 此为内发 。 而后 , 他又强调“未发见之先 , 脏府已先溃烂” , 最后下了结论:虽有神仙药 , 亦付之无可奈何 。 在没有x光的古代 , 古人一直以为“背疽”是内脏腐烂造成的 , 也不知道细菌的存在 , 所以很多人都死在了这样的小病之下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