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咳嗽
中医辨证咳嗽是指肺气不清 , 失于宣肃 , 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 。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 。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 , 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 。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 , 起病较急 , 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 , 一般无外感症状 , 起病慢 , 病程长 , 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
一、证候特征
风寒犯肺
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 , 气急 , 咯痰清稀呈泡沫状 , 或鼻塞流清涕 , 苔薄白 , 脉浮; 若从热化 , 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
风热犯肺
常见咳嗽痰黄而稠 , 气粗 , 或咽痛 , 口渴 , 或流黄涕 , 苔薄黄 , 脉浮数
燥邪伤肺
干咳无痰或少痰 , 鼻咽干燥 , 舌红干少津 , 脉数
痰湿蕴肺
咳声重浊 , 胸闷气憋 , 痰多色白粘稠 , 舌苔白腻 , 脉濡滑
痰热郁肺
咯痰黄稠 , 胸闷气促 , 舌苔黄腻 , 脉滑数
肝火犯肺
气逆咳嗽 , 咳引胁痛 , 苔黄少津 , 脉弦数
肺阴亏耗
干咳无痰 , 或见咯血 , 舌红少苔 , 脉细数 。
辨证要点
二、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 , 多为新病 , 起病急 , 病程短 , 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 , 多为久病 , 常反复发作 , 病程长 , 可伴见它脏见证 。
三、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 , 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应 。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 , 或虚中夹实 。
四、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
外感咳嗽 , 多为实证 , 应祛邪利肺 , 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
内伤咳嗽 , 多属邪实正虚 , 治以祛邪止咳 , 扶正补虚 , 标本兼顾 , 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
咳嗽的治疗 , 除直接治肺外 , 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 , 当因势利导 , 候肺气宣扬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 , 从调护正气着眼 。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 , 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 , 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
辨证施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状:咽痒咳嗽声重 , 气急 , 咯痰稀薄色白 , 常伴鼻塞 , 流清涕 , 头痛 , 肢体酸楚 , 恶寒发热 , 无汗等表证 , 舌苔薄白 , 脉浮或浮紧 。
治法:疏风散寒 , 宣肺止咳 。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 , 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咽痒甚者 , 加牛蒡子、蝉退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 , 咳而痰粘 , 胸闷 , 苔腻者 , 加半夏、厚朴、茯苓燥湿化痰;表寒未解 , 里有郁热 , 热为寒遏 , 咳嗽音嘎 , 气息似喘 , 痰粘稠 , 口渴心烦 , 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频剧 , 气粗或咳声嘎哑 , 喉燥咽痛 , 咯痰不爽 , 痰粘稠或稠黄 , 咳时汗出 , 常伴鼻流黄涕 , 口渴 , 头痛 , 肢楚 , 恶风 , 身热等表证 , 舌苔薄黄 , 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 , 宣肺止咳 。
方药:桑菊饮 。本方用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散邪 , 宣透风热 , 杏仁、桔梗、甘草轻宣肺气 , 祛痰止咳;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咳嗽甚者加前胡、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 , 化痰止咳;肺热内盛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咽痛、声嘎 , 加射干、山豆根清热利咽;若风热伤络 , 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 , 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夏令挟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
3.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 , 连声作呛 , 咽喉干痛 , 后鼻干燥 , 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 , 不易咯出 , 或痰中带有血丝 , 口干 , 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 舌质红干而少津 , 苔薄白或薄黄 , 脉浮数或小数 。分页标题
治法:疏风清肺 , 润燥止咳 。
方药:桑杏汤 。方中桑叶、豆豉疏风解表 , 清宣燥热;杏仁、象贝母肃肺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桅清热润燥生津 。若津伤较甚者加麦冬、玉竹滋养肺阴;热重者前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夹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 。另有凉燥伤肺证 , 乃燥证与风寒并见 , 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 , 咽干鼻燥 , 兼有恶寒发热 , 头痛无汗 , 舌首薄白而干等症 。用药当以温而不燥 , 润而不凉为原则 , 方取杏苏散加减 。药用苏叶、杏仁、前胡辛以宣散 , 紫花、款冬花、百部、甘草温润止咳 。若恶寒甚、无汗 , 可配荆芥、防风以解表发汗 。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 , 咳声重浊 , 胸闷气憋 , 尤以晨起咳甚 , 痰多 , 痰粘腻或稠厚成块 , 色白或带灰色 , 痰出则憋减咳轻 。常伴脘闷 , 食少 , 腹胀 , 大便时溏 , 舌苔白腻 , 脉濡滑 。
治法:燥湿化痰 , 理气止咳 。
【##中医辨证施治咳嗽】方药:二陈汤会三子养亲汤 。方用二陈汤燥湿化痰 , 理气和中 , 以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以止咳 。方中以白芥子温肺利气 , 畅隔消痰;苏子降气行痰 , 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 , 使气行则痰行;三者合用 , 痰化、食消、气顺 。苏子长于降气 , 气逆不降者以此为主;白芥子长于畅隔 , 胁痛痰多者以此为主;莱菔子长于消食导滞 , 食少脘痞者以此为主 。三者皆行气祛痰之药 , 又能在治痰中各展其长 。若寒痰较重 , 痰粘白如泡沫 , 怯寒背冷 , 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痰;脾虚证候明显者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 。症情平稳后可取六君子汤加减以资调理 。
2.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 , 或喉中有痰声 , 痰多质粘厚或稠黄 , 咯吐不爽 , 或有热腥味 , 或吐血痰 , 胸胁胀满 , 咳时引痛 , 面赤 , 或有身热 , 口干而粘 , 欲饮水 , 舌质红 , 舌苔薄黄腻 , 脉滑数 。
治法:清热肃肺 , 豁痰止咳 。
方药:清金化痰汤 。方中用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茯苓、贝母、栝楼、桔梗、陈皮、甘草化痰止咳;麦冬养阴润肺以宁咳 。若痰热郁蒸 , 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 , 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热;胸满咳逆 , 痰涌 , 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通腑以逐痰;痰热伤津 , 口干 , 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花粉养阴生津 。
3.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 , 咳时面赤 , 咽干口苦 , 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 , 量少质粘 , 或如絮条 , 胸胁胀痛 , 咳时加剧 。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红或舌边红 , 舌苔薄黄少津 , 脉弦数 。
治法:清肝泻肺 , 化痰止咳 。
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方中用青黛、海蛤壳清肝化痰;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粳米、甘草和中养胃 , 使泻肺而不伤脾胃 。二方相合 , 使气火下降 , 肺气得以清肃 , 咳逆自平 。火旺者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胸闷气逆 , 加葶苈子、栝蒌利气降逆;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痰粘难咯加海浮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火郁伤津 , 咽燥口干 , 咳嗽日久不减 , 酌加北沙参、百合、麦冬、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
4.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 , 咳声短促 , 或痰中带血丝 , 低热 , 午后颧红 , 盗汗 , 口干 , 舌质红 , 少苔 , 脉细数 。
治法:滋阴润肺 , 化痰止咳 。
方药:沙参麦冬汤 。方中重用北沙参、麦冬甘寒生津 , 清养肺胃为主药;玉竹助主药甘寒生津 , 养阴润燥以为辅 , 天花粉清肺润燥 , 养胃生津;生扁豆甘平和中 , 培土生金;冬桑叶轻清宣透 , 以散燥热;甘草泻火和中 , 调和诸药共为佐使 , 诸药配伍 , 共奏清养肺胃 , 生津润燥之功 , 乃甘寒之法 。若久热久咳 , 是肺中燥热较甚 , 又当加地骨皮以泻肺清热 。咳剧加川贝母、甜杏仁、百部润肺止咳;若肺气不敛 , 咳而气促 , 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低热 , 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虚热;盗汗 , 加糯稻根须、浮小麦以敛汗;咯吐黄痰 , 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痰中带血 , 加丹皮、山栀、藕节清热凉血止血 。分页标题
(以上仅供参考 , 药品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 , 谢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悦读中医]由经方变化而来的7个实用方
- 建德■86天后,建德市首家集中医学观察点清零
- ■感知山东||中医院一名老党员的初心本色
-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这项研究成果给帕金森患者带来佳音:“长线用药”疗效减退难题有望突破
- [肺炎]武大人民医院1天3场全球疫情连线,中医专家分享诊疗方案
- 「齐鲁聊城发布」老人去世,家属送来感谢信—东昌府区中医院安宁疗护服务获好评
- #咳嗽#10年老咳嗽、哮喘、肺部炎症,戒掉米面糖多吃肥肉后,竟然消失了
- 「中医艾灸养生TB」春天常吃它,女人"不老",男人强肾!这种平价人参米,现在吃最好
- 『』区别感冒和新冠肺炎,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症状,不是发热和咳嗽
- 「」中医常识:中药材看产地!11个省份的地道药材,让你买对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