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文|「广电独家」兰之馨
汪锡宏一直有一个观点 , 扶贫题材并非就要苦大仇深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本文插图
夏天勘景 , 春节前杀青 , 《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一路拍到了冬天 。 剧组里流传着一个“来两口”的段子 , 它几乎每天上演 , 但却跟酒毫无干系 。
坐落在浙江淳安县的下姜村异常美丽:千年古树 , 徽式建筑 , 小溪流里鱼儿游曳……不过 , 这里的冬天格外阴冷 , 工作人员在现场都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或军大衣 。 可演员不行 , 他们剧中的角色还在穿单衣 。
除了冷 , 这样的天气还给拍戏带来了穿帮的风险——演员一说话就有哈气 , 这是绝对不行的 。
有一个土办法 , 用凉的矿泉水涮嘴 , 多涮几下 , 就能把嘴里的温度降下来 , 说话时哈气的情况就会好很多 。 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冷 , 有时涮也不管用了 , 有的演员干脆直接喝下去 。 往往是导演组一喊“预备” , 演员马上就说“等下 , 先来两口” 。
外面是寒冷的天气 , 入口是冰凉的水 , “真叫透心凉” , 亲身试过的导演汪锡宏这么形容它的感受 。 不过演员们没有一句怨言 , 从翟万臣这样的老前辈到导演口中的“小孩子” , 每个演员都来过两口 。
4月10日 , 这部扶贫大剧《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登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晚间黄金档剧场 。 该剧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22部脱贫攻坚重点剧目之一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本文插图
拍摄《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已经是前年的事情 , 但一说起来 , 汪锡宏还是很有感触:“很多事情都让我很感动 。 ”
▍“我们没有喊口号 , 这一点我保证!”
要做现实题材 , 要弘扬美、鞭挞丑——这是这部剧创作的初衷 , 也是主创团队从一开始便达成的共识 。
《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讲述的是下溪村基层党员干部在“第一书记”窦豆的带领下 , 一起为振兴乡村不懈奋斗的励志故事 。 它是一部纯正的原创剧 , 却不是凭空而有 。
剧中下溪村的原型 , 正是取景地下姜村 。 “梦开始的地方”是下姜村的品牌口号 , 剧名便取自于此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本文插图
同样是出名 , 今昔却天壤地别 。 早年 , 下姜村是以“穷”出名 , 被形容为“土墙房、半年粮 , 有女不嫁下姜郎”;而如今 , 它已经发展成“农家乐、民宿忙 , 游人如织来下姜”的全国明星村 。 从“穷山沟”变“绿富美” , 下姜村的蜕变背后 , 频繁活跃着返乡创业青年们的身影 。
剧中民宿的老板 , 原型正是现实中的创业先进代表姜丽娟姐妹 。
2016年 , 在杭州已经成家立业的室内软装设计师姜丽娟 , 毅然放弃在杭州打拼8年的高薪工作 , 带着儿子返乡 , 与姐姐合作创业经营民宿 。 她将自家房屋改建为一间名为“栖舍”的精品民宿 , 成为下姜村返乡创业的第一人 。 带动村民创业致富的她们 , 如今仍在下姜村续写民宿故事 。
姜丽娟本人 , 是一位89年出生的青年人 。 而在剧中 , 也是由青年人构成了乡村振兴的主力 。
夏阳饰演的“第一书记”窦豆是90后美女 , 她主动请缨从城市到乡村接受挑战;宋允浩饰演的“帅气村主任”江重洋 , 是从下溪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 看似吊儿郎当 , 却对这片生养他的土地爱得深沉;刘继勋饰演的科技特派员周莫 , 对农活儿一窍不通 , 却在科技助农的过程中找到了意义所在;王璇饰演的建筑设计师赵晓玮是窦豆的好友 , 一次下乡放松的因缘 , 让她无意中也加入了美化乡村改造的行列……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这些青年人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青春主战场 , 全身心投入广阔农村脱贫攻坚 , 奏出了一支悠扬的“乡村青春励志进行曲” 。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 , 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 , 制作、播出这样一部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作品 ,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
虽是农村戏 , 《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并没有人们印象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 , 取而代之的是系得住乡愁、装得下梦想的田园新村 。 剧里融入基层党建、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实事求是精准扶贫”等元素 , 探讨美丽乡村、农村医保、老年食堂、留守儿童、中药产业等一系列焦点议题 。
不过 , 做报告和做剧是完全不同的 。 汪锡宏表示 , 《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通过塑造人物、讲述故事去弘扬正确的世界观 。 “我们没有喊口号 , 这一点我保证!我们做的是戏 , 但我们要知道在弘扬什么 。 ”
剧里有很多情感戏 , 亲情、爱情、友情、乡情、人情等等 , “第一书记”窦豆和“村主任”江重洋便是一对上演别样乡村爱情的欢喜冤家 。 剧里还展现了农村乡里乡亲之间的各种矛盾 , 将“有意思的众生相”一一摊开 。
比如 , 剧中讲到了农村厕所革命 。 “院子里的旱厕不卫生 , 且容易传染疾病 , 应该拆掉 。 但村民已经适应了陈旧的东西 , 觉得旱厕挺好 , 上厕所方便 , 还有肥料 , 又没招你惹你 。 改变观念很难 , 何况涉及个人利益就有小九九 。 ”剧中这些矛盾 , 一方面呈现了农村工作之不易 , 另一方面也蕴含了许多塑造人物、幽默化表达的空间 。
汪锡宏一直有一个观点 , 扶贫题材并非就要苦大仇深 。 “戏剧要有矛盾和困难 。 毛泽东同志说的特别好 , 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 我们就是带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去做这部戏 。 可看性应该比较强 , 挺幽默的 , 没准看到什么地方你还会哑然一笑 。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本文插图
导演 汪锡宏
▍“你是写着呢还是睡着呢?”
时间回到前年的一个下午 。 “当下没有什么比扶贫更现实、更值得宣扬了 。 ”4个主创经过一个下午的讨论 , 得出了一致结论 。
“慕伟女士(制片人)对南方农村的美情有独钟 , 杜建文老师(编剧)又有农村生活经验 , 我虽然生长在城市 , 但骨子里是一农民 , 喜欢泥土的气息 。 再加上李铁先生(制片人)非常好沟通 , 我们一拍即合 。 ”讨论会后的第三天 , 汪锡宏就接到电话:编剧已经下去农村采风了 。 他意识到 , 这是要真枪实弹拍了 。
走访村民、踏寻美景、研读材料 , 创作组实实在在地探寻了下姜村的巨变之谜 。 当地很支持 , 下姜村村支书给汪锡宏他们讲述了很多经验 , “包括如何去发现农村的问题 , 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等等 。 听完之后 , 我觉得第一线的这些书记们真的很辛苦 。 ”
两三个月后 , 剧本初稿出炉 。 虽是初稿 , 但能嗅到剧本的品质 。 看完前三集的汪锡宏立马跟编剧杜建文说:“如果后面写的还是这种品质 , 我就敢拍 。 ”
因为赶周期 , 剧本还差个尾巴的时候 , 项目已经上马要拍了 。 留给筹备的时间很紧张 , 好在包括导演组在内 , 基本都是长期合作的老班底 , 汪锡宏跟李铁之前业已合作过4部剧 , 跟公司制片部门也都很熟 。
跟摄影、灯光、录音师是第一次合作 。 在见到摄影师郭老师时 , 汪锡宏正在怀柔和杜建文一起弄剧本 。 几个人简单一聊 , 聊得非常好 , 于是一拍即合 。
男女主角的选定 , 则是见了很多人后才敲定落实的 。
汪锡宏不太试戏 , “我觉得只要你和他面对面交流10分钟 , 然后去看他以前拍过的一些东西 , 这一点必须做 , 这样基本上也就知道适合不适合了 。 ” 分页标题
在汪锡宏看来 , 演员是有局限性的 , “一个演王子的人 , 非觉得自己能演小丑 , 一个演小丑的人非觉得自己是王子的料 , 这肯定不行 。 但演员也是有可塑性的 , 作为导演 , 得在这一方面下功夫去准确把握 。 演员就琢磨自己那点事儿 , 演起来会‘疯’ , 觉得演得特过瘾 。 但导演要把握所有人物的不同个性 , 要把握住整体性 。 ”
在剧组里 , 不管是和工作人员还是演员 , 汪锡宏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对听谁 , 我们商量!”几位主演的农村生活经验都不多 , 更是商量着来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本文插图
这部剧拍了整整100天 , 虽然取景地田园诗意 , 拍摄的难度丝毫不少 。 汪锡宏每天睁开眼睛都是困难 , 他只能告诉自己“一定要咬住牙 , 不能忘了拍这个戏的初衷” 。
第一个困难是时间问题 。 下姜村的冬季日照时间短 , 早上8点钟之后的光才能拍 , 阴天时下午四点多天就黑了 。 中午大家要吃饭 , 还有一些戏要跑县城里拍 , 来回车程5个小时 , 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很短 。
第二个困难便是剧本 。 剧本没写完 , 但大队人马在这里 , 拍摄不能停 。 剧本出来了还要给演员去看 , 这都需要时间 。 “好在两个制片人给了很大空间 , 在剧本上从来没有催过 。 加上统筹老师非常有经验 , 她会看着剧本到什么份上 , 哪怕是临时晚上再改计划 , 她都能安排好 。 ”
每天都在焦虑中 , 免不了有着急的时候 。 拍摄期间发生了一件小事 , 让汪锡宏十分内疚 。
在剧组 , 汪锡宏的要求是 , 拍摄一场戏时 , 下一场戏的演员也一定要到场 。 为了提前达到工作状态 , 演员要先在场上静静地坐上10分钟 。
在期间一场戏的拍摄准备时 , 汪锡宏突然发现下一场戏有一个演员没到 。 剧组里一个20岁的孩子负责运送演员 , 汪锡宏冲他喊道:“演员怎么还没到?你们还让演员给惯的!”脾气发得很大 , 现场鸦雀无声 。 这时 , 执行导演把他拽到了边上 , 悄声说“你说的是下下场” 。 “看错场了!” 汪锡宏才意识到 。
“那孩子眼巴巴看着我 , 他让我给说蒙了 。 我心里特别内疚 , 当着全剧组的面跟他道歉‘对不起 , 我错了’ 。 ” 汪锡宏说 , 急躁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 , 其实就是心里再着急也不能表现出来 , 不然下面人更慌了 。
从开机到杀青 , 编剧杜建文一直都在剧组 , 加班加点地赶稿 。 汪锡宏和他通电话 , 问他的第一句话永远是:“你是写着呢还是睡着呢?”因为他只有这两件事可做 。
除此之外 , 杜建文还只有三个地方可去:他自己的房间、导演的房间、统筹的房间 。 别的地方哪儿都不去 , 几乎没下过宾馆的楼 , 为数不多的几次下楼都是去理发 。
人一焦虑就会胖 , 杜建文就胖了 , 胖到眼镜都不合体了 。 “有一天 , 他到我房间来说剧本的事 , 我一看他两边塞着两团面巾纸 , 我说你这什么造型 , 他说我戴眼镜时间太长了 , 勒得太难受了 , 缓冲一下嘛 。 ”
还有一次 , 汪锡宏到房间里去找杜建文 , 说话间他拿起了旁边半根剥开的火腿肠 , 咬了两口 , 发现竟然都臭了!“我说‘你知道吗’ , 他说‘我也不知道’ 。 他真的全身心在投入创作 。 ”
▍“从他们身上 , 我看到了中国电视剧的希望”
下姜村只是拍摄场地 , 整个剧组将近两百人都住在镇上 。 镇子不大 , 分了三四个宾馆才住下所有人 。
早起三光 , 晚起三慌 , 这是小时候母亲告诉汪锡宏的话 , 他记忆深刻 。 在剧组 , 早上六点钟准时起床 , 六点半吃饭 , 七点出发去片场 。 每天美术第一个到现场 , 汪锡宏是第二个 。 他和美术弄完后 , 大部队也到了 , 可以直接开始布置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剧组的组风特别好 , 没有一个人在那坐着聊闲天 , 如果聊也基本都是在讨论人物 。 ”说到拍摄时的情形 , 汪锡宏如数家珍 。
演员于非以前给别人辅导过表演 , 他本人的戏不多 , 现场汪锡宏还在跟灯光师、摄影师商量机位、布光时 , 他经常就自己组织演员开始走一遍台词了 。 用汪锡宏的话来说 , “非常主动地就在那儿捣鼓上了 。 ”
翟万臣让汪锡宏连连夸赞是榜样 。 他提前把自己所有的戏都抄一遍 , 别人到现场拿着剧本翻看 , 他就从口袋里拿出一沓纸来翻着看 。 剧中他的角色穿布鞋 , 天气很冷 , 拍近景时汪锡宏让他把棉鞋穿上 , 但他坚持不穿 , 他说这是因为穿棉鞋之后的感觉肯定不对 。
王光辉也是一位老演员 , 他是1996年版《水浒传》中燕青的饰演者 。 因为之前选定的演员临时有变 , 他赶来救场 。 当时 , 看完剧本王光辉就说“这个剧本太好了” , 别的什么都没谈就来了 。
王光辉的台词量特别大 , 很多是政策性的专有名词 , 一个字都不能错 。 “真幸亏他在 , 演的又好 , 大家心里都很踏实 。 ”汪锡宏说 。
采访中 , 汪锡宏屡屡提到剧组里的那些“孩子们”——
男主演宋允浩有一天生病了 , 一直撑着在拍戏 , 汪锡宏发现他嗓子很哑 , 摸他前额 , 才发现烫的不行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本文插图
“他一句话都没说 , 因为他知道时间很紧 , 他还跟我说‘拍没事 , 是爷们’ 。 ”这是唯一一次汪锡宏中止了拍摄 。 “就这个时候他还向大家道歉 , 说‘对不起我不争气’ , 挺让人感动的 。 ”
还有一场戏 , 科技特派员周莫掉进了养鱼池 , 村主任江重洋去救他 。 养鱼池连着湖 , 本来水就深 , 衣服进水之后会更沉 。 考虑到安全问题 , 汪锡宏计划先把全景拍完 , 等到近景时就去旁边的小池子里拍 。 “允浩说你在这拍 , 我问为什么 , 他说那里肯定没有这里漂亮 。 我心想我还不知道那里没这里漂亮吗?!这要么不出事 , 一出事就是大事!不过 , 这也可见他一心想的都是戏 , 这很难得 。 ”
“村支书”饰演者夏阳心脏不好 , 一超负荷工作就手脚冰凉 。 “有一天我俩边走边聊 , 碰到她手 , 那真叫冰凉 。 我说‘孩子你手怎么这么凉’ , 她说‘我现在这个脚跟站在冰上一样’ 。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本文插图
她的戏很多 , 汪锡宏很心疼 , 但也得拍 。 “有一次时间太紧了 , 她还说‘没事 , 大不了住排练场’ 。 ”夏阳把那个场景叫“排练场” , 可能是上学时候的习惯 。 当时汪锡宏什么也没说 , 但感觉到心里特别暖 。
剧中姚正的扮演者易子轩戏量很大 , 但汪锡宏从没看到他在现场拿过一次剧本 。 “他都提前备好了 , 我一直在观察他 , 一天行两天行30天行50天还行 , 这就是态度 。 ”
执行导演王刚刚也是30岁的年轻人 。 汪锡宏透露 , 因为王刚刚在的缘故 , 本来应该103天拍完的戏 , 用100天拍完了 。 “他现场节奏把握得太好了 , 我远远地看他 , 他无时无刻不在那种状态里 。 ”
“他们还都那么年轻 , 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的 。 ”汪锡宏不无感慨地说 , “一群心怀敬畏、具有职业精神的年轻人 , 在拍摄一部讲述年轻人的戏 ,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电视剧的希望 。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本文插图
每拍完一部戏 , 汪锡宏都会沉淀下来 , 从头到尾做个总结 。 “每部戏都会有遗憾 , 比如我们有一场戏在桥上拍 , 那天晚上天太冷了 , 演员的状态不是很好 。 总之很多地方还可以更细腻一些 , 不过后来我觉得 , 遗憾也不是坏事 , 有遗憾说明还有上升空间 。 ” 分页标题
对于播出后的反响 , 汪锡宏坦言已经做好充分准备 。 “每个人眼睛的视角和心理视角都不一样 , 大家肯定会褒贬不一 。 人家给你提意见也是爱护 , 所有批评我们都首先接受过来 , 然后去分门别类地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馈 。 一个影视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去总结 , 然后再拍出好作品 , 多为社会尽点自己应该尽的责任 。 ”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
本文插图
【影视大家:“我们没有喊口号!”这部剧凭什么入选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