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义乌这座城”工作坊 | 沈荣华:老板娘直播
_本文原题:“义乌这座城”工作坊 | 沈荣华:老板娘直播
编者按
_
2019年 ,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举办了以年度为周期的“义乌这座城”摄影工作坊 , 聘请知名专家任悦、傅拥军担任导师 , 在全省招募了10位有志于探索、感受“义乌这座城”温度的摄影家 , 学员既有本土资深摄影家、采访人员 , 也有来自杭州、宁波、丽水等市有志于接受挑战的摄影师及高校的大学生 。
他们一起聆听义乌博物馆专家系统介绍义乌这座城的历史 , 在导师的指导下 , 一次又一次地行走在商贸城、电商村、咖啡馆、工厂、餐厅 , 行走于大街小巷江边 , 拍摄、点评、讨论 , 线下授课和线上指导相结合 , 历时一年结束 。
义乌这座城
傅拥军(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
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人 , 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城市 。 这一点对于义乌来说特别值得一说 。 可追溯至宋代鸡毛换糖的义乌人 , 明朝嘉靖年间守卫长城边关的1.2万义乌兵 , 现在的数十万在“小商品”世界里弄潮的义乌商人 , 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传奇 。 这也证明了义乌这座城的独特性格和使命 。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 , 义乌再次崛起和锐变 。 作为最能直观表现城市进程的影像载体 , 在巨变的时代更有其使命 。 这也是本次“义乌这座城”影像工作坊开设的意义所在 , 我们将带着这份热情 , 用影像去探索这座神奇的城市 , 我们希望找到一些进入城市的路径和方法 。
从世界城市影像学的角度去看 , 我们的城市留下的影像是惨白的 , 无力的 。 很少有摄影师和影像学者去有系统的去拍摄和整理一座城市的影像 , 哪怕是像北京、上海、广州一样的大城市 , 比起国外的巴黎、纽约、东京来说 , 实在是少的可怜 。 在世界摄影史上 , 因拍摄城市而让人记住的摄影家都是外国人的名字 。 这虽然有其它方面的原因 , 但这是客观存在 。 当然在中国上海也有像雍和、陆元敏那样的杰出摄影家 , 但是中国那么大 , 城市那么多 , 且那么丰富多元 , 一比起来那就实在是太少了 。
当下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迫切需要有系统的影像留存 , 如果现在开始拍 , 也未必晚了 , 因为我们身处的时代依然正逢巨变 。 如果我们认识到了问题 , 就可以行动起来 。
老板娘直播
沈荣华
当你坐拥每年千万甚至上亿元流水的生意 , 还愿意尝试新事物 , 出镜做起淘宝主播 ,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体验?
从鸡毛换糖起家的义乌 , 骨子里就有一种劲 , 在面对新事物上 , 义乌老板娘们有一种天然的敏锐和拼劲 。
故事的开始要从一个音乐青年的跨界史讲起 。
这个一手玩乐队 , 一手搞直播 , 带着一群老板娘搞淘宝直播的斜杠青年 , 掀起了一场属于义乌的“老板娘直播热” 。
“我好难啊!” 2019年3月 , 史鹏飞把公司从杭州搬回了义乌 。 这次 , 他撸起袖子要搞一件大事 , 他想要说服这里的老板娘们加入淘宝直播的行列 。 3月30日 , 义乌市国际商贸城二区淘宝直播于33号门3楼直播中心正式启动 。 作为义乌MCN机构的火花科技成为了这里的赛事合作伙伴 。
“她们有一个个大大的问号 。 ”史鹏飞说道 , “对于义乌这些老板娘 , 她们一年的流水都是上亿的 , 一个新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冲击并没有那么大 。 ” 怎么办呢?史鹏飞用上了笨办法 。 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全用来跟这些老板娘们聊天 。 他把自己如何从一个做音乐的***人转身做淘宝直播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 他告诉这些老板娘们 , “现在是抢钱时代 , 不是送钱时代 。 机会就在这里 , 我们要自己争取 , 想要撒手不管赚到钱是不可能的 。 ” 3个月 , 他聊了上千人 。 车轱辘话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 最终有100家商户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 。 史鹏飞开始给这些老板娘培训 , 从最基础的怎么架起环形灯 , 开淘宝店 , 淘宝直播有什么规则等 , 一点点教起 。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了解 , 慢一点不怕 。 ” 分页标题
市场里的淘宝直播基地 , 就设在市场的主通道内 , 橱窗般地向全世界来来往往的商人展示 。
在他看来 , 义乌小商品城拥有天然的不可比拟的优势 。 7.5万家商铺、180多万种商品 , 全中国再也找不到比这里品类更垂直细分的市场 。 “传统电商最担心的就是视频播出去供应链跟不上就断货了 , 但义乌这里很多商家都有自己的工厂 , 这是很大的优势 。 ” 相较于杭州、广州、常熟、海宁、深圳这些全是以服装品牌为主的市场 , 义乌的直播之路虽然起步晚 , 但后劲十足 。 7月20日的淘宝直播“老板娘驾到”专场 , 义乌作为新增的第六赛道 , 国际商贸城的老板娘们首次集体亮相直播 , 当天销售额比日常档口上涨了171倍 。 谈起这场直播赛事 , 史鹏飞的脸上洋洋得意 。 他觉得这还只是开始 。
本文插图
▲ 吴银满第一次尝试淘宝直播 , 创业时 , 因为喜欢印度文化 , 而选择了印度饰品的贸易 。
本文插图
▲ 刘萍娟俨然已经成为了自己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 而且 , 还是义乌直播圈的红人 , 她经常跟附近档口的小姐妹一起直播 。
本文插图
▲ 范慧聪和丈夫在直播中 。作为2016年最早一批玩转淘宝直播的人 , 如今已有27万粉丝 , 在义乌小有名气 。
本文插图
▲ 市场里的淘宝直播基地 , 就设在市场的主通道内 , 橱窗般地向全世界来来往往的商人展示 。
本文插图
【『义乌』“义乌这座城”工作坊 | 沈荣华:老板娘直播】
▲ 陈微已经是3个孩子妈妈的她 , 她在商场旁边的财富大厦租了30多平的样板间 , 准备专门用来做直播 。对陈微来说 , 沉浸箱包行业十几年的打拼 , 早就建立了成熟的内销和外贸渠道 , 做直播更在意的是品牌推广而非电商利润 。
本文插图
▲ 创艺厨具的老板娘刘萍娟则是一个风风火火的性子 。来到二区的一个过道 , 放眼望去都是各样的厨具 , 穿着红色马甲带着黑色贝雷帽的刘萍娟双手戴着橡胶手套 , 左手一只锅 , 右手一只锅 , 开开心心对着镜头跳起来 , 放下洗菜漏盘 , 又拿起菜刀 , 忙得不亦乐乎 。
而创艺厨具的老板娘刘萍娟则是一个风风火火的性子 。 来到二区的一个过道 , 放眼望去都是各样的厨具 , 穿着红色马甲带着黑色贝雷帽的刘萍娟双手戴着橡胶手套 , 左手一只锅 , 右手一只锅 , 开开心心对着镜头跳起来 , 放下洗菜漏盘 , 又拿起菜刀 , 忙得不亦乐乎 。 刘萍娟俨然已经成为了自己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 而且 , 还是义乌直播圈的红人 , 她经常跟附近档口的小姐妹一起直播 。 无论是把把撑开的雨伞间露出一抹笑 , 还是排排的红酒前精选挑选 , 总有新鲜事在她的直播里 。 时至午间 , 刘萍娟拿出自己带的饭 , 简简单单两个菜 , 毛豆炒香肠和酸菜 , 她说自己极其自律 , 早起、读书、带饭已经成为习惯 。 她觉得只有对自己高要求 , 才能带动整个团队 。 生意如此 , 直播也如此 。
再看美女老板娘李萍 , 又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 她是随性而为的人 , 正如她做直播的方式 , 就是在店里架起环形灯 , 顾客挑选、询价、卖货所有场景都直播进去了 , 她也毫不在乎 , 觉得写实派也蛮好 。 有时候兴致来了 , 她还会在直播里秀一下泰拳 。 每当这时 , 旁边还不时的有人喊“腹肌小姐姐 , 秀一下……” 分页标题
李萍说她直播的状态很有趣 。 经常是线上直播 , 线下却围了一群人驻足 , 尤其是外国客人更是好奇心驱使 , 还会上前对着直播镜头聊几句 。 在这样的气氛带动下 , 有时候一场直播下来围观的客人会买空整个货架 , 甚至比网上销售还好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张吉英跟着雨伞匠人的父亲从绍兴上虞来到义乌 , 在篁园市场租下一个摊位 , 开始了“前店后厂”的摆摊生活 。 她喜欢给每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拍照 。 如今 , 直播是她和外界交流的新工具 。
当然 , 直播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 微微箱包的老板娘陈微就遇到了挫折 。 “你知道吗?我那天刚开始直播就有200多人 , 但是在播的过程中因为一点点失误我被屏蔽了 , 所有流量都没有了 , 我懊悔了一周 。 ”
陈微一边泡了一杯功夫茶 , 一边谈起那天的事情经过 。 原来 , 在直播当天 , 陈微遇到了一个客人第二天就要出差着急要买箱子 , 而且时间紧迫下班赶过来商场已经关门了 。
陈微发现这个客人的家住的距离自己家不远 , 就答应说把客人看中的款式箱子下班给她送过去 , 为了方便联系就报出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微信号 , 结果因此违反了直播规定 , 被屏蔽了 。 刚开始直播不久的她 , 平时只有几十人 , 好的时候一两百人观看 , 听说这次的活动可以影响到一个月的流量 , 本来陈微是摩拳擦掌想好好弄一回 , 结果却折戟沉沙 。
好在已经是3个孩子妈妈的她 , 也算见过世面 , 心态很快调整好了 。 陈微在商场旁边的财富大厦租了30多平的样板间 , 准备专门用来做直播 。 对陈微来说 , 沉浸箱包行业十几年的打拼 , 早就建立了成熟的内销和外贸渠道 , 做直播更在意的是品牌推广而非电商利润 。 “我们做的全是自己的产品 , 我觉得只要我们产品质量过关了 , 慢慢人家熟悉了你的牌子 , 直播的时候我把利润再让让 , 赚得是品牌的口碑 。 ” 这些老板娘们 , 虽然各有各的故事 , 却不难发现 , 她们的共性 。 在她们那个年代 , 能在义乌白手起家 , 做到如今生意遍布国内外 , 都少不了一些海贼王的血液 , 敢想敢做 , 勇于尝鲜 , 各有各的执着和坚持 。 这也是鸡毛能飞上天的原因 。
本文插图
▲ 专注卫浴产品的陶菊英 。 对于义乌的新晋主播们来说 , 丰富的产品业态是一大特色和资源 。
本文插图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张吉英跟着雨伞匠人的父亲从绍兴上虞来到义乌 , 在篁园市场租下一个摊位 , 开始了“前店后厂”的摆摊生活 。 她喜欢给每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拍照 。 如今 , 直播是她和外界交流的新工具 。
本文插图
▲ 当年 , 因为要帮助父亲偿还巨额债务 , 骆洪英决心经商 , 花了30多年 , 做到如今的程度 , 已经在义乌拥有3个店面 , 是小家电协会的会长 。
本文插图
▲ 对老板娘丁杏娟来说 , 她只专注做一件产品就足够了:各种各样对亚克力配饰 。 在市场里的展示店面 , 就直接通着仓库 , 很多时候她就直接在仓库的“海洋”里直播 。 他们家的店叫陈明饰品 , 以她丈夫的名字命名的 。
导师点评
任 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在这组环境肖像里 , 环形灯仿佛是进入另一个空间的通道入口 , 也可以说是一种监看隐喻 , 成为贯穿整组照片的一个鲜明的视觉符号 。
照片上的视觉要素环环相扣:围绕环形灯 , 能够看到每一个主播的专注神情 , 她们的状态都很积极 , 似乎在努力调适自己去适应一个新世界 。 主播周围是形态和内容各异的商品空间 , 陈设密集 , 物件光彩照人 , 也都是一种随时待命的状态 。分页标题
“通道”那一边的观看者又是谁呢?这一围绕商品而展开的表演 , 更让我们对缺席的观众产生了一些好奇 。
本文插图
沈荣华 , 85后 ,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毕业 , 做过平面媒体摄影采访人员和图片编辑 , 作品《幼儿园》获得过看天下年度图片大赏入围奖 , 百度千寻奖“最佳时光定格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