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徐向前运动战歼敌:六万军队歼灭阎锡山十万兵
决战前夜
一九四八年六月 ,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 。 蒋介石的五大战略集团 , 被我人民解放军分割在华北、中原、华东、西北、东北战场上 , 打得焦头烂额 。 等待他们的 , 是彻底覆灭的命运 。
晋冀鲁豫部队攻克临汾 , 杀出了威风 , 山西境内的敌人 , 处境愈加不妙 。 我下一步的作战目标 , 是北上晋中 , 野战歼敌 , 为攻克太原铺平道路 。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及中央领导机关 , 抵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 中央决定 , 由刘少奇兼任华北局第一书记 , 薄一波为第二书记兼华北军区政治委员 , 聂荣臻为第三书记兼军区司令员 , 徐向前、滕代远、肖克为副司令员 。 辖晋察冀和晋冀鲁豫部队组成的华北野战军第一、二、三兵团 。 原晋冀鲁豫军区撤销 , 我部组成第一兵团 。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 , 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周士第 , 参谋长陈漫远 , 政治部主任胡耀邦(陈、胡系一九四八年八月到职) 。 不久 , 又成立太原军区 , 由罗贵波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
文章图片
我们指挥的兵力 , 包括八纵、十三纵、太岳部队及晋绥军区、北岳军区所属部队 , 共四十六个团 , 六万余人 。
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新亭 , 参谋长张祖谅 。 辖二十二旅(旅长胡正平) , 二十三旅(旅长黄定基 , 政治委员肖新春) , 二十四旅(旅长邓仕俊 , 政治委员王观潮) , 共九个团 。
第十三纵队:政治委员徐子荣 , 副司令员鲁瑞林 , 参谋长白天 , 政治部主任郭林祥 。 辖三十七旅(旅长王诚汉 , 政治委员张春森) , 三十八旅(旅长安中原 , 政治委员杨绍曾) , 三十九旅(旅长钟发生) , 共九个团 。
文章图片
太岳部队(后改编为十五纵):司令员刘忠 , 政治委员袁子钦 , 副司令员方升普 , 参谋长熊奎 , 政治部主任高德西 。 辖四十三旅(旅长刘聚奎 , 后为林彬 , 政治委员梁文英) , 四十四旅(旅长涂则生 , 政治委员李培信 , 后为牛明智) , 四十五旅(旅长蒲大义 , 政治委员车敏樵) , 共九个团 。
晋绥军区:十七个团 。
北岳军区:六个团 。
军区直属炮兵一旅:两个团 。
阎锡山的兵力 , 除大同驻守一个师外 , 尚有三个集团军(五个军十四个师)、三个总队、二十二个保安团、二十一个警备大队 , 共十三万之众 , 盘踞省府太原及晋中平川地区 。 敌人处于我解放区的四面包围中 , 形同孤岛 , 战略上居劣势地位 , 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 但另一方面 , 阎军兵力比我军多一倍以上 , 武器装备好 , 机动能力强 , 有现代化的城防工事作依托 , 在战役战斗中尚能形成优势于我的地位 , 也是事实 。
这也就是说 , 敌我双方 , 各具相对的优劣条件 , 谁胜谁负的问题 , 还没有解决 。 不经过一场大规模的决战 , 不大量消灭阎锡山的有生力量 , 便无法形成我军的绝对优势地位 , 完成解放全山西的任务 。
阎锡山要抵抗我军的战略反攻 , 保巢图存 , 首先得解决军粮问题 。 十三万军队 , 以每人每天平均斤半粮食计 , 每月即需耗粮五百八十五万斤 。 如果加上城市居民的口粮 , 那又何止千万斤、万万斤!如此庞大的粮食需求量 , 对阎锡山的战略防御计划来说 , 无异是最头疼的地方 。
晋中平原 , 沃野千里 , 历来是山西的粮仓 , 阎军的供应基地 。 阎锡山深知 , 假如晋中一失 , 粮秣无继 , 十多万军队势必陷入不战自乱的窘境 。 时近麦熟季节 , 晋中平川麦浪滚滚 , 丰收在望 。 保粮、抢粮、屯粮 , “保卫晋中” , 便成为阎锡山实行战略防御的关键所在 。 敌以三十三军置于祁县、太谷地区 , 三十四军及四十师置于平遥、介休、灵石地区 , 四十三军及亲训师置于汾阳、孝义地区 , 六十一军置于文水地区;同时 , 组成“闪击兵团” , 专门担任阻我北上、机动作战的任务 , 并配合各县保安团及警备大队 , 坚工固防 , 四出抓丁抢粮 。 一时之间 , 阎锡山投入晋中平原的兵力 , 即占其总兵力的五分之四 。 他还提出“一跑万有 , 一跑万胜”的口号 , 要用“运动战”来对付我军的运动战 。 这位“土皇帝”的如意算盘是:抢粮、屯粮于手 , 巩固晋中 , 死保太原 , 熬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 美军在中国登陆 , 便可趁机反攻 , 卷土重来 , “以城复省 , 以省复国” , 重温独霸山西的旧梦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敌人』徐向前运动战歼敌:六万军队歼灭阎锡山十万兵】因此 , 我军在临汾战役之后 , 能否迅速北上晋中 , 歼敌保粮 , 彻底粉碎敌人的抢粮守城计划 , 就成了关系全山西解放进程的一着要棋 。 当时 , 我解放区各战略区刚刚转入反攻 , 华北方面要求我们协助打傅作义 , 西北方面要求我们协助打胡宗南 , 党中央和毛主席均未批准 。 明确指示我兵团的任务是:固定在晋中打阎 , 直至攻克太原为止 。 这一决定 , 既着眼于全局的战略需要 , 又符合山西战场的实际 , 是完全正确的 。
北上晋中作战 , 我们面临三个困难 。 第一 , 敌人兵力多 , 装备好 , 工事坚固 , 机动力强 , 占优势地位 。 第二 , 我军经过两个多月临汾攻坚战的消耗 , 相当疲劳 。 同时 , 部队新 , 干部缺额大 , 缺乏大兵团野战经验 , 也是明显的弱点 。 第三 , 平原地区 , 烧柴极缺 。 我们初步计算了一下 , 北上晋中作战 , 如出动部队、民工十万人 , 每日做饭烧水 , 至少需耗柴三十万斤 。 平原不同于山地 , 老百姓烧柴困难得很 , 哪来如此多的柴禾供应我们!
文章图片
党中央和华北局考虑到我们的实际困难 , 只要求我兵团首先歼敌一至两个师 。 我考虑再三 , 提出超额两三倍的歼敌计划 , 提交兵团作战会议讨论 。 这是因为:第一 , 晋中战役的目的 , 是为解放太原创造条件 。 应尽可能利用野战的机会 , 诱敌决战 , 消灭敌之有生力量 。 歼敌愈多 , 解放太原便愈加顺利 。 第二 , 敌人以五分之四的兵力分散在晋中平原抢粮运粮 , 正给我们可乘之隙 。 我以六万之师北上 , 运动作战 , 分两次吃掉敌人四至六个师 , 完全有可能 。 部队虽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 , 但士气旺 , 能吃苦 , 听指挥 , 守纪律 。 关键在于计划周密 , 指挥得当 。 第三 , 山区群众经过土改 , 支前积极性甚高 。 地方党组织一、二十万民工支前 , 运送粮食、弹药、烧柴 , 问题不大 。 晋中群众对阎军恨之入骨 , 亦容易发动起来 , 保卫麦收 , 配合我军作战 。 我说:我们打野战 , 好比吃肉;攻城 , 好比啃骨头 。 现在敌人为了抢粮 , 四面出动 , 肥肉送上门来 , 我们不妨狠咬几口 , 吃他几个师 , 免得将来费时费力去攻坚城池 , 啃硬骨头 。 这笔帐要算一算 , 有便宜就得赚哪 。 当然 , 那时部队没有打过大规模的运动战 , 又确实疲劳 , 有的同志顾虑吃不掉敌人反被敌人吃掉 , 力主打敌一至两个师 , 也不奇怪 。 战前有争议 , 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 可以帮助指挥员更缜密地去分析判断情况 , 权衡利弊 , 定下决心 。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 , 未能取得一致认识 。 我说:战机紧迫 , 就按歼敌四至六个师的目标 , 进行战役部署 , 错了由我负责 。
我军的战役部署是:第一步 , 以分进合围态势 , 北上晋中 , 割裂阎军防御体系 , 斩断交通 , 分割包围其要点 , 肃清外围 , 清剿地方杂匪 , 确保晋中麦收 。 第二步 , 相机攻取某些要点 , 诱敌主力与我决战 , 在野战中求得灭敌主力一部 , 以达削弱阎军实力 , 缩小敌占区 , 为攻取太原创造有利条件的目的 。 整个战役的重心 , 要求放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上 , 力争给敌以致命性的打击 。 各部队据此深入动员 , 积极进行思想上、战术上、物质上的准备 。 烧柴问题 , 由地方党动员和组织太行、太岳、吕梁山区的群众 , 筹集运输 , 以保证作战部队的需要 。
六月九日 , 兵团发布了晋中战役的命令:
以晋绥二、六分区部队归彭绍辉、罗贵波指挥 , 本月十三日进至太原以北 , 切断忻县至太原间铁路 , 并向太原逼近 , 保卫忻县至太原铁路两侧地段之麦收;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以吕梁集团 , 本月十九日进至文水、交城地区 , 切断太原至汾阳交通 , 拔除该地区外围的必要据点 , 压缩敌于少数孤立据点之内 , 以确实控制文水、交城、汾阳、孝义及清源之平川地区 , 保卫麦收;
以太岳集团 , 本月十三日逼近介休、灵石地区 , 寻机拔除该地区外围若干据点 , 相机攻取灵石 , 并切断平遥至灵石间铁路;
以晋中集团(太行二分区和北岳二分区部队组成) , 由肖文玖指挥 , 本月十九日逼近榆次至太原、榆次至太谷间的交通线 , 破坏铁路、公路及桥梁 , 保证太原之敌不能向祁县、太谷增援 , 并派零散小部队插入徐沟、榆次、太谷三角地区 , 保卫麦收;
以第十三纵队 , 本月十九日拔除子洪地区敌据点 , 而后攻歼东观之敌 , 切断太谷至祁县铁路 , 主力集结于太谷以南东观地区 , 机动待战;
文章图片
以第八纵队 , 本月十九日拔除平遥以东以南外围据点 , 另以一部切断祁县至平遥间铁路 , 主力集结于平遥以东地区 , 机动待战 。
战役发起的时间 , 预定为六月二十日 。
据此 , 各部队开始行动 。 我带梁军、任白戈、廖加民、刘凯、杨弘等指挥所的同志 , 暂去长治 。 同时 , 派周士第同志去西柏坡 , 将上述战役计划和行动部署 , 向党中央和华北局作了汇报 。 毛主席指示的大意是:(一)“保卫麦收”这个口号很好 , 可以动员广大人民参加 。 晋中人民要收麦子 , 阎锡山要抢麦子 , 这是一场严重的斗争 。 (二)战役的重心 , 要放在消灭敌人方面 。 只有消灭敌人 , 才能更有效地保卫麦收 。 (三)敌人要抢粮 , 就得出动 , 便于你们在运动中消灭之 。 阎锡山还有十四座县城 , 只要打掉它一两个 , 敌人就慌了 ,下面的文章就好做 。 这些指示 , 进一步明确了晋中战役的指导思想 , 对统一兵团领导的认识 , 放开手脚北上作战 , 有重要意义 。
初战告捷
我军兵出晋中 , 与数量和装备均优势于己的敌军作战 , 必须以奇制胜 。 因而 , 在战役部署上 , 才将吕梁、太岳部队放在西、南面 , 令其首先出动 , 迷惑和吸引敌人西向;而以主力八纵、十三纵 , 隐蔽开至太谷、祁县、介休、平遥南侧山区 , 乘虚突进汾河以东的乎川地区 , 创造战场 , 机动歼敌 。
把守晋中南大门的敌军 , 乃是阎锡山的精锐“闪击兵团” 。 该兵团由敌第三十四军、四十三军、六十一军各一部及亲训师、亲训炮兵团组成 , 共十三个团 , 归三十四军军长高卓之指挥 。 六月十一日 , 我吕梁部队一部过早暴露 , 出现在汾河以西的汾阳 , 孝义间高阳镇地区;太岳部队沿同蒲路北进 , 十三日攻占灵石 。 阎锡山闻讯后 , 急令“闪击兵团”分路从平遥、介休、汾阳、孝义出动 , 以所谓“藏伏优势”和“三个老虎爪子”的战术 , 扑向高阳镇 , 企图聚歼我吕梁部队 。 吕梁部队英勇拒敌 , 打得相当艰苦 。 利义村一战 , 向敌第三十四军一部反突击 , 因战斗队形及火力未组织好 , 吃了亏 , 伤亡约七八百人 。
西边战斗打响后 , 我即率兵团指挥所提前离开长治 , 火速向子洪口一带进发 。 子洪是从东山进入晋中平原的门户 , 距祁县仅十五公里 , 我十三纵准备从这里突破 , 直下祁县 。
鉴于敌“闪击兵团”已扑向高阳镇地区 , 平遥、介休 , 祁县一带兵力空虚 , 我们决定 , 主力提前一天于十八日出动 , 直下平川 , 诱敌回援 , 争取在乎、介地区首先歼敌第三十四军 。 要求部队特别注意集中兵力 , 形成拳头 , 保持战斗中的优势地位 , 隐蔽动作 , 突然袭击 , 讲究战术 , 各个击破 , 加强通讯联络 , 密切协同配合;组织游击兵团 , 担任破坏交通运输、打击分散孤立之敌、发动群众配合主力作战等任务 。 总之 , 要坚持集中优势兵力 , 有把握、有准备的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 , 务求初战能取得几个中、小歼灭战的胜利 , 以奠定进一步打大歼灭战的基础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六月十八日 , 晋中战役开始 。 我八纵、十三纵相继发起攻击 , 拦腰侧击介休至祁县间的山口各据点 , 连克菩萨村、元台沟、东西泉 , 岳壁、北汪、乙金庄、原家庄、段村、洪山等地 , 绕过敌子洪要塞 , 直下平、祁地区 , 迫近同蒲铁路 , 切断敌军北逃的退路 。 在此同时 , 我吕梁部队在神堂头地区发起反击 , 以两个团的兵力歼敌第七十师大部 , 毙敌师长侯福俊 , 乘胜北进 , 继续牵制敌军 。 其余北面的部队均按计划向忻县至太原 , 榆次至太原间破袭 , 攻敌据点 , 断敌交通 , 迷惑和牵制敌人 。
我主力突然从祁、平间突入晋中腹地 , 打乱了敌人的部署 。 阎锡山急令“闪击兵团”回援 , 并着榆次、太谷所部南进 , 与回援祁、平的属下靠拢 。 我决心乘敌运动 , 围歼“闪击兵团”主力第三十四军于平遥、介休地区 。 当即令吕梁部队一部进行追击 , 八纵及太岳部队进至平、介东侧堵截 , 十三纵进至祁县以南、洪善以东地区阻击南来之敌 。 我率兵团指挥所随八纵行动 。
我军张网以待 , 敌人也鬼得很 。 回窜的敌三十四军 , 竟从汾阳以东渡河 , 直插平遥县城 。 敌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则返回介休 。 这样 , 我拟歼敌第三十四军于平遥、介休间的计划 , 遂落了空 。 那天正下大雨 , 部队冒雨埋伏在野外阵地上 , 熬到天明 , 没能打上敌人 , 叫人真是失望 。
文章图片
我发现敌有北窜企图 , 当即火速调动兵力北移 , 进行拦截 , 连续打了两个胜仗 。
首战张兰镇 。 二十一日 , 敌亲训师 , 亲训炮兵团由介休向平遥开进 。 至张兰镇地区 , 被八纵及太岳部队包围 , 激战三小时 , 敌大部就歼 , 突围一部至张兰镇内 , 亦被歼灭 。 这一仗 , 共歼敌七千余人 , 缴获山炮二十四门 , 重追击炮十二门 , 阎敌的一只“老虎爪子”被完全斩断 。 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 , 乃阎敌苦心经营起来的“铁军”和“精神支柱” , 由日本军官担任顾问 , 教官 , 全新装备 , 相当反动 。 突然被我全歼 , 阎锡山的痛心程度 , 可想而知 。
再战北营 。 二十三日 , 敌十九军军部及四十师由平遥北上 , 行至洪善地区 , 遭我预伏在那里的十三纵包围 , 经彻夜激战 , 歼敌大部 。 尔后将余敌压缩在北营村的角落里 , 集中炮火猛烈轰击两小时 , 发起总攻 , 迅即解决战斗 。 这一仗 , 又歼敌一个军部、一个师部 , 两个团 , 共三千余人 , 俘敌十九军参谋长李又唐 。
阎敌遭此重创 , 实不甘心 。 远在南京的蒋介石 , 极力给阎锡山打气 ,。 要他死保晋中 , 与我“大胆决战” 。 阎锡山遂派其第七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出马 , 来南线指挥作战 。 二十五日 , 赵令高卓之率三十四军两个师 , 由平遥北上;沈瑞率三十三军两个师 , 由祁县南下 , 日本军官晋树德率第十总队 , 由榆次开抵东观 , 企图在祁县、平遥以东地区 , 与我决战 。 我决心诱敌深入至洪善以东十余里的阎漫、郝温、桑城、府底一带 , 相机歼敌 , 重点消灭敌第三十四军 。 具体部署是:以十三纵位于中梁监视东观之敌;太岳部队插洪善、平遥间 , 监视平遥之敌 , 八纵一部插洪善、祁县间堵溃打援 , 主力则从平遥东山北依涧正面出击;吕梁部队位于汾河东岸控制长寿及徐家桥 , 背水出击 , 协同八纵主力割歼敌人;肖文玖所部(简称“肖集团”)在榆次以南地区积极活动 , 配合作战 。
敌人的两个军 , 从二十六日起 , 向祁县、洪善一线猛攻 , 其三十三军并尽力向南 , 与三十四军靠拢 。 我吕梁部队渡过汾河后 , 担负切断两军并拢的任务 , 以便配合主力部队消灭三十四军 。 但二十七、二十八日遭敌三十三军三个团及三十四军一部攻击 , 即自动撤出阵地 , 退往河西 。 这一行动 , 打乱了我们的部署 。 同时 , 八纵动作迟缓 , 未及时出击 , 致使敌两个军靠到一起 , 筑起工事与我对峙 。 我企图诱歼敌三十四军的计划 , 又未实现 , 只好另想办法 , 寻机歼敌 。,分页标题
至此 , 晋中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 我军先后共歼敌一万七千余人 , 自身伤亡四千余人 。
=============分页符=============
北上创造战场
敌三十三、三十四军已在乎、祁地区 , 与我形成顶牛状态 。 为调动敌人 , 各个击破 , 我们迅即制定了第二阶段的战役部署 。
时北面的榆次、太谷、徐沟、祁县地区 , 敌人守备薄弱 , 战场较宽 , 麦收正在进行 。 我们决心以主力北上 , 在该地区保卫麦收 , 断敌粮源 , 诱敌出动 , 野外围歼 。 具体作战部署是:以太岳部队并肖集团攻歼太谷守敌 , 破袭榆太铁路;吕梁部队袭取徐沟;八纵主力控制祁太铁路以南地区 , 以一部攻歼东观守敌;十三纵主力集结东观以南地区 , 以一部破袭祁太铁路;孙(超群)张(达志)集团(七个团 , 晋绥军区部队)切断黄寨至太原的铁路 , 威胁太原 , 牵制阎军第六十八、四十九师南援 。 如赵承绶集团由平、祁向太谷增援或回窜太原 , 我则集中八纵、十三纵、吕梁部队及太岳部队一部共九个旅的兵力 , 在祁太铁路南北地区消灭之 。 作战时间 , 定于七月一日黄昏开始 。
文章图片
这一部署的重点 , 是拦头切断敌人逃往太原的通道 , 在预设战场 , 聚歼赵承绶集团 。 我们报告军委后 , 军委认为“部署甚好” , 完全同意 。
六月天 , 烈日炎炎 , 战地似火 。 部队连续行军作战 , 挥汗如雨 , 体力消耗很大 , 减员甚多 。 但为争取时间 , 创造战机 , 兵团令各部队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 发扬吃大苦 , 耐大劳的精神 , 克服一切困难 , 按既定部署行动 。 八纵司令员兼政委王新亭打来电话说:“大家实在走不动了 , 能不能休息两天 , 缓一缓劲再走?”我斩钉截铁地说:“不行 , 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 , 走不动爬也要爬到指定岗位上去!”因为这是制敌机先的关键时刻 , 我们在和敌人抢时间 , 迟一步就会让敌人溜之大吉 。 时间就是胜利 。 如果慢慢腾腾 , 瞻前顾后 , 哪有战机可捉 , 胜利可言?所谓打仗要有股狠劲 , 硬劲 , 就表现在这些地方 。
断敌交通是迟滞敌人、防敌北窜的有效手段 , 也是我军争取时间 , 创造战场的重要一环 。 晋中平原 , 地势狭长 , 中间有同蒲铁路直贯南北 , 敌人占据一系列县城和铁路沿线据点 , 既可坚工固守 , 又利运动集结 。 打不赢我们 , 一昼夜之间 , 便能逃之天天 , 窜回太原去 。 在这种情况下 , 大力破袭铁路 , 控制沿线重要据点 , 便成了关系整个战局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 七月二日 , 我太岳部队以一昼夜急行军 , 插入太谷、榆次间 , 配合肖文玖集团 , 展开大规模的铁路破袭战 , 这对阻止敌人北窜 , 逼敌进入我预设战场 , 起了重要作用 。
文章图片
赵承绶发现我主力向北运动 , 六月三十日 , 即令所部停止在洪善地区的攻势 , 准备回师北窜 。 七月二日 , 敌三十三军主力进至太谷地区 , 三十四军及十总队亦向祁县集结 。 平遥、介休两县城 , 仅留一些新兵团及土顽部队防守 。 汾河以西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地区 , 尚有守敌第六十九、七十两个师 。 '
我们决定 , 首先集中兵力歼敌主力 , 而后回师横扫汾河东西两岸之敌 。 当即令八纵紧紧咬住祁县敌三十四军 , 并以一部攻占徐沟;太岳部队及肖集团顶住太谷之敌的攻击 , 十三纵袭占东观镇 , 力争将敌人逼入徐沟、太谷、榆次之间的三角地带 , 予以包围全歼 。 吕梁部队置于河西 , 阻敌第六十九、七十师渡河东援 。
七月三日至六日 , 战役最吃紧的地方 , 在北线的太岳部队和肖集团那边 。 他们在榆次、太谷间 , 连续破袭铁路、桥梁、据点 , 迅速控制了北起东阳镇、南至董村的地段 , 斩断敌人逃往太原的通道 。 同时 , 兵团获悉忻州一部敌人企图窜回太原 , 即令孙、张集团在太原以北伏击 , 将该敌歼灭 。 敌人极为震恐 , 从七月三日起 , 先后以九总队、七十一师全部、四十六师一个团及十总队等九个团的兵力 , 配属装甲车三辆、山炮三十余门、轻重追击炮四十余门 , 在数架飞机掩护下 , 轮番向董村猛犯 , 敌酋赵承绶及三十三军军长沈瑞亲自坐阵指挥 。 榆次守敌亦出动两个步兵团和一个机炮团 , 南下东阳镇 , 向我肖集团阵地猛攻 。 这是一场十分激烈的阵地争夺战 , 敌攻我防 , 打了三天三夜 。 敌人火力强 , 拼上死命 , 要突破我军阵地 , 逃往太原 。 我给刘忠和肖文玖下了死命令 , 不管多么疲劳 , 伤亡多大 , 也要“钉”在那里 , 坚守到底 , 绝不能让敌人跑掉!部队真是好样的 , 以一当十 , 以百当千 , 人在阵地在 , 同敌人反复拼搏 , 白刃格斗 。 坚守董村的太岳第四十一团 , 打退优势敌人的多次进攻 , 毙伤敌千人以上 。 有个连打得只剩下九个人 , 阵地屹立不动 。 该团战后荣获“稳如泰山”的光荣称号 。分页标题
我军守如礁立 , 粉碎了赵承绶沿铁路北逃的梦想 。 七月六日夜 , 敌被迫离开铁路 , 企图从榆次、徐沟间夺路北窜 。 这就进入了我军的预设战场 。 我以十三纵及八纵一部 , 追击敌三十四军 , 抢先一步插入徐沟以东、子牙河以南、尧城镇以东地区 , 断敌归路 , 以太岳部队及肖文玖集团西向接通十三纵 , 以吕梁主力跨河东进榆次西南永康地区 , 堵溃打援;令八纵主力七日攻占祁县 , 歼敌三十七师师部及两个团 , 八日北上徐沟东南地区 , 合围敌人 。 至此 , 三万多敌军完全陷入我包围圈中 。
我和周土第的兵团指挥所设在徐沟以南的张家庄 , 我因身体不好 , 坐着担架去的 。 我们最伤脑筋的是兵力不足 , 生怕敌人突围而逃 。 那时 , 我军冒着酷暑烈日 , 连续行军作战 , 不仅疲惫至极 , 且减员甚大 。 抓来的俘虏 , 来不及训练教育 , 就补充到部队里 , 开小差的不少 。 八纵一个主力团 , 每连不足七十人 , 最少者仅二十七人 。 十三纵三-卜七旅为人数最多的部队 , 每营只剩两个连 , 每连两个排 , 每排两个班 。 我们的火力火器 , 又远远不及敌人 。 如果敌人集中兵力 , 猛攻一点 , 组织突围 , 我们就很难达到全歼他们的目的 。
但是 , 赵承绶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
一是兵力分散 。 七日晚 , 我军已形成对敌的包围?但敌人似乎尚未觉察 , 从八日起 , 仅用有限兵力 , 分三路向我北线阵地猛攻 。 一路为敌三十三军四十六师一部 , 由胡村向西 , 攻打我十三纵一一七团墩坊村防地 , 力图保障从太谷至大常镇(敌总指挥部驻地)等地之唯一补给线;一路为敌三十四军一部 , 自东、西见村向东南方向我十三纵一一五团阵地进攻 , 企图打通与徐沟的联系 , 一路为敌第十总队一部千余人 , 自大常向东北方向我肖集团辋村阵地猛犯 。 我军刚刚到达 , 边打边修筑工事 , 顽强阻击敌人 。 突向徐沟方向的敌三十四军一路 , 相继攻占了十三纵一一五团“三李青”、东楚王庄等阵地 , 距我兵团指挥所驻地仅二里许;徐沟之敌又出动来援 , 真是千钧一发 , 危险至极 。 我们的指挥所纹丝不动 , “钉”在那里 , 鼓舞指战员奋勇抗击 。 我三十八旅一一四团英勇突击 , 终于夺回楚王庄等阵地 , 打退徐沟方向接应之敌 。 三十八旅旅长安中原 , 身负重伤后牺牲 。 辋村地带的肖集团和榆次独立团 , 轮番受到敌十总队、三十四军的疯狂进攻 , 激战四昼夜 , 打退了敌人 , 保住了阵地 。 第四十三团一个连坚守魁星阁 , 最后只拼得剩下一个班 , 阵地依然在手 。 这次防御战 , 十三纵三十八旅和肖集团打得不错 , 伤亡虽大些 , 但堵住了敌人 , 立了大功 。
文章图片
二是犹豫迟疑 。 赵承绶这个人 , 昏赜无能 , 决断力差 。 他虽感到处境岌岌可危 , 但拿不定主意 , 全凭原泉福摆布 。 原泉福是个日本人 , 骄傲得很 , 瞧不起“土八路” , 认为突围不必要 , 决心在现地“同共军决一死战” 。 这样 , 敌人先是兵分三路 , 攻了一下 , 攻不动便收兵防御 , 企图依托优势火力和野战工事 , 与我决一雌雄 。 我们乘机调整部署 , 以十三纵位于北及西北 , 八纵位于西南 , 肖集团位于东北 , 太岳部队位于东及东南 , 紧缩包围圈 , 困敌于东西二十里、南北不足十里的十多个村庄内 。 敌人再想突围逃跑 , 为时晚矣!
总攻歼敌
战役的第三阶段 , 是总攻歼灭赵承绶集团 , 乘胜席卷晋中残敌 。
赵承绶集团三万余众 , 完全陷于我包围圈中 。 这时 , 贵在速战速决 , 一鼓作气 , 将敌干净、全部、彻底消灭之 。 我们决定 , 立即发起总攻 , 自西而东 , 逐村夺取 , 分割歼敌 。 八纵因重炮火尚未调上来 , 要求推迟总攻时间 , 我们没有同意 。分页标题
七月十日拂晓 , 总攻的号角吹响 。 我八纵、十三纵一马当先 , 分别从西南、西北两个主突方向 , 向敌发起猛烈进攻 。 位于东南和东北方向的太岳部队及肖集团 , 担任助攻任务 。 晋中平原的村落 , 周围均筑有坚固围墙 , 房屋密集 , 多砖瓦结构 , 敌顽固据守 , 垂死挣扎 。 我军以山炮、野炮为骨干 , 配以平射迫击炮 , 猛摧敌村沿火力点 , 开辟突破口 , 掩护步兵突入 , 横冲直撞 , 破垒灭敌 。 经两天一夜激战 ,“三李青”及东西贾村、大常镇、南庄等地均被我攻克 , 敌三十四军大部就歼 , 十总队亦伤亡过半 , 残敌逃至西范 。 在此期间 , 赵承绶令三十四军一部向我辋材阵地猛突 。 肖集团指战员顽强阻击 , 与敌拼搏 , 十日一天即打退敌七次冲锋;敌一度突入村内 , 我与敌展开逐屋争夺战 , 终于夺回阵地 , 将敌赶回 。 我包围圈进一步缩小 , 一万多残敌被困在西范、小常、南席、新戴四个村庄内 , 企图固守待援 。
文章图片
阎锡山惊惧交并 , 乱了章法 。 一面令第四十五师、四十九师及四十师残部组成“南援兵团” , 从太原向榆次西南开进 , 企图援应赵承绶残部突围;一面慌忙收拢晋中各县兵力 , 向太原集中 , 以确保老巢 。 一夜之间 , 汾河两岸的敌军纷纷离城 , 游蛇般的乱插乱窜 , 正给我野外歼敌以大好时机 。
十二日夜 , 我们当机立断 , 调整部署 , 除以十三纵及太岳部队主力继续围歼赵承绶残部外 , 其余部队均用于追击和堵截企图北窜之敌 。 以八纵二十三旅及太岳两个团、吕梁七旅一团东向 , 堵歼逃离太谷的敌九总队;八纵二十四旅及吕梁部队组成“汾西集团” , 西渡汾河堵击河西逃敌;肖集团由辋材开抵王香、内白村一线 , 堵溃并打击敌“南援兵团”;孙、张集团逼近太原 , 牵制敌人 。 我军星夜出动 , 势如破竹 。 十三日 , 我东路部队于朱村地区全歼敌九总队 , 进而占领太谷县城 。 十四日 , 我“汾西集团”将河西两万多敌人截击于太原、交城间 , 一举歼敌八千余人 。 十六日 , 赵承绶集团的最后据点小常村被我攻破 , 万余敌人全部就歼 , 赵承绶及中将参谋处长杨城、三十三军中将军长沈瑞和少将参谋长曹近谦 , 均被我十三纵三十九旅一一七团三营活捉 。 这时 , 中央来电 , 要我们乘胜北进 , 迅速完成对太原的包围 。 我军不顾疲劳 , 猛打穷追 , 直逼太原城郊 。 至二十一日 , 晋中战役宣告结束 。
是役历时整整一个月 。 我军先后共歼敌正规军七万余人 , 非正规军三万余人 , 俘敌赵承绶以下将官十六人 , 毙敌师以上军官九人 , 阎军主力第七集团军总部及五个军部、九个整师、两个总队全部就歼 , 击落敌机三架 , 缴获各种炮三千七百零四门、步机枪三万余支、火车头十五个、车皮二百零七节 , 其它军用物资及粮食无算 。 晋中的灵石、平遥、介休、祁县、太谷、榆次、汾阳、孝义、文水、交城、清源、晋源、徐沟、忻县等十四座县城 , 全部解放 。
党中央和毛主席来电 , 祝贺晋中大捷 。 原电如下:
聂荣臻、薄一波、徐向前、滕代远、肖克、贺龙、李井泉、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
庆祝你们继临汾大捷后 , 在晋中地区歼灭敌一个总部、五个军部、九个师、两个总队及解放十一座县城(按:至中央发电时 , 榆次、晋源、忻县三座县城尚未解放)的伟大胜利 。 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下 , 由于全军奋战 , 人民拥护 , 后方努力生产支前 , 及各战场的胜利配合 , 仅仅一个月中 , 获得如此辉煌战绩 , 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 现在我军已临太原城下 , 最后地结束阎锡山反动统治的时机业已到来 。 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 再接再厉 , 为夺取太原 , 解放太原人民而战!分页标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九日
这份贺电 , 我们在部队中迅速传达 , 对广大指战员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 当然 , 我们也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打了胜仗 , 受到表彰 ,要谦虚谨慎 , 绝不能翘尾巴 。 攻打太原的艰巨任务摆在面前 , 要认真整训队伍 , 总结经验教训 , 提高战术素养 , 以更大的胜利来报答党中央的关怀和鼓励 。
晋中战役是华北野战军一兵团刚刚成立后 , 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歼灭战 , 创造了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 。 这是广大军民用血汗换来的胜利果实 , 也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显示威力的有力证明 。
我们的军队 , 起于“青萍之末” , 席卷千军 , 所向披靡 , 靠的就是运动战 。 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大规模歼灭战 , 几乎都是运动战 。 运动战这一作战形式 , 是我军的拿手好戏 , 克敌制胜的传统法宝 。
何谓运动战?毛主席说:“运动战 , 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 , 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 。 同时 , 也把为了便利于执行这种进攻战而在某些必要时机执行着的所谓‘运动性的防御'包括在内 , 并且也把起辅助作用的阵地攻击和阵地防御包括在内 。 它的特点是:正规兵团 , 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 , 进攻性和流动性 。 ”(《毛泽东选集》第四八六页)
驾驭这种作战形式 , 中心点在于一个“活”字 , 即高度的灵活机动性 。 如果说阵地防御战、城市攻坚战叫“打死仗”的话 , 那末 , 运动战就叫“打活仗” 。 离开了“活”字 , 便不成其为运动战 , 更谈不上保持战役战斗中的主动、优势地位 , 达到大规模歼敌制胜的目的 。 晋中战役 , 我兵力不如敌人多 , 装备不如敌人好 , 部队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 , 但自始至终居主动地位 , 一月之间 , 鲸吞敌十万之师 , 说到底 , 就是充分发挥运动战的灵活机动性的结果 。
文章图片
我军的灵活机动性 , 首先表现在出敌不意上 。
纵观整个战役过程 , 出敌不意之点 , 至少有四:我军攻坚临汾 , 苦战两个多月 , 伤亡很大 , 疲惫不堪 , 仅休整二十来天 , 即北上晋中 , 保卫麦收 , 完全出乎阎锡山的意料 。 他认为:“共军在临汾伤亡两万多 , 大大损了元气 , 不可能很快恢复 。 ”正在做晋中“万无一失”的美梦呢!此其一 。 我军北上作战 , 不是自南而北 , 逐步推进 , 而是以少部兵力佯动于汾河以西 , 主力则隐蔽开进晋中平原东侧山区 , 突然杀向敌军腹地 , 又出乎阎锡山的意料 。 他以为我军兵力有限 , 只会依托晋南解放区 , 沿同蒲路向北平推 , 绝不敢实行纵深迂回 , 拦腰开刀 。 此其二 。 刘邓大军、陈谢兵团南下 , 我军新组成不久 , 虽缺乏大兵团野战经验 , 但攻击力相当旺盛 , 确有伏虎吞鲸的能力 , 也出乎阎锡山的意料 。 他在“亲训师”被歼后 , 仍不清醒 , 认为山西境内的“共军” , 不过是些地方部队、游击兵团 , 没有什么了不起 。 不惜把赵承绶集团拿了出来 , 按蒋介石的旨意 , “大胆与共军决战” 。 此其三 。 当战役进入第二阶段 , 我军大踏步北进 , 直插太原附近 , 拦头断敌退路 , 更是出乎阎锡山的意料 。 他万万想不到 , 所谓机动力甚强的赵承绶集团 , 竟被逼入太谷、徐沟、榆次间 , 陷于进退维谷的绝境 。 此其四 。 古语说:“猛兽失险 , 童子曳戟而追之;蜂虿入袖 , 壮夫彷徨而失色 。 以其祸出不图 , 变速非虑也 。 ” (《诸葛孔明异传》)讲的就是出其不意的道理 。 我军的作战行动 , 连续出敌不意 , 阎锡山尽管重兵在握 , 又滑头得很 , 结果还是步步被动 , 一败涂地 。 由此证明 , 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 , 出奇制胜 , 是运动战、歼灭战的诀窍所在 。分页标题
我军的灵活机动性 , 又表现在恰当创造战场上 。
文章图片
大兵团平川野战 , 敌我双方均容易集结兵力 , 展开兵力 , 转移兵力 。 有利战场的选择和创造 , 是我军争取主动和优势 , 实行大规模歼敌的重要条件之一 。
晋中战役是我军向敌占区进攻 , 在敌占区运动作战 。 这与过去的诱敌深入 , 在根据地内选择歼敌战场 , 有很大的不同 。 而且 , 晋中平原被汾水纵贯南北 , 劈成两半 , 不便我军东西两面机动配合作战 。 北面紧靠阎锡山的老巢太原 , 交通运输方便 , 利于敌人南援或北逃 。 因此 , 选择战场必须着眼于既有后方依托 , 又能抓得住敌人 。 有了战场而无后方 , 不仅部队作战需要的粮食、柴禾、武器、弹药供应不上 , 且有受制于敌 , 失去退路的危险 。 同时 , 仅有战场和后方 , 抓不住敌人 , 或是被敌人突围而逃 , 也不行 。 那就达不到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 为解放太原创造条件的战役目的 。
战役进程中 , 我军给敌人的两次歼灭性打击 , 都与恰当选择和创造战场有关 。 第一作战阶段 , 主力东出 , 战场设在平遥、介休间 , 目的在于吸引河西敌“闪击兵团”主力第三十四军回援 , 在运动中歼灭之 。 那里前有汾河阻隔 , 后有太岳山区作依托;南面的灵石被我占领 , 与晋南解放区连成一片;北面的祁太铁路被我切断 , 敌人无路可走 。 可惜因通讯联络不好及敌情变化 , 未能抓住第三十四军 , 只歼灭了“亲训师”等部 。 第二阶段作战 , 以歼灭赵承绶集团为主要目的 。 我军在顶住该敌疯狂进攻的同时 , 一面拔除白(圭)晋(城)线上的敌重要据点白狮岭 , 控制子洪口通道 , 以保证大军作战的物资供应; 一面将榆次、太原间的铁路切断 , 断敌退路 。 趁赵承绶集团惊惶失措 , 将其逼入我在徐沟、太谷、榆次间选定的战场 。 那里是个三角地带 , 村落星布 , 一马平川 , 利于我军展开兵力 , 发扬火力 , 分割歼敌;离铁路、公路较远 , 西有汾河阻隔 , 不便敌人来援;南面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文水五县之敌 , 均被我切断 , 只图守城自保;广大乡镇在我手中 , 群众纷纷起来参战支前 , 形成我得力后方 。 因而 , 数万敌人被我团团包围后 , 犹如瓮中之鳖 , 只能束手就擒 。 战役胜利的实践表明 , 我们将战场选在河东而不在河西 , 选在北面而不在南面 , 是恰当的 , 起到了既有后方援应 , 又能抓住敌人的作用 。
我军的灵活机动性 , 还表现在神速运动上 。
文章图片
打运动战 , 贵在抢时间 , 神速动作 , 不失战机 。 时间的因素 , 是关系战果大小、战局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 两军对战 , 你要攻其不备 , 出其不意 , 要调动敌人 , 围歼敌人 , 要应付战局中的各种变化 , 要在最后猛烈扩张战果 , 一言以蔽之 , 离不开争取时间 。 掌握了时间 , 主动权在手 , 保持战役战斗的突然性 , 加上兵力集中等条件 , 打击敌人 , 必能形成雷霆万钧之势 , 容易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 反之 , “活仗”会变成“死仗” , 主动会变成被动 , 歼灭战会变成击溃战 , 甚至得不偿失 , 与战役战斗的预期目的大相径庭 。 在这个意义上说 , 时间就是无形的战斗力 。
晋中战役我军以少胜多 , 与分秒必争 , 神速运动 , 制敌机先 , 有莫大的关系 。 一是战役开始 , 出东山 , 下平川 , 当时 , 敌子洪口要塞拦阻于前 , 攻破需费很多时间 , 容易暴露我作战企图 。 我们令部队干脆甩开子洪口 , 夜绕白狮岭 , 直扑平遥、介休 。 这一着 , 迅雷不及掩耳 , 打开了战局 。 二是包围掉头北逃的赵承绶集团 , 如果耽误个一两天 , 这块眼看到手的肥肉 , 就有溜掉的危险 。 部队那么疲劳 , 天气那么炎热 , 咬紧牙关 , 猛进猛插 , 上去一个班是一个班 , 上去一个排是一个排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能围住敌人就行 , 真是分秒必争啊!我们的口号是:“坚持最后一口气!”“爬也要爬到战斗岗位上去!”“抓住敌人就是胜利!”结果 , 抢到了时间 , 包围了敌人 。 三是扩张战果 , 乘胜追击 。 赵承绶集团被围歼 , 晋中敌军兵败如山倒 , 这个时候 , 正是我猛打穷追 , 大量歼敌的最好时机 。 所谓“归师勿遏” , 是指有秩序撤退的敌人 , 而不是溃不成军的敌人 。 我们大胆把部队撒出去 , 追!追!追!横扫千军如卷席 , 连克上十座县城 , 抓了几万名俘虏 。 那时敌人慌乱的程度 , 真是风声鹤唳 , 草木皆兵 。 我们几个战士 , 追击上百的敌人 , 敌人只知道拖着枪跑 , 不知道停下来射击 , 直至累倒在地 , 象摊烂泥 , 乖乖交枪投降 。 清源县有个老农 , 拿着扁担 , 一下缴了十九个敌人的枪 。 三个新华社前线采访人员 , 俘敌三十七名 , 还缴了两门炮、两挺机枪、十多支步枪 。 什么枪杆子、笔杆子、锄把子、伙夫、马夫 , 都跑去抓俘虏 , 抓都抓不赢 。 这些都说明 , 在战役战斗的节骨眼上 , 赢得时间 , 制敌机先 , 是多么重要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时间是无形的战斗力 , 无形的战斗力要靠人的力量去争取 。 因而 , 指战员的智慧、觉悟、吃苦能力、牺牲精神、组织纪律性、战斗素养等 , 乃是取得这种战斗力的源泉 。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 , 在这些方面得天独厚 , 敌人望尘莫及 。 晋中战役的胜利 , 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
我军的灵活机动性 , 也表现在攻与防、集中与分散、正规部队与群众力量的有机结合上 。
晋中战役是一场速战速决的大规模野外进攻战 。 敌我双方 , 在运动中反复较量 , 或我攻敌防 , 或敌攻我防 , 或我进敌退 , 或敌进我退 , 没有固定不变的作战线 , 没有单一的战斗形态 。 这就要求各部队既善于进攻 , 又善于防御 , 随时准备根据敌情、任务的变化 , 从攻击转入防御 , 从防御转入攻击 。 进攻时 , 集中优势兵力、火力 , 采取火力、爆破、突击三结合的打法 , 重点突破 , 迂回穿插 , 分割歼敌 。 防御时 , 控制要点 , 构筑阵地 , 组织火网 , 以一部兵力正面牵制敌人 , 主力则布于纵深或翼侧 , 伺机向敌暴露之翼侧或后方进行迂回包围 , 实施反击 。 事实证明 , 部队掌握两套本领 , 攻防结合 , 交替运用 , 是灵活制敌 , 争取胜利的关键一环 。
大兵团进入广阔的敌占区作战 , 地形道路不熟 , 到处都是敌人的据点 , 容易眼花缭乱 , 四面出击 , 导致兵力的分散 , 丧失战役战斗中的优势地位 。 对此 , 我们特别注意防止 。 办法是:(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 没有兵团的命令 , 各部队不得擅自行动 。 (二)兵团下达任务明确、具体 , 赋予纵队指挥员以适当机动自主的权力 , 便于随机应变 。 (三)始终集中主力于主要作战方向 , 以一部兵力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 , 担任佯动、助攻、钳制、阻击等任务 。 (四)控制战役预备队在手 , 以便随时机动 。 (五)大力加强通讯联络 , 上下左右及时通气 。 (六)先打分散、孤立、运动之敌 , 后打集中、守城之敌 , 每攻击一个目标 , 集中三倍、四倍于敌的兵力 , 吃掉一个再吃一个 。 (七)在追击阶段 , 则适当分兵 , 猛烈扩张战果 。 战役实践证明 , 这些办法是形成我军优势地位的重要原因 。
我们的战争 , 是人民战争 。 我军的运动战 , 历来区别于单纯以正规军为作战力量的运动战 。 它是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作战形式 , 有坚强的群众力量作后盾 , 作基础 , 因而才能发挥巨大威力 , 立于不败之地 。 这次战役 , 我党政军民齐动员 , 主力部队、地方武装、老区与新区的群众 , 密切配合作战 , 形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 它是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根本因素 , 也是保持部队灵活机动作战的主要条件之一 。 据战后统计 , 一个月的后勤供应 , 即消耗粮食近一千万斤 , 烧柴六百万斤 , 民工五百二十三万个工作日 。 如果没有群众的这种支援 , 部队连饭都吃不上 , 还打什么仗呀!战斗中 , 许多支前民工拿起武器参战 , 消灭敌人 , 押送俘虏 , 弥补了我兵力短缺的困难 。 新区群众抢收保粮 , 给我军带路、送情报、转移伤病员、争取和瓦解敌军 , 也起了重大作用 。 尤其是战役的最后阶段 , 参战的群众甚多 , 追击敌人 , 捉拿俘虏 , 缴获战利品 , 声势浩大 , 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的优越性 。 晋中战役的胜利 , 是广大军民共同谱写的一曲人民战争的凯歌 。
毛主席曾经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来概括人民军队的作战特点 , 我以为深有道理 。 古往今来 , 优秀军事家指挥战争 , 驾驭战局 , 无不注重灵活机动四个字 。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我军 , 尤其如此 。 它是运动战的核心 , 运动战的命脉 , 运动战的奥妙所在 。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 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 , 都是我军研究和实践的主要课题 。 用这种战略战术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 , 是不可战胜的 。分页标题
- 敌人@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 美军感叹: 这样的军队无法战胜
- 「盟军」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却被友军误杀
- 「敌人」琼崖纵队解放乐城: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
- 『敌人』杨靖宇:东北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
- 抗美援朝|抗战老兵之子回忆父亲:在敌人眼皮底下查看地形,测绘老兵练就“千里眼”
- 霍光|寇准向前辈请教,前辈让他读《霍光传》,寇准重读一遍,恍然大悟
- 将军|三国最尴尬的武将,令敌人闻风丧胆,却因功劳太大,被自己人谋害
- 河东|大宋状元郎对敌, 连射三箭, 全歪了, 敌人却不敢笑, 转身就逃
- 太平天国非满清王朝最大敌人,可怕的是这群异族,曾国藩:难对付
- 僧格林沁|大清国最后的将军,以大刀长矛对敌人洋枪洋炮,最终被一小将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