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科创板日报》(长沙 , 采访人员 李拥军)讯 , 2月25日晚上8点 , "帮帮湖北义务翻译群"的200多名志愿者们 , 进入"联合国发言"时间 , 用各自擅长的外语说一两句感受 。
这是农历大年初一该群建群一个月以来 , 最为轻松的一刻 。 很多群友虽然素未谋面 , 但群里朝夕相处 , 仿佛已是家人 。
志愿者们说的很多细节 , 同在群里20多天的《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 , 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 。
但有一点很明确 , 这群年轻人的故事 , 值得被记录 。
文章图片
群主小七
"帮助湖北义务翻译群"是小七在正月初一建的 。
"当时武汉很多医院在网上求助 , 缺口罩、缺防护服等物资 。 很多志愿者自发在全球找物资 , 我当时也加入了一个志愿者驰援群 。 "
小七说发现存在一个问题 , 医疗物资专业性强 , 很多海外找到的物资 , 因语言问题 , 志愿者没法判断合不合标准 , 能否用于医疗一线 。
她觉得应该组建一个翻译群 , 先解决看懂资料的问题 。
小七是湖北十堰人 , 在武汉大学南门附近开过青年客栈 。 微信好友中有一些当年认识的大学生 , 其中就有外语专业学生和外国留学生 。
这些人再加上小七的一些亲戚朋友 , 就成了翻译群最初的志愿者 。
"刚开始二十来个人 , 几个语种 。 后来找过来需要翻译的资料越来越多 , 需要的语种也越来越多;求译者和翻译者也就越来越多 , 慢慢发展到现在二百多人 。 "
群里专事翻译的志愿者就有差不多200人 , 小七将其分为欧美语言组和亚洲语言组两个大组 , 各设1个组长 。
欧美组有118人 , 还设了2个副组长 。 组下面再根据语种不同又分了很多个小组 。
"亚洲语言组里面就有日语译员14名、韩语12名、阿拉伯语11名、缅甸语10名、波斯语7名、越南语4名、孟加拉语4名、印尼语2名、马来语1名 , 还有一个乌尔都语大神 。 "
群里情况小七了然于胸 。 她介绍 , 欧美组的118人中 , 英语最多有25人 。 此外还包括俄语、乌克兰语、西班牙语、法语、丹麦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等 。
小七说自己只会不多的日语 , "我做的是搬运工 , 把资料搬来搬去 , 把人拉来拉去 。 "
曾在电子厂工作十几年 , 从助理技术员一直做到工厂厂长的小七 , 组织协调能力深得群友认可 。
其实 , 小七自己也有一堆心事 。 在十堰弄的一个民宿 , 年前只装修了一半 。
"女儿也不到2岁 , 我不睡她不睡 , 陪我熬夜 。 很多人找国外资源有时差 , 我不敢早睡 。 怕睡了有翻译任务没分好 , 我们这给担误了 。 辛苦找来的资源、资料到我们手上一定要尽快翻译出来" 。
小七说最忙的是正月初一到二十那段时间 , 物资最紧张 , 翻译任务也最重 , 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 。
和群里200多个志愿者相处下来 , 她收获也多 , "只要是值得做的事 , 不愁没有同路人 。 "
文章图片
"男神"朱泓旭
1995年出生的朱泓旭 , 不少志愿者称之为"男神" 。
"我也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这么称呼我 , 可能学外语的男生相对少 , 我入群早 , 参与时间多 , 喜欢揽活 , 大家认我做朋友吧 。 "
2018年从中南大学毕业的他 , 会英语和德语 , 是欧美语言组的组长 。
他差不多是群主小七拉进群的第一个翻译者 。
欧美语言组里最多时候有118位志愿者 , 他需要协助小七时刻关注大群的翻译需求 , 第一时间安排人来响应;遇到重要复杂的任务 , 他也会与大家一起分工完成 , 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迅速完成任务 , 不耽误采购进程 。
"印象很深的事 , 一个采购者在群里说顺利下单买到了5万件前线急需的防护服 。 他特别@我 , 说是我翻译的资料帮上了忙 。 后来在新闻联播上看到医护人员穿着的黄色防护服 , 我特别激动 , 我认出来那个牌子的防护服就是我翻译的 , 杜邦2000!" 。
朱泓旭说其实非常感激翻译群 。 "一天晚上 , 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多年没怎么见过面的同学在求助 , 说自己的外公外婆2月3日双双走了 , 她妈妈、舅舅和她自己也感染了 , 但住不上院 。 "
朱泓旭说看到这条信息差不多要崩溃了 , 就在群里把同学的这个事给说了 。
"群里好多好心人安慰我 , 帮着出主意 。 "同学的妈妈后来住进了医院 , 她舅舅和她病情相对轻 , 在家隔离一段后最终也转入了方舱医院 。 有些群友还默默地给他们寄药和食物 。
文章图片
记录者陈杨
1月31日凌晨1点 , 韩语翻译志愿者陈杨(网名陈云喜)在忙碌一天后发了这条微博:"已经是深夜 , 翻译群还有人在为了前方的物资供应而竭尽全力 。 这里的每一位译者都是志愿服务 , 也只有在夜里才有时间说一些相互提醒的细节和鼓励的话 。 这一切让我觉得我们实在是十分渺小的个体 , 在现实面前无助又沮丧 , 坚强又充满勇气 。 "分页标题
90后河北女孩陈杨 , 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财务工作 。 她本科学的是韩语 , 兼职做一些医疗器械的韩语资料翻译 。
"浏览微博全是在讲疫情 , 铺天盖地的缺物资缺医护缺一切" 。 疫情爆发后她了解到前线一些医疗物资都是进口来的 , 医院的抗疫工作者和志愿者看不懂的这些文件 。
陈杨说自己是1月29日进群的 , "一位采访人员朋友问我有没有空做翻译 , 现在湖北那边很需要翻译很缺人 , 我问都缺什么 , 她说什么都缺 , 能想到的都缺 。 听到这样的情况 , 心里也很急 , 就进群了 。 "
陈杨进群之后整整忙着翻了一天 , 直到30号下午才有一点时间发朋友圈帮着找人 , "小语种确实不好找 , 人太少了 。 "
有空的时候 , 陈杨会发微博和朋友圈表达自己的感受 , 她甚至还专门拍了几段视频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 。
"在群里会不时看到一些求助信息 , 最害怕的是失去亲人 。 感觉是距离可能会失去人生所爱最近的一次体验 。 我们都参与其中的这场生死大战 , 也都即将成为历史 。 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以及以后每个人的努力 , 可以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 "
文章图片
"猎头"罗梦琳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语言机构工作的罗梦琳 , 正职之外也兼职自由译员 。
1月30日 , 在微信群里看到陈杨发的招募意大利语翻译者信息后加入了群 。
"一般来说招募某个定向语言 , 就意味着临时出现那个语种的资料 , 所以一入群就翻了两三份意大利语的文件 。 后来意大利语资料没有出现很多 , 我帮忙翻译英文的 。 "
罗梦琳说对自己对群里最大贡献应该是拉来了好多小语种译员 , "群里的土耳其语、孟加拉语、印尼语、葡萄牙语、乌克兰语、缅甸语译员几乎全部都是从我这渠道进来的" 。
她是广外毕业的 , 很多后来进来的志愿者都是她广外的师弟师妹 。 "当时一在朋友圈发招募信息 , 很多朋友和我所在语言机构的学生都自发帮我转发 , 很快就找齐人了 。 "
罗梦琳说特别感谢他们 , 找人信息肯定经过了很多人的扩散才能这么快找到 。
"我一位朋友帮了很大忙 , 我们是三四年前在共同好友的婚礼上一起做姐妹认识的 , 加了微信后基本没讲话 。 结果因为这次帮忙找人对接等 , 聊了很多熟起来了 。 后来她们公司在采购捐赠物资时 , 我还对接了一部分资源 。 "
作为群里的"猎头" , 罗梦琳担任欧美语言组的小组长 , 协助两位组长安排翻译任务 。
翻译工作标准是准确的情况下尽可能快 , 所以每个语种都会储备4-5名译员甚至更多(除非很冷门的语种实在找不到) 。
因为毕竟是志愿工作 , 前提是不耽误大家的正常学习和工作 , 有时任务一来并非所有译员都有空 。
她说自己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 避免大家一腔热血进来使不上劲反而失望 。
罗梦琳说群里熟练者会把摸索出的经验传授给新来者 , "因为有小朋友进来后会弱弱提问 , 说还在读书但是很想尽一份力 , 怕自己翻译不好啊之类的 。 "
这类医疗器械类的文件翻译 , 大家平时也不太会接触到 , 所以都是边做边学 。
小组长除了招新 , 对接翻译任务到小群里派发 , 还得兼任培训 。 一般就是跟新人说一下重点翻哪部分指标 , 以及如何筛选信息 , 还有碰到不懂的及时在群里问 。
罗梦琳说 , 其实自己前段时间在意大利一直在忙当地募捐的事情 。
1月23日、24日已经订好口罩等到货往国内寄了 。 2月14日第二批物资也已经到宜昌医院手上 , "这大概是最好的情人节礼物了 。 "
文章图片
焦虑减缓的阿葵
西班牙读完研回到国内撞上疫情爆发的阿葵 , 不少计划要做的事 , 见男友 , 学车 , 找工作......因为疫情全都被搁置了 。
阿葵说忽然间被困在家里无事可做 , 就难免很焦虑 。 "加入这个群可以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这种焦灼的情绪" , 她是1月29日加入群的 。
原本每天看到疫情加重 , 只能在家里干着急 。
入群后一方面是很开心自己也可以发光发热 , 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另一方面也是看到有这么多互不相识的普通人团结起来帮助疫区 , 阿葵觉得从他们身上也得到了一份力量 。
阿葵主要翻译西班牙语 , 不时也翻译英语 。 她说刚开始大家都在一个大群里 , 但是随着人和信息越来越多 , 后来为了提高效率就另外组了亚洲语言组和欧美语言组 。
阿葵也是欧美语言组的副组长 ,"小组里只有译者 , 小组长负责在大群接任务 , 然后根据语种转发到相应的小组 , 待译者翻译完毕再发回给大群里需要的人 。 "
阿葵还把会法语的男友和会意大利语的同学也动员起来 , 拉进了翻译小组 , 觉得能帮一些是一些 。
她男友平时外派 , 一年只回两次国 。 自己又在西班牙留学 , 两人相恋已经是第三年但见面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三个月 。
今年 , 阿葵的男友正好也放假回国过年 , 原本两人计划一起度过春节假期 。
"共度假期泡汤了 , 很难过 。 但加入了这个大群后 , 我又觉得生活有了一些希望和动力 。 "分页标题
阿葵感恩群友们缓解了自己的焦虑 , "这么多互不相识 , 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 , 倾尽一己之力为社会出谋划策 , 排忧解难 , 让我看到了人类的凝聚力 。 "
文章图片
拍摄《我们的武汉》的张钥和老胡
法语译者张钥 , 本来买了大年二十九北京回武汉的票 , 准备跟法国老公胡波特一起回老家过年 。
但就在这天 , 武汉封城了 。 张钥他们只好留在了北京 。
疫情爆发 , 亲戚朋友都被封在武汉 。 不能跟家人共渡难关的张钥 , 入群翻译资料之余 , 总还想做点什么 。
张钥是2011年去法国电影学院留学的 。 2016年回国时 , 她的学弟 , 法国人胡波特为了追她也跟着来到了中国 , 还专门去武汉大学学了一年半的中文 。
两人结婚后 , 她称胡波特为老胡 。 老胡是一个自由摄影师 , 在武汉大学读书的时候 , 几乎拍遍了武汉城的大街小巷 。
"回不了家 , 做不了吹哨人 , 就煨一锅汤 , 暖暖人心吧 。 "张钥说自己跟老胡都是影视工作者 , "唯一能做的 , 就是去拼凑那个我们记忆里的武汉 。 "
他们决定把老胡前几年拍武汉的那3个T的素材 , 编一段视频《我们的武汉》 。 让亲人们在艰难时想想武汉原来的市井生活 , 鼓鼓劲 。
张钥在微博上私信了武汉民谣歌手冯翔 , 后者同意授权她免费使用其作品《汉阳门花园》作为背景曲 。
冯翔是"武汉的赵雷" , 《汉阳门花园》在武汉几乎家喻户晓 。
2月2日晚上开始 , 张钥和老胡用了两天找素材 , 然后用了14个小时编出来了《我们的武汉》 。
户部巷的烧卖和烤肉 , 紫阳路的老味餐馆 , 民主路小东门玩牌的人都出现在《我们的武汉》视频中 。
"唯一没有的是热干面 , 老胡要拍别人不知道的武汉 。 "张钥说 , "那个时候没有病毒 , 人们生活平静 。 在我们眼里 , 武汉就是这个样子 , 一直就是这个样子 , 很美 。 "
张钥在2月5日晚上 , 把这段视频放进志愿者翻译群 , 惊起一滩鸥鹭 。
文章图片
"被击中"的谭珊珊
谭珊珊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口译研究生 。 她说自己入群 , 是源于看到朱男神(朱泓旭)在朋友圈发"帮帮湖北义务翻译群"的截图 。
"他当时发朋友圈的配文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 我一下子就被击中了 , 很想要成为翻译志愿者的一份子 , 想要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 。 "
谭珊珊私信朱泓旭:"如果需要帮忙 , 随时叫我 。 "就这样在2月3号入了群 。
她回忆说情绪最为激动的一天 , 应该是有次把翻译好的资料图片发出后 , 对方说"替中山大学的医疗支援队感谢您" 。
"看到的一瞬间 , 毫不夸张地讲 , 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 虽然是一声很简单的感谢 , 却让我感觉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仿佛真的看到这批物资送到了医护人员手上给他们防护 。 "
谭珊珊说入群之前的日子里 , 总是看着各种新闻消息伤心落泪 。 "哪怕已经捐了款 , 跟家人不断普及疫情信息 , 但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 所以当我发现能够用自己的专业所学献出一份力量的时候 , 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宽慰 。 "
如果不能奔赴前线与医护天使并肩战斗 , 那么至少可以在大后方用语言搭建沟通的桥梁 , 她觉得这也算是一种陪伴与保护他们的方式 。
文章图片
"巴铁"中的张泽寰
90后张泽寰在安徽建工ACEG巴基斯坦分公司做翻译工作 。 在大学校友微信群里得知需要翻译志愿者就加入了 。
"我人在国外躲过一劫 , 想着必须为国内同胞做点什么 , 第一时间和公司同事采购了物资捐回国内 。 驻外工作也忙 , 就挤出一切时间来做义务翻译工作 。 "
令张泽寰感动的还有 , 无论是巴基斯坦的商业伙伴还是当地雇员 , 甚至是街上的陌生人 , 都没有对他有任何的偏见 。
"我提醒他们要小心 , 他们反而叫我不用担心 。 说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好哥们儿 , 他们相信中国能控制好疫情的 。 他们无条件的兄弟情真的让我感觉很棒啊" 。
张泽寰说ACEG可以算是这边对疫情反应最快的企业之一 。 疫情刚出来 , 就第一时间给当地雇员培训了病毒防控知识 , 分发了口罩 。 员工没有紧张 , 现在当地也没有病例 , 这让张泽寰感觉很欣慰 。
三个大学生志愿者
文章图片
学日语的吕情 , 是淮阴师范学院大四学生 。 1月28日入群的她 , 还记得自己花了三个小时翻译出的第一份资料 。
"期待着这份经我翻译过的物资信息会派上用处 。 然而遗憾的是 , 翻译过后那份物资并不符合我国医用要求 。 那一刻忍不住有些失落 , 但也庆幸不达标的物资在我这里打止了 , 没有干扰到前线的抗疫 。 "
吕情说看到群里其他人翻译的物资已经送到前线医护人员手中了 , 心里同样感到安慰 。分页标题
"最紧张的那阵子 , 经常正吃着饭 , 就需要放下筷子打开电脑进行翻译" 。 她说一开始对专业术语还有些陌生 , 也不知道翻译时哪一部分是重点 , 翻译的速度比较慢 。
通过向小伙伴们请教 , 加上自己的摸索 , 后来拿到一份材料 , 很快就能判断出那一部分是关键了 。
吕情说自己也在群结识了不少朋友 , "感触最深的是 , 我们虽然来自天南海北 , 但都有着同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 。 群里没有有抱怨的情绪 , 大家总是能相互理解 。 "
好消息还有 , 假期里考研成绩出来了 。 370分的她 , 有希望能上自己心仪的同济大学 。
文章图片
学越南语的杨雅琪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 大年初五看到学姐转发的信息入的群 。
入群后领到第一份需要翻译的资料 , 6大页 。 "我说第二天中午之前能翻译好 , 但立刻被告知来不及 。 由于物资紧缺 , 采购时间非常紧张 , 6大页的资料必须两小时内准确翻完 。 "
杨雅琪最终准时完成了任务 。 她说这也敲醒了自己 , 得紧绷一根弦 。"如果有只字之差 , 轻则浪费数十万采购经费 , 重则可能导致不合格的口罩流入一线 , 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 "
杨雅琪说 , 用自己的专业 , 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为抗疫付出努力 , 对自己也是一份难忘的记忆 。
文章图片
学印尼语的陈安达 , 2月10日才进的群 。 虽然入群晚 , 但群主小七对他印象很深 。
小七说 , 有天晚上十一二点了 , 湖畔魔豆基金会的一批意向物资 , 需要把印尼语资料翻译出来才能决定是否采购 。
当时联系不上印尼语译者 , 都睡了 。 找到陈安达的同学把他叫起来翻译 , 他没有任何怨言 。
陈安达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印尼语专业大一的学生 。 他说当时是通过广外的一个勤工群知道这个翻译志愿者群的 。
勤工群里的一位学姐说现在翻译群里急缺印尼语翻译 , 希望他把这个需求信息转到印尼语系的微信群去 。
"本来我帮转也只是起传达信息的作用 , 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印尼语翻译志愿者 。 而且我才读大一 , 翻译能力也不够 。 当时虽然很想帮忙 , 但也担心有心无力 。 "
学校的一位印尼语老师看到了陈安达转的信息 , 积极鼓励他报名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 。 "老师在国内印尼语界是比较有知名度的 , 她也答应帮我翻译我不懂的方面 , 这样我进了群 。 "
陈安达说去群后的一些任务 , 包括湖畔魔豆基金会的那次 , 也是老师帮他一起来完成的 。
不会行医 , 更没有过多的捐赠 , 陈安达一度认为自己能做的防疫贡献就是居家不外出 。"现在觉得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能为国家做点什么 , 那种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 "
语言就是战斗力 每个人就是战士
小七、朱泓旭、陈杨、罗梦琳、阿葵、张钥、谭珊珊、张泽寰、吕情、杨雅琪和陈安达 , 他们彼此有太多的不同 , 但也有着共同的特点 , 是翻译群志愿者们一个缩影 。
他们热血而又理性 , 位卑不敢忘忧国 , 相信行动带来改变 。
对此 , 入群较早的一位跨境"采购达人"感受颇深 。 他对采访人员讲了两件事 。
"一天 , 有一大笔急缺的物资 , 采购价很合适 , 质量也不错 。 急需翻成中文审核 , 慢一步都会被老外卖去其他地方 。 "
他说 , 小七他们在凌晨两点 , 把会物资所在国语言的志愿者叫起来帮忙翻译 。 四个小时后这批物资已启程运往国内 。
另一件他印象很深的事 , 是一次老外给了一个合同催着签 , 但是公司法务看不懂 。
拿给翻译群的志愿者看了后 , 说合同很坑人 , 没有物品具体型号提示 , 没有货币价格汇率指定 。
最后他们公司没签这个合同 。 被同行签走了 , 四天后同行反映被骗 。
他说 , 志愿者们的细致翻译给进群来寻求帮助的采购者解决了很多问题 。
到后期和他合作的翻译者们都已经知道窍门了 , 文件内容再多 , 主要提供功能、医标规格、质检报告等真正需要的数据信息 。
"采购达人"评价 , "这个群里的每个人都是战士!"
2月25日晚上 , 是"帮帮湖北义务翻译群"成立一个月的日子 。 群主小七组织了一个小小的仪式 , 安排群里的志愿者用自己擅长的外语 , 说一句祝福的话为武汉、为湖北加油 。
相比平时将各种资料翻译成中文打出来默默交给需要的人 , 这个晚上群里首次响起了此起彼伏又五花八门的语音 。
【志愿者@特写|武汉疫事:语言就是战斗力 那些协助异国买口罩的翻译志愿者们】群里大多数素未谋面的志愿者们 , 第一次听到对方的声音 。
【志愿者@特写|武汉疫事:语言就是战斗力 那些协助异国买口罩的翻译志愿者们】如此不同 , 又如此亲近 。
来源:(财联社)
【】网址:/a/2020/0226/1582720727.html
标题:志愿者@特写|武汉疫事:语言就是战斗力 那些协助异国买口罩的翻译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