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健身热的文化与技术逻辑
健身房正在成为当代人锻造完美自我的神圣空间 , 也是一个充满戏谑的话语场域 。
热爱健身之人 , 沉迷于身体力量的微妙改变与身材秀的展演;视健身为琐碎的“例行公事”之人 , 为了逃避健身教练的邀约则不断扯谎 , 创作出不少啼笑皆非、控诉苦难的健身笑话:“世界上过得最慢的 , 就是跑步机上的时间 。 ”“为什么我要受这种罪?这难道不是一种当代酷刑?”
相比更随心所欲的大众体育 , 健身的矛盾在于它负重过多:既要身材完美 , 又要身体健康 , 所有投入运动和锻炼的快乐 , 最终还要交由数字来掂量 。 换句话讲 , 与其说健身是一种爱好 , 不如说健身是一项事业 。
叫人心中五味杂陈的是 , 即便现代人把玩和操演不计其数的健身方法和器材 , 但我们的身材与灵活度依然比祖先差得多;即便如今有不少热衷批判健身的声音 , 可他们几乎也难逃成为健身参与者的命运 。 跃入健身的洪流 , 否则就等于自我放弃 。
健身今天的附加值 , 是由什么赋予的?我们是真的沉迷健身这项活动本身吗?或是沉迷于健身这种社会形象 , 以及由此带来的利好?
健康 , 健身与朋克养生
今天城市人的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 , 这与日益久坐的劳动形式 , 便捷的交通 , 越来越少的体力消耗有关 。
健身显然与健康相关 , 但健身并不以健康为首要目的 , 而是一种身体管理 。 如今 , 人们认为运动和健康问题都可以、也应该透过科学和管理学来解决 , 它们越来越不被视为一种身体哲学 。 身体仍给我们带来痛苦 , 但我们的健康只在病痛时显现——没有病痛时 , 健康便没有意义 。
或者说 , 健身背后的哲学非常粗陋直白:人以管理物的方式管理自身 。 它是一种管理学 , 而不是养生学 。 它让你感觉好一点 , 看起来好一点 。
一个健身的人 , 很可能是一个生活方式完全不健康的人 。 痛饮肥宅快乐水 , 然后怀揣着希望与虚无走向健身房 。 这类似于“朋克养生”的矛盾 。 养生原本是一整套身心的从容有序的哲学与日常实践 , 但“朋克”的态度却反叛和背离了养生的精神内核 , 成为一种工具理性 。
“朋克”的健康态度背后 , 现代人的身体恐怕本来就是向着崩坏而发展的:现代劳作形式 , 并不支持个人身体的全面发展 。 一个工人的体力劳作是流水线的机械动作 , 而不是全面调动身体灵活性的行动;当代数字劳动更加抽象 , 打游戏 , 刷淘宝……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 。 日常身体探索的减少 , 我们对于身体的理解也愈发单向度 。
肉身的脆弱性和丰富性曾经成就了人性美妙的一面 , 而如今的科幻作品已经在取消身体 , 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上传数据而永恒存在——仿佛只有怀旧的老派人文主义者才会缅怀身体 。
然而在现实中 , 身体毕竟仍是重要的 。 健身产业在当代生活中找到了市场 , 弥合着日益断裂的心灵与肉体 。 我们刻意而为之的健身 , 在努力唤醒身体 , 但也让身体以高度计量化、数据化的抽象形式而存在——体重、体脂、腰围、臂围 , 控制摄入与消耗……被唤醒了的身体 , 主要剩下的是审美维度的存在 。
影像化的、外在于自我的身体
自近代以来 , 身体管理就成为社会趋势 。 但在数字时代身体的日益影像化 , 则是今天健身大行其道的基础之一 。 健身追求的是形体臻于完美(透过减脂或者增肌) 。 健身的身体必须是美且可以被展示的 , 否则健身就丧失了一半的意义 。
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是典型的影像化生活 。 今天的影像 , 越来越主导了我们对于自己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 我们的衣食住行和人际关系都全面影像化了——旅行的真实体验不如朋友圈精彩照片更重要 , 自己与孩子的真实相处状况不如晒娃更关键 , 健身也是如此 。
我们按照影像的标准 , 重新制定了对于身体的审美 。 那些上镜头的脸和身体 , 并非肉眼看来最美的状态(即便整形也是按照上镜头的完美配比去调整) 。 如果说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影像 , 那些改造后的肉身简直是影像的影像了 。
稿源:(新京报)
【】网址:/a/2019/1228/010news190340.html
标题:新京报:健身热的文化与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