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去年7月到今年10月 , 存续数量已翻倍——
净值现金管理产品异军突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钱箐旎
数据显示 , 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10月份 , 银行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的数量已翻倍 。 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异军突起 , 一方面因为该产品具有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方面较为平衡的优势 , 对投资者吸引力较大;另一方面则是政策原因 。 专家认为 , 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型转型的进一步推进 , 将有更多银行发行此类产品——
最近 , 银行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正在悄然升温 , 也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 什么是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为何受到投资者青睐?
发行量快速增长
就在本月 , 唐山银行发行了河北省城商行首只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盛唐理财溢盈宝1号 。 该产品投资起点为1万元 , 申赎便利 , 封闭期后每日均可提交赎回申请 。 从收益情况看 , 其业绩比较基准可达3.8% 。
这款产品是“资管新规”落地之后 , 河北省内城商行系统推出的首款净值型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 , 既填补了河北省区域性银行没有现金管理类净值理财的空白 , 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
实际上 , 此类产品早已成为银行的“香饽饽” 。 今年以来 , 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月均发行量较高 , 始终在20款左右 。 目前 , 已有70家银行发行了230款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 , 其中除6家国有大行和10家股份制银行之外 , 还包括37家城商行和17家农村金融机构 。
银行为何热衷发行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对此 , 业内人士表示 ,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 一方面是因为现金管理型产品具有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方面较为平衡的优势 , 对投资者吸引力较大;另一方面则是政策原因 。
2018年7月份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 , 明确银行现金管理型产品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 。 由于摊余成本法降低了净值波动 , 且银行现金管理型产品比货币基金投资限制更少 , 因而现金管理型产品成为转型过渡期内各银行稳定理财规模 , 吸引客户的重点产品 。
在新监管规定发布后 , 市场上现金管理型产品的存续数量快速提升 , 特别是符合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增长明显 。 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10月份 , 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的数量已翻倍 。 从规模来看 , 三季度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的现金管理型产品规模占比均接近其理财总规模的30% , 其中约有三分之二为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 。
值得一提的是 , 从区域分布看 , 全国已有23个省份的区域性银行发行过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 , 但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发达省份 , 而在中部、北方地区仍然较少有地方性银行发行该类产品 。 业内专家认为 , 未来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型转型的进一步推进 , 将有更多银行会发行此类产品 。
相比货基有优势
有观点认为 , 银行现金管理型产品的出现 , 抢了货币基金的风头 。 普益标准分析师表示 , 对于客户来说 , 与货币基金相比 , 现金管理型产品具有以下优势 。
一是收益率相对较高 。 对比二者可以看到 , 今年以来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保持在3.4%以上 , 而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最近数月都在2.5%上下波动 , 净值型现金管理型产品具有显著的收益优势 。
二是流动性更高 。 大多数银行现金管理型产品在交易时间段内 , 额度不受限制、赎回资金实时到账 , 在非交易时间段内 , 快速赎回额度上限为5万元;货币基金快速赎回额度则受到单日1万元的上限约束 。 相比而言 , 现金管理型产品快速赎回额度更大 , 流动性更强 。
融360简普科技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 从交易规则来看 , 银行现金管理型产品包括两类 , 一类是T+0理财 , 一类是T+1理财 , 二者区别在于 , 在工作日的交易时段购买能否当日起息 , 资金赎回能否实时到账 。
稿源:(经济日报)
【】网址:/a/2019/1129/010news183003.html
标题:经济日报■净值现金管理产品异军突起 为何受投资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