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距今5500年左右 , 豫西地区的铸鼎原遗址群衰落 , 代之而起的是在河南中部出现了数个大中型聚落 , 暗示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由河南西部移到了河南中部 。 近年发现的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500年到5000年间 , 是此时期河南中部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聚落遗址 , 应是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 。 双槐树遗址的主要发现有:一个由三重环壕围绕的大型聚落 , 整个遗址面积117万平方米左右;有三处公共墓地 , 墓葬明显分排 , 其中两处墓地中都发现有一个夯土台 , 另一处墓地四周被围沟围绕;在内环壕环绕形成的18000平方米空间中 , 发现三排成组的大型建筑 , 总面积约2400多平方米 , 建筑基址本身约1800平方米;发现有9个有意埋放呈北斗星形状的陶罐 。 在同时期的青台遗址 , 也发现类似的由9个埋放呈北斗星形状的陶罐 。 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 , 在距今5500年到5000年间 , 中原地区的社会分化更加严重 , 成为全国范围内同时期社会分化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 , 是实证中原地区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证据 。
长江中游江汉文明的诞生 。 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江汉平原 , 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的屈家岭文化晚期 , 社会分化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这一时期出现了天门谭家岭、城河城等多座城址 , 规模大的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 。 城址周围有宽达数十米的壕沟环绕 , 城外设置公共墓地 , 墓葬的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种类相差悬殊 。 男性大墓的墓主人普遍随葬一件制作精良的武器——玉石钺 , 反映出他们是掌握了社会军事指挥权力的军事首长 , 并依据手中的权力聚敛了大量社会财富 。
黄河下游的文明起源 。 黄河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后于黄河中游地区 , 与淮河流域的文化关系密切 。 在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 发现了大约距今4800年前后的公共墓地 。 几座规模较大的墓葬中随葬制作精美的玉器和彩陶器等 , 最多的达近百件 。 墓主人为男性的大墓中 , 都随葬武器——玉石钺 。 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种类、数量差别悬殊 , 表明山东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 , 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分化 , 已迈进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
上述各地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 , 在距今5000年前后 ,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 , 中华大地各个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贵贱、贫富分化 , 相继出现了集军权、神权及社会管理权于一身的王 , 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 。 初期的中华文明实际上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的文明丛体 。 在这个丛体内部 , 各区域在其文明化进程(即从文明起源到形成和早期发展过程)中 , 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社会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 , 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 , 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元局面 。 各个区域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 , 相互交流借鉴 , 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 在相当于尧舜禹的时期 , 这种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地表现在中原地区 。 中原地区这个时期凭借天下居中的人文地理优势和多品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 , 广泛吸收周围文化的先进因素 , 形成了以明尊卑为目的、以礼仪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开放包容为重要特点的礼制 , 成为一种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 , 对周围广大区域施加了强烈影响 , 对促进周围地区文明的发展及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 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根、主源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
稿源:(《求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ttkd11283.html
标题: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