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从圣贤的教诲,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求学第五步:笃行(一)
点击右上方,关注学习蔡礼旭老师
把传统文化介绍给亲戚朋友像救火一样,
刻不容缓!
作者:蔡礼旭
来源:学习蔡礼旭老师(ID:xuexicailixulaoshi)
当我们能够明辨善恶、明辨人生方向的时候,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要去力行,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在工作当中,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中国的学问最强调四个字,“主敬存诚”。“敬”是恭敬之心。什么时候恭敬?言语态度、起心动念都要恭敬,都要真诚。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个“求放心”,就是把我们忘失的真心赶快找回来,把我们的孝心找回来,把我们的恭敬之心找回来,把我们关怀他人的仁慈之心赶快找回来。当我们找回来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踏实、很充实。但是这一颗心如果找不回来,我们就会觉得人生愈走愈不踏实,愈走愈空虚。
所以真实功夫在主敬存诚,而主敬存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我们自己的修身;第二方面,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第三方面,接物,也就是与人相交往,对万物所持有的态度。
首先,我们来看修身。“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这就是修身。言忠信。人与人相处,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言语。诸位朋友,人为什么要讲话?讲话是为了表达心声,希望跟别人沟通。那沟通的目的在哪里?相互了解,进而互相帮忙、互相成就。所以我们讲话要能利益对方再讲,不要讲太多废话。一个人如果话很多,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他的心态有问题。《易经》里面提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吉祥的人言语很少,因为他的心静得下来,心静下来就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话一出口就会让别人觉得值得信任,所以他都在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言语很多代表内心急躁,不讲话自己就没有安全感。很多人回到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心里就发慌,要赶快给朋友打电话才行。这种人的人生完全没有目标,活一天过一天,所以常常会很急躁,找不到方向,一定要找人来陪。假如你交了这样的朋友,你会觉得很累,常常要听他讲一大堆,然后时间就这样耗掉了。
所以我们还要练什么功夫?在对方发牢骚的时候,要能一句话就把他切断。但是切断的时候,要从他的混沌当中引出一些正确的思维。对方可能会说“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这个时候你就告诉他:因为我有读《弟子规》,所以面对问题不会妄想,不会自寻烦恼,能提起理智去面对。
到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话一定不能多,要先多看多听,心还要静得下来。心静的功夫是时时都要练的。当我们很急躁的时候,赶快把《弟子规》拿起来念,赶快把经典拿起来念,伏自己烦躁的心。而且当一个人常常能够想到自己对家人的本分、对朋友的本分、对工作的本分,他就不会想一大堆事情,他会赶快去学,赶快去做。能看到自己本分的人就不会浪费时间,放任自己的心飘到九霄云外去。
当你时时想着自己的言语要能利益别人的时候,就会比较谨慎,会考虑对方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诸位朋友,你们不要因为我讲课就觉得我的话一定很多。我曾在一个学校里面待了一个学期,也没跟同事讲几句话。为什么?因为我接的那个班是全校最难带的班,我几乎没有到办公室去坐过。我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我要对他们从不了解到了解到建立信任,时间很不够啊!所以我都待在教室里面,虽然是在改作业,但耳朵是在收集情报,这样才可获更多的讯息协助孩子成长。
到最后学生都毕业的时候,同事们坐下来吃饭,有人就说:“蔡老师,你的话真少。”刚好隔壁班一个女老师也在,我带十一班,她带十班,年纪比我小好几岁,我们两个班都不好带,所以我们两个就常常在一起探讨如何带学生。听到有同事这样评价我,这位女老师马上说:“没有,他话很多。”因为她年纪比较轻,带六年级很吃力,所以我常常要讲一些鼓励她的话、安慰她的话,即所谓的“软慰语”,让她觉得比较宽慰,比较释怀。所以我们说话绝对是要利益别人再说,对别人没利益的话,我们宁可不说,省下这些时间多看圣贤书。
接下来我们就以《弟子规》为核心,看看其中有哪些教诲是教我们言语要忠信的。比方说讲存心,《弟子规》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说一个人善,我们的存心是什么?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之后,能够向这些善的人学习,所以这个存心是好的。再有,“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我们规劝朋友,是要让他能够改正过失,这样朋友跟自己的道德学问都能得到长养。帮助别人愈多,你愈能体会别人的需要,愈能把事情做得圆满。而如果朋友有了过失不规劝,朋友做错了事我们也错了,因为我们没有尽到朋友的道义。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你没有见到真相,只是听别人说说,可不可以马上讲出来?不行。道理还没搞清楚,可不可以就发表你的看法?不行,你可能误导别人。你把圣贤学问讲错了,可能误别人一生的智慧。见未真就讲,知未的就讲,这个人的存心是什么?逞能。这个存心是不善的。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挖别人隐私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家庭失和,甚至团体失和。所以诸位朋友,你要用人,除了德行之外,还要看他讲话有没有分寸。一个团体发生冲突,发生摩擦,往往都是由于言语不慎,太多人讲别人的是是非非,结果造成团体失和。一失和,事情就很难办成,团体就不团结。家和万事兴,团体和万事也兴。
言语的时机也要会判断,不该讲的时候你讲,你的心已经不忠了,因为你太急躁了。而急躁是因为你控制的欲望太强,“你要赶快听我的”,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不只没有效果,还把事情搞砸了。《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谏不入,悦复谏”,父母有过失,亲人有过失,要“悦复谏”。这个“悦”是喜悦的悦,等他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讲。他已经火冒三丈了,你再去劝他有没有用?所以要审时度势。
“晨则省,昏则定”。晨昏定省,让你的父母欢喜,让你的父母放心。很多人说“我就是嘴巴不甜”,其实障碍不在外,障碍就在自己的一念心。假如我们讲的话能够让父母欢喜,有一份利益父母的心、孝顺父母的心,哪会有那么多的借口。事在人为,不要推说我的个性本来就是这样,个性随时可以修正的,只要你的孝心、利益他人的心能真正提得起来,你的整个言语行为就会变。
“出必告,反必面”。你该交代的一定要交代清楚,让你的父母不担心。不只对父母要这样,对太太要不要“出必告,反必面”?要。对孩子也要。甚至在公司里面,我们要外出的时候,也要把我们的行程告诉领导或者同事,让他们在紧急状况下还能够找到我们。处处替人着想,这种存心就是对人的恭敬之心。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当别人在那里说长道短,这个时候是不是你说话的时机?不是,要赶快离开。是非之地,你只要站在那里可能都会惹祸上身,我们要有这个敏感度。我记得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常常有人划分你是这一派的还是那一派的。而我的行为处事哪一派也不算,而且两派都跟我处得不错。在别人论是非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卷进去了,否则到时候别人说“他们在那里批评我们的时候,蔡老师也在”,那时我们就解释不清楚了。但是我们站在中间并不是说不关心,恰恰相反,这对双方都是一种提醒,因为人都会有过与不及,往往在分派的时候,有些观点已经偏了。这个时候你站在中间不动,对他们都是一种牵制,等他们察觉到自己做得太过火,来问你时,你一开口就能一语中的。但这么做要有前提条件,你平常要对他们关怀。自己把本分事做好,才有资格去劝别人。
那言语上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跟父母讲话的态度要非常恭敬。现在人为什么没有办法提起这个恭敬?因为现在人太烦躁,听两句话就不耐烦。看的电视、听的音乐都让他的心很浮动,所以现在年轻人很难受教,没听几句话就顶回去了。如果有母亲招呼他的孩子,孩子马上走过去说:“妈妈,有什么事?”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态度,你可能会感动得掉眼泪。当然不是仅仅对父母这样,对所有的长者都应该这样。但是对你的孩子可不能这样,儿子说:“妈,来一下。”你马上走过去,“儿子,有什么事”,那就颠倒了,那你的孩子就会表现得傲慢、无礼。所以对长者、对平辈我们应该这样做,但是对晚辈,你要长养他的孝心跟恭敬心。晚辈到长辈的面前,这样才是正确的。父母招呼你,有时候你表面上看起来有应,但内心还是不耐烦。当人处处不耐烦,你的学问绝对起不来。所以呼应父母,还要观自己的心有没有真诚恭敬,如果是应付的话,你就没有主敬存诚。当你能从心上下功夫,不出三个月,你身旁的人绝对会觉得你变了一个人。
“父母命,行勿懒”。我们答应父母的事情,一定要守信不能偷懒。你已经说要去洗澡了,就要赶快去洗,不能拖拖拉拉。父母交代我们买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如期买回来。但事实上往往是朋友交代的东西,我们都不会忘记,而妈妈交代要买的酱油一忘再忘。对朋友都不敢失信,对父母就失信,这说明我们的心有问题,不是恭敬,不是真诚。对朋友,因为怕关系搞坏了,怕生意做不成,所以他们的话都不敢怠慢;对父母,因为他们不跟你计较,所以你的心不恭敬。对父母,不光是不守信用。对朋友不发脾气,就对父母发脾气。人生不能颠倒啊,点点滴滴对你付出最多、对你照顾最多的人,你却对他最不好。所以人往往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内心愈来愈不安,因为该做的都没做。假如这个时候父母又走了,内心会更觉得痛苦、后悔。而报父母的恩要从哪里下手?言语的态度要恭敬,不要好高骛远。
劝谏别人的时候,态度要“怡吾色,柔吾声”,平常与人交谈态度要恭谦。很多人常常会说:“我跟这个朋友聊天就觉得很舒服,但跟另外一些人聊天心跳得很厉害,静不下来,愈听愈慌张。”《弟子规》说“勿急疾,勿模糊”,讲话太急躁,速度太快,听的人跟不上,他就慌;你吐字模糊,他听得很吃力,生怕把你的话听错了或听不清楚而失礼。所以我们讲话语速要适中,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讲话太慢,听的人觉得心脏都快要停止了,这样也不行。所以凡事都要取中庸之道,过与不及都不好。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别人问是谁,一定要报上姓名。让别人猜半天,这很失礼。像我们平常接触的人很多,有人打电话来,我们会问:“请问您是哪一位?”他说:“你不记得我了?我们两个月以前见过面。”我们就觉得头很大,见的人那么多,怎么会想得起来?所以正确的方式是:“喂,你好,我是某某某。”让别人马上就知道你是谁,心就安了。这就是讲话的分寸跟态度。
“凡出言,信为先”。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论语》里面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君子很怕讲出去的话自己做不到。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你答应了做不到,就进退两难了。
摘自《幸福人生十八讲》(精华版)
蔡礼旭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定价:22.00元
【世知东方书店】微店、淘宝店铺直销
直销价:11.00元
微 店: 世知东方书店
淘宝店铺:世知东方书店
电 话:13264498205
- 重温儒家经典 汲取圣贤学养
- 搞笑漫画:师父的教诲
- 亲子教育:依从孩子的情感节奏\"断舍离\"
- 圣贤财富:送过妈妈很多礼物,她最喜欢这个
- 立大志向,讲大情怀
- 【翰盟经开校区】——盟宝伴你分享精彩生活
- 我忘不了老师的教诲。(扩句)
- 领略别样的对联风采:骂人,也需要学问!太有意思了
- 牢记习总书记教诲,构建新时代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 依从圣贤的教诲,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求学第五步:笃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