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说话,从来不会超过40秒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聪明人说话,从来不会超过40秒》,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聪明人说话,从来不会超过40秒

一旦你讲得兴致盎然、滔滔不绝,就会很难发觉自己处于“讨人嫌”的境地。你甚至不会发现其他人正善意地试图插话,或者正试图离开(很有可能是觉得你实在太烦了,想赶快逃离)。

与人谈话,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你的谈话在点子上,具有相关性和准确性。但是在下意识的情况下,你说得越多,就会感到越放松。没错儿,这种感觉还挺自在惬意。但是对听者而言,实在是枯燥乏味。

第二个阶段

,你有着强烈的“说话欲”,以致于注意不到其他人是否在听了。

第三个阶段

,发生在你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但意识到要把听者带回到正题上的时候。如果在看上去是“谈话”但实际上是“独白”的第三阶段,你无意中注意到听者已经开始对你不耐烦了,你会怎么办?

聪明人说话,从来不会超过40秒

这时候你本该采取的做法是引导“无辜的受害者”(听者)说话,你来倾听,形成互动。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说得更多,以再次重拾听者的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最基本的原因是所有人都渴望被倾听;其次,谈论我们自己本身的过程会释放多巴胺

——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话唠的人永远话多”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沉溺于这样的兴奋之中。

在我的新书《只是倾听》(Just Listen)发布后不久的那段时间,我竟然一直都没有注意到我已经把朋友兼职场伙伴Marty Nemko惹恼了。Marty Nemko是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旧金山分公司KALW广播的一个职场节目的主持人。他和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互相指点彼此。他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他说:“马克,作为倾听方面的专家,你自己本身就要少说多听。”

当我从尴尬中缓过来的时候,他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改进策略,我一直在用。这个策略帮助了我,可能也会帮到你。Nemko将其称为“交通灯法则”。他说当和很多人说话的时候,尤其是那些缺少耐心的A型人格的人,这个策略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谈话前20秒钟,你面前的灯是绿的

:只要你的话和谈话内容相关并且顾及到他人,你的听者是会喜欢你的。但除非你是个非常有天赋的善谈人士,不然凡是说话超过半分钟的人,都会让听者觉得其唠叨、令人厌烦;

所以在接下来的20秒钟,灯是黄的

——人们会开始对你的谈话内容逐渐失去兴趣,认为你啰里啰嗦;

在40秒钟的时候,灯变红了。

没错儿,偶尔你会想闯红灯继续讲话,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最好停下来,否则就危险了。

Nemko说遵循“交通灯法则”只是预防你说太多的第一步。找到之所以话唠的潜意识动机,才是更重要的。 你是觉得说啊说啊能够一吐为快还是为了澄清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因为平时你总是在听别人说 ,一旦发现一个可以倾吐的对象,就无法控制了?

不管原因是什么,冗长的谈论总是让对话进行不下去,也许还会让你们双方陷入不快的交替独白中。

毋庸置疑,这肯定不会对你们的谈话和关系有半点儿推进。

一些人之所以说话冗长啰嗦,原因之一是试图给对方留下聪慧的印象。

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在内心里就不觉得自己是聪慧的。如果你就是这种情况,一定要清楚:继续大谈特谈,只会给对方留下更糟的印象。

当然,Nemko认为

一些人之所以话唠只是因为“没有时间概念”。如果是这种情况,“解药”就不再是从心理角度洞悉自己,而是培养自己对于20秒、40秒的时间感。

例如,打电话的时候用手表计时。慢慢形成习惯后,你就会在灯是绿色、至少是黄色的时候,自觉停止讲话。

最后要记住,如果你的谈话内容中没有顾及到听者,那么对话有可能在20秒的时候就中断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

你要通过问问题、基于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见解等方式来让对方融入到你的话语中。

这样才会形成真正的对话,而非争论谩骂。

好啦,我想我的40秒到了,不能再说了。

Mark Goulston|文 译言网网友 IG_Wen |译   周强|编校

《哈佛商业评论·自管理》 编辑|周强qiangzhou@hbrchina.org

内容或商务合作请联系:newmedia@hbrchina.org

聪明人说话,从来不会超过40秒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