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大潮下的IT转型策略!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制信网”快速关注
◎文丨付岗
2013年德国政府正式宣布工业4.0以后,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各国都推出了相应的计划。中国政府也于2015年3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一时间,“智能制造”火遍了大江南北。制造业仿佛一夜间,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
本文为第十二届
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
论文集文章
提到制造业不得不提微笑曲线。微笑曲线是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于1992年提出的著名商业理论,非常好的诠释了工业化生产模式下,企业在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以及所能产生的价值。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都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进入工业4.0时代后,使得这一理念又有了新的解读。由于其核心将会是数据,无论是目前谈的物联网,还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这些对于未来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和运维服务,均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对曲线两端附加价值带来了更大的提升,从而也进一步削弱了加工制造环节的价值。
根据微笑曲线的理论,我们也绘制了一条“IT微笑曲线”。假如我们把企业数字化的过程也看作一条完整的生产价值链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形态如出一辙。企业的数字化需求,大多来源于企业的管理变革,而催生这些变革的往往又来自于精益管理或流程管理的要求。因此,他们在此价值链中扮演了前端的“产品”研发、设计等角色。而传统企业的信息部门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如同加工制造环节一样:从业务部门接到需求(订单),通过内部的项目计划(排产)、开发(生产)、测试(质量)等环节,将需求(订单)完成。而位于价值链下游的是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等,他们类似于营销环节。
过去,IT实现的技术难度和对从业人员的高要求,使得此项工作的壁垒相对较高,所以附加值相对较高。但当工业4.0到来时,尤其是云服务、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化的IT服务越来越多,企业获得IT服务也越来越容易。有了云服务,企业甚至可以在没有专业IT人才的帮助下,也可以实施一些IT系统,如OA、CRM等。这对于中小企业的IT部门来说,将会受到根本性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的不断融合,原本自动化的人才也开始跨界进入了传统的IT领域,这也改变了传统IT行业中的竞争格局。对于传统IT而言,如果不改变,未来的附加值也将会越来越低。
与所有传统制造型企业一样,要想突围,IT部门只有努力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才能不断增加自身的价值。向上与精益和流程部门结合,将IT的思想带入组织的流程优化过程中,使IT成为企业变革的利器。通过与精益团队的合作,可以直接将许多精益的管理思想进行落地,大大提高现场的效率。向下与生产制造和产品研发等部门结合,打通从企业决策层到现场控制层的数据流,实现企业内部的纵向集成。只有这样,IT部门才不再只是企业后台流程自动化的工具,也不仅仅只是在销售和其它内部管理上成为业务部门的服务供应商,而是在产品研发和智能化生产方面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谈到IT部门,我们都知道他们在企业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企业信息化。随着对智能制造理解的不断深入,这个任务也发生了一些改变,那就是由信息化转变为了数字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智能制造不是一蹴而就,必须要夯实自动化和数字化这两大基础。只有将自动化和数字化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企业的智能化才真正有可能实现。
国内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差参不齐,正所谓“2.0补课、3.0普及、4.0示范”。那些处于2.0阶段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现阶段会重点进行自动化的升级改造。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也就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数字化需求。而对于那些原本处于2.X或3.0阶段的企业,由于数字化基础比较好,当新的管理需求不断涌现时,也推动了自动化的进一步升级。
谈到数字化,过去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信息化。但是现在,它的含义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扩展。数字化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
- Digitization
信息数字化,指的是将各类信息改变为数字信号(0和1)的过程。它包括了各类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以及其它数据采集手段等。这一步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只有将一个物理世界,转化为了数字世界,我们才能真正打开通往未来的大门。
- Digitalization
流程数字化,简而言之,就是将Digitization采集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它是将企业内的各项纸面流程进行电子化,将不断进行优化的过程,即传统的信息化部分。这是数字化进程中的核心部分,承载了实现转型的主体工作。
-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数字化转型,即是指所有数字化努力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进行信息数字化和流程数字化的源动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围绕着几个问题来展开:
- 客户价值
企业能够生存的前提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数字化的目的一定是要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无论是更快的速度、更低的价格还是更好的品质。
- 运营效率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同等竞争条件下,效率高的市场生存能力一定会更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想不断的提高自身效率,数字化是关键手段之一。
- 外部协同
现代企业的挑战,早已不仅仅是针对企业自身的,更多的是面对其所在整个价值链的挑战。高效的外部协同能力,是企业战胜市场挑战的重要利器之一。
- 业务模式
创新业务模式的产生,是企业从高度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中的产物。它将会为企业开辟出一片真正的蓝海市场,从而赢得未来。
企业在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常常进入一些误区,比如“我要把设备数据都采集过来”,“我们准备把这些业务都用系统管起来”等。我们认为,信息数字化和流程数字化(信息化)不是目的,它们是为了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手段。关键并不在于,企业采集了多少数据,上了多少系统, 而是这些行动为客户、为企业的效率提升真正创造了多少价值。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通过实施大量的信息系统,整合了内部流程,打通了系统的数据接口,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但当工业4.0时代到来时,这一模式将很难能满足未来大规模定制生产的需求。过去的信息系统更多的是面向结果进行管理的,而未来的信息系统则是要更多的面向过程。因此,企业的系统架构也必然会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
未来的企业的信息化架构将可以分为五层,分别是:
- 企业层
是企业层级的应用,主要面对的是企业高管,代表系统为BI。它是整个架构的中枢所在。
- 管理层
是过去信息化的主要战场,主要面对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代表系统包括产品开发,企业管理等软件系统。
- 执行层
主要指的就是MES系统。它是企业管理制造和产品生命周期的交叉点,负责具体的制造执行过程,工单生成和车间任务分配等。
- 控制层
主要由SCADA、PLC和DCS构成,还包括人机交互界面(HMI),实现对底层设备实施逻辑控制。
- 设备层
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伺服系统、泵阀设备、3D打印、机器视觉、传感器等,都是重要的现场执行设备。
五个层级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好比是思维、是大脑,主要面对公司高层及其他管理部门。所有的信息都会向这两层汇集,以便最高层能够做出快速的决策。而执行层、控制层和设备层则是躯体、手和脚,更多的是面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工人,他们要保证的是当决策制定了,生产制造部门能够快速的进行响应 。只有保持整个体系的完善,企业才能保持健康的成长和持续发展。
在新的架构中,企业IT技术的范畴已经极大的被扩展了,以前被认为是工控的,设计专用的虚拟仿真,以及现场的各类控制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大浪潮中不可阻挡的被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企业IT的概念。
随着各个企业智能战略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国家对智能工厂的大力扶持,相信企业的IT部门只要能够不断的抢占先机,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在智能制造的大潮中一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 美国抛弃日本要求中国制造地铁,美国网友:这才是真正地铁!
- 我在非洲当“老师”,这位技术男让山东制造走出国门
- 苹果 HomePod 上手:「智能」是辅助,音质才是重点
- 远策投资张益驰:龙头集中、传统行业崛起 关注创新药、人工智能
- AI、5G和智能汽车时代,AMD、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四大巨头会怎
- 智能家电,开启你的精致生活
- 人工智能可以3D建模了?3D打印未来无需自己建模
- 【第1565期】3D打印技术解决核电装备制造难题
- 【金狗旺财说智能】金融狗在狗年遇到阿法狗会不会狗带?
- 易观: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实力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