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芳华已逝的敢死队员:活着,可能比死更难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冷暖|芳华已逝的敢死队员:活着,可能比死更难”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傻大方资讯 http:///
正文开始:
本世界纯属非虚构傻大方资讯 http:///
“黑豹行动”中的尖刀连集体照
30年前,在人称“绞肉机”的越南战场,31名“中国敢死队”队员,经历了一场惨烈的突袭。
30年后,幸存战士的生活俨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已是中年的几个战友重逢,在彼此的回忆中,他们仍与当年冲锋陷阵的小伙并无二样。
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场
这张已经略微磨损的照片是三十年前拍下的。1987年的1月7日,老山前线“17战斗”的越军阵地一侧,四名年轻的中国士兵已经在敌军阵地激战了将近十个小时,为了躲避炮火不得已躲进这个狭小的溶洞,这一幕,被路过的战友随手按下快门得以记录。随后,他们再次冲进了炮火连天的战场中。
多年后,这一张照片被已是人到中年的李国胜举在手中,毫不费劲地就指出:“这是我,这是老郭,这是马治军,这是宋飞。”彼时他们四人在这个并不宽敞的屋子里再次团聚,当年的一切,都历历在目——“我们打到差不多四五点那阵儿就往下走,这是任建清给照的。我刚从溶洞里边出来,头顶就落下一发炮弹,队长就在那底下呢,把我吓得赶紧喊他。”
傻大方资讯 编辑整理“黑豹行动”主战场
照片里的狭小洞穴,地处三十年前的越军167高地之上,这也是在中越战争史上,著名的被称为“绞肉机”的地方。
这张被匆忙拍下的照片仅仅留下了四位战士的面孔,倘若那一刻镜头再拉远一些,我们也许就能看到一个更为震撼的场面——他们的身后,还有27位战友,这是一支在中越战争历史上颇富传奇色彩的31人“中国敢死队”。
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24岁,而最小的不过19岁,却无一例外都是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将士。在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场上,一片小小高地上经历了足足十个多小时的惨烈搏杀,他们完成了一个近乎不可能的行动——摧毁越军阵地上一切防御工事,以至于战斗结束以后,越南广播电台称中方于1月7日向越南发动了一场以师为规模的进攻。
打从领到组建敢死队任务那一刹起,这31名战士已经知道彼此的命运被紧紧捆绑在一起,自此便是一辈子的生死兄弟。
敢死队——军旅生涯中至高无上的荣誉
这是一处位于西安市郊的农家院。2014年,几名兰州军区的退伍老兵正在为制作47军417团参加老山战斗30周年的纪念册而紧张忙碌着。下午,几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中年人如约而至——他们,都曾是敢死队的一员。李国胜情绪格外激动:“(战友)他见到我,耳朵都快给我咬掉了!”
回忆往事的宋飞
今年50岁的宋飞,曾在军中收到母亲的来信——“儿子你记住,再残酷的战争都有幸存者。训练要刻苦,给家乡人争光。”那会儿他胸腔里氤氲着一股汹涌的杀敌之气。1986年底,绰号“西北狼”的47军计划于次年初对那拉口战场上,有“绞肉机”的之称的越军167高地打一次偷袭“拔点”作战。战斗被命名为“黑豹行动”,任务落在了有“夜老虎团”美誉的417团身上。
宋飞现在回忆起来都特别自豪:“我们团那个四连本来就是尖刀连,二营又是特种营。”他们日日埋头苦练,最后闭着眼睛也能将所有武器拆开再装起,火箭筒、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都不在话下。得知要进攻的消息,417团的官兵们纷纷请缨出征。
由于“黑豹行动”为秘密偷袭,并不是所有的战士都有机会参战,最终从417团内选出88名优秀战士,分别组建成为火力队、战勤队、医疗队和第一、第二两支突击队。其中由31人组成的,首当其冲与越军短兵相接的第一突击队,便是此次“黑豹行动”的敢死队。
第一突击队集体照
那个年代的战士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热血和忠诚,人人深知第一突击队名副其实就是头一个送死的队伍,然而战士们却不顾一切想进这支队伍,有的想着法儿给领导送烟送酒,甚至有战士为此事和指导员争执不下。
敢死队组建之初,考虑到队伍的特殊性,上级还破例决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拔队长,最终由军事素质过硬,平日里又与战士们打成一片的四连副连长郭继额出任。
除了队长郭继额,大多数队员还是未满二十岁的新兵,却都异常骁勇。这31个年轻人都将敢死队的经历看作军旅生涯中至高无上的荣誉。得知入选敢死队当天,宋飞在日记里写道:“作为一个和平年代出生的青年,不仅有机会当兵,还加入了敢死队,即将走上战场,杀敌立功,自己的一生将会是多么有意义。”
偷偷喝过壮行酒,登上了前线的卡车
“蓝剑B计划”出征誓师大会
1986年10月14日,代号“蓝剑B计划”的1014战斗打响,当晚刚刚组建起来的“黑豹行动”的敢死队队员们,奉命迎接从前线下来的兄弟部队。都延成眼看着人数寥寥,心里一怵——“开回来一路空车,那个害怕,这个战争的残忍,一个车上只有几个人,我们送的时候多少人走的,二百多人呐!”
这是即将走上战场的敢死队员们,第一次直面战争的残酷。几天后,31名队员被送往秘密的军事基地进行封闭式战前集训,他们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夜间训练秘密接敌,高强度的作战训练之余,还反复在沙盘上实战推演。
郭继额回忆战前集训之情景
敢死队的队员们都来自兰州军区,不少还是同乡战友。通信兵宋飞和喷火兵郗文华都是兰州人,两人感情极深。郗文华被分到了作战一班,宋飞则和通信员郑武军、爆破手付志宏被分到了队长郭继额所在的4人指挥组,一向勇猛的付志宏还肩负着保护指挥核心队长郭继额安全的重任。郭继额至今清楚记得,当时付志宏撂下一句:“放心好了,就算我死了,也不让郭副连长死。”那会儿他还跟对象写信,心想等打完仗了,就能回家看她。
当时战友们都唱着改编的《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西安照在那拉口,宁静的夜晚哭辣酸甜咸,五味俱全,人家的夫妻得团圆,可是我们还是分两边,人家的父子在一起玩,可是你们还没见过面,啊你可知道养活个孩子,他有这么艰难,咱们的孩子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李国胜在翻看当时写下的“遗书”
1987年1月5日,已经秘密训练了两个多月的敢死队队员们终于接到“黑豹行动”的作战指令。考虑此战队员们必将九死一生,上级要求他们都写好遗书,并将自己的生活用品打包装箱,一旦牺牲,这些遗物就会一并寄回各自的家乡。当时李国胜给父母的那封家书中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您们好,不用担心我,军长给我戴上了大红花,很荣耀,等任务完成后我会尽快回家和你们见面……”
他对即将第一次上战场的事,只字不提。出发当天,因考虑到要隐蔽行动目标,没有以往的大规模誓师大会,31名敢死队队员在各自的营房里偷偷地喝了壮行酒,随后便登上了开往前线的卡车。
你一摸他身上全是凉的,冰的
“国胜,我两点半出发了,到了你床前没舍得叫醒你,真是难舍难别呀。我们不需要什么荣誉,只求平安回家。”这封信,是与李国胜同年入伍的西安老乡王斐随火力队出发前夜匆匆留下的。马上,李国胜也和敢死队队员们一同赶赴前线。在卡车上人人都眯着眼睛休息,一言不发,心里连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没谱儿。
战士王斐写给李国胜的临别信
1月7日的清晨6点45分,所有战斗小组都已抵达预定位置,距离战斗打响,仅剩15分钟。就在这时,人人担心的一幕发生了,越军随手打出的三发冷炮不偏不倚落在了一班队员潜伏的区域。瞬时天昏地暗,除了隐约传来的痛苦呻吟,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直至战斗临近尾声,负责清点伤亡的通讯兵宋飞才在那片区域发现了三具并排趴着的尸体,他一眼就认出了中间的战士,正是与他同年入伍的兰州老乡郗文华——“各组任务不一样,他还说主峰上见,我俩就分开了。大概也就十来分钟,炮弹可能是炸到他身上了,他肚子整个炸得空了一半。我一扽他,他一条腿就这样耷拉到后背上,胳膊还拧着,旁边的腿跟胳膊只连着一层皮了,这面还好着呢。因为他上阵地之前,剃头多推了一推子,头上有一块白的,我一看头就知道是他。我一拖他,他肠子就露出来了,我又把肠子搂进去。”
负伤的敢死队员
和郗文华同时牺牲的两位战士,是来自甘肃文县的董永安和李秋平,当时入伍刚满一年。被炮弹击中的董永安强忍剧痛,用残留的意识将一枚“光荣弹”死死叼在嘴里,避免被越军发现。宋飞找到他时,他的双手已经深深抠进泥土里。
三名战友的牺牲令死亡气息愈发浓重,清晨的那拉口战场上,顷刻之间万炮齐鸣,敢死队的进攻似乎早已被越军尽收眼下,第二突击队的11名增援战士几乎在一瞬间全军覆没。随后成千上万的空爆炸弹,也投向了孤军深入的敢死队队员。
此时由于无线电台受到敌军干扰,负责与火力队联系的通讯兵郑武军,只能用旗语告知后方,敌军的火力点。一发炮弹直接落在了他前面,将他整个掀了起来。付志宏和队长郭继额也站在不远处,一排炮弹射过来,付志宏一把推开队长,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之中。指挥组就这样牺牲了俩战士,那年他们才19岁。
想起战友牺牲的画面,都延成有些哽咽
被战友们唤作“老牛”的工兵严树军在都延成一旁奄奄一息——“我喊他再不吭声了,然后他眼睛这样翻了两下,然后人可能心脏就停止跳动了,完了就这几秒钟,不到一分钟,你一摸他身上全是凉的,冰的。”都延成拼尽全力从战场上背下来的严树军,最后还是牺牲在他背上。在伤员集中的溶洞里,已经接近昏迷的都延成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就像房子那么大点的位置,尸体横一个竖一个什么姿势都有,趴着躺着侧身的,然后就是血淋淋的,迷彩服嘛,炸得人都看不清。”
那个年代“最可爱的人”
最终31名队员拼死摧毁了越军167高地上的所有防御工事,并抵制了对方的多次反扑,成功完成作战任务。十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后,敢死队最终9人阵亡,几乎全队伤残,仅有6名队员自己走下了战场。
敢死队队员死伤惨重
宋飞回忆道:“我拿着背包回班里去了,进帐篷咋就我一个人?我一想到这个床板(的人都牺牲了),坐在那儿眼泪就止不住了。刘永宁看着我就陪了我一晚上,一直坐到天亮。我俩抽了多少烟,一直在那抽,每抽一根就给他们每个人床上点一根。聊一会儿烟着完了,再给他们续上,就那样跟他坐了一夜。”
“我们平常在一起生活训练的情景就在脑子里,训练的时候团长骂郗文华:‘老大你屁股撅那么高!’那个场景都历历在目,他死的时候那个样子,我拉着他,往肚子里装肠子的那些镜头,哎,想起来那眼泪就止不住。”宋飞有些哽咽,唱起了战友郑武军写的歌。
“17战斗”结束后,除了执意让功的都延成,31名敢死队员全部被记一、二等功,他们所在的连队,也被中央军委授予了“英雄四连”称号,幸存的士兵们作为战斗英雄,成了那个年代“最可爱的人”。
当时召开的烈士追悼大会
“我还不如他们早早地死了,还弄个烈士”
1987年4月,马治军、宋飞和李国胜,带着一等功勋章回到了各自的家乡,作为那个年代“最可爱的人”,他们都被分配到了当时待遇比较优厚的国企单位工作。退伍之后,马治军被分配到了陕西榆的工商所,李国胜在西安的建设银行当了保卫科长,宋飞则去了当时最有保障的铁路部门工作。而留在部队的郭继额和都延成,也都分到了不同的连队。
这些曾经的敢死队队员们,曾经生死与共的兄弟们,都奔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开始为了各自的生计奔波。虽然这一次在他们面前的不再是战火硝烟,也没有兵戎相见的敌人,但这些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都清楚地知道,在这片生活的战场之上,如今的他们,只能独自“冲锋”了。
1999年全国大规模裁军,转业通知也到了都延成手上。至此,这个16年的老兵终于退伍回乡——“当时通知我转业,我还去找领导,我说能不能再留一些时间啊。人家就跟我讲,要裁军,你们这年龄和你们这个职位不符。政委跟我一讲,我说那就服从大局吧,听从领导安排。”
正在上班路上的李国胜
李国胜今年53岁,2003年从国企的保卫科下岗后,搞过装修也卖过手机,最后在西安一家音像公司找了份业务员的工作。人到中年,为了少跑些路,他不得不学着在网上拓展业务——“我的网名一般都是黑豹,或者黑豹行动,黑豹突击队啊,就这么样子一直列。”
而在兰州铁路部门当工人的宋飞也没能保住“铁饭碗”。由于弟弟一直卧病在床,经济上还需要宋飞帮助,下岗后他不得已靠摆地摊谋生。几年前,攒了些钱的他到北京开了间兰州拉面馆,最终因为经营不善关门——“现在生活难到这了,要技术也没有,招个工你四十岁以后的谁要。活得难的时候,我还不如他们早早地死了,还能弄个烈士。活着更难呀,死了一死百了。”
接受采访人员采访的马治军
54岁的马治军是陕西榆林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总,这几年他忙于筹备公司新开业的大型度假酒店。90年代下海经商的他,生意越做越大,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招募曾经在老山前线伤残的战友。
都延成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公安局的110巡警。已经53岁的他,曾经工作在出警和巡逻的前线,即便多年来获得公安系统内无数嘉奖,他却时常受到组织“调查”——“我单位还经常调查我呢。‘这个转业军人、退伍军人闹事,你可不能参与呀。’常给我做这样的工作,我说不用给我讲,我闹什么我闹,我凭什么去闹,我说我现在就好着呢嘛。”
其实他们从未真正走下那片战场
如今的他们,和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十几位年龄相仿的战友们一样,依然总会在梦中被同样的场景惊醒。马治军总在梦中感到后怕,梦中他丢了枪,哪哪都找不着。李国胜更是频频在半夜哭醒:“有时我在家自己就是看(我们当年的照片),看着看着自己流泪,流完泪把它放那,这几天不看了,回头再看看再流流泪。”
往事历历在目,李国胜声泪俱下
“想想他们已经牺牲了这么多年了,想想我们还在世上活着呢,你像我们第一突击队的照片,那就是(我手机里)第一张了,那照片拿出来看看这些人,把他们再看一下。哎呀,这些不是说想忘就能忘掉的,谁也忘不了,这一辈子他不可能忘得了。”李国胜不禁掩面而泣。
当年的队长郭继额经常会去给牺牲的战友们扫墓,但他们的家里他却始终没有去过——“你活着呢,人家牺牲了。多少年了,你去了就是揭人家伤疤。”对于幸存的敢死队队员们来说,曾经共命运的兄弟如今生死两隔,这始终是他们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一道伤痕。宋飞感概:“每一次默哀的时候,看到他们骨灰的时候,我都特别难受,就觉得看的是他们尸体一样。”
前往烈士陵园扫墓的郭继额
人到中年,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又恍如隔世。所有的敢死队队员们,走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岗位,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的角色。他们随着社会向前的滚滚大潮,一路奔忙,不敢回头,但在心中的某个角落,可能他们始终都知道,其实他们从未真正走下那片战场。
2014年初,在队长郭继额的组织之下,一些幸存的敢死队队员,在西安终于得以重聚。27年后的他们是工人,是警察,是公务员,也有老板;但大多数人都还是连买一张机票,都要反复掂量掂量的普通人。而当年活着走下战场的这22人当中,也有人已经过早离世,还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和所有人都断了联系。
看望战友的郭继额等人在烈士陵园前点名
这一年的西安烈士陵园里,看望过牺牲战友的敢死队队员们,在陵园门口一字排开。队长郭继额逐一点了31名战友的名字。虽然跟前只站了四名人到中年的战士,但每一个已经牺牲的名字,都有人为他们喊到。
眼前这熟悉的一幕,曾在当年“黑豹行动”出征前上演过,那也是最后一次,敢死队的31名队友们完好无缺地站在队长跟前,喊一声报到。
编辑:YiingHu、田园、巴塔木傻大方资讯 http:///
推荐阅读:傻大方资讯 http:///
·比起当下泛滥的丧文化,这些人的事迹真是太给力了
·江歌案:刘鑫的证词到底是真是假?
·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痛心!活着的历史证人已不足百人!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冷暖|芳华已逝的敢死队员:活着,可能比死更难”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傻大方资讯 http:///正文开始:
- 遇见十九世纪芳华,恋上雪茄和朗姆酒的自由
- 鬼谷子:人生不得不学的六条社会潜规则,道尽人生百态、人情冷暖
- 忽然间红尘梦醒芳华渐渐远逝,又是一场盛宴静静散去
- 【拜年啦】送祝福,送红包,送钱包~
- 春节天气冷暖早知道! 这个年会下雪吗?
- 再现金山新年大游行 华星艺术团“梨园芳华”贺新春
- 妖王出炉—敢死队总舵主欢乐海动用5大席位1.6亿扫货造妖股
- 西普德科技|不负芳华这一年,感谢有您!
- 黑科技!“电子皮肤”帮助患者再次感受外界冷暖
- 【动态】我们的芳华丨麻花辫、绿军装、红袖章……江桥文小体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