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赵建军医生:从家属的角度给予患者鼓励和帮助,才能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肝胆外科
赵建军 主任医师
一
父亲的病,我的抉择
我生活在新疆的一座美丽小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虽然如此,但是他们的思想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还是非常传统,非常保守的。在父母眼中,最好的职业就是医生,受人尊重,还可以救死扶伤。我的父亲就在我很小的时候告诉我一句话:“最受尊重、最为古老、为人一生最问心无愧的职业可能就是医生了,而且医生是最可能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职业。”他们一直向我灌输一定要成为医生的理念,直到高中考大学都坚持让我选择医学院。
对于父母的建议,我没有质疑,认为他们想的对我一定是好的,所以就报考了当时的新疆医科大学。我毕业以后很自然进入医院工作,选择骨伤科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后来成为一名肿瘤科医生,再次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只不过这一次他是作为病人促成我这一次的人生决定。
在1987年,我高考前夕,我的父亲被检查出了鼻咽癌,我的母亲带着我的父亲在广州进行治疗好转后回家刚好是我高考的第二天,幸运的是我考的不错。但是1995年的时候,父亲的肿瘤再度复发。为了给他治病,初为医者的我带着父亲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最权威的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殿堂级的肿瘤专科医院。当时我一踏进这个医院就发现遍布医院各个角落都是病人,熙熙攘攘如同潘家园旧货市场一样热闹,我才认识到在中国肿瘤的问题已经开始普遍化。
父亲在这里治病期间,我通过和这里肿瘤医生以及患者近距离接触深刻体会到了人命关天和救死扶伤的意义,深切领悟了医生的决定是怎么样影响病人,影响病人的家庭;患者对于救助又是如何的渴求。
看着父亲逐渐消瘦的身体,身为的医生的我却有心无力,心里一阵阵悲凉。一个想法渐渐在我心里萌发:要成为一名专业的肿瘤医生去帮助像我父亲这样的病人。在几次陪同父亲和这里医生交流以后,我便下定了一个决心:报考协和的研究生,成为一名真正的肿瘤医生。
想法有了,过程却并不顺利。为了能够成功考入协和大学,我虔诚地在准备报考的导师门诊守候着,告诉了老师我的想法和决心。这位老师也是后来我的恩师胡敬群老师,一名威严的外科女医生。她听了很高兴,问了我相关的情况,还主动帮我找了很多准备考试的资料,让我好好准备。这样的帮助让我非常感动,给我报考研究生非常大的鼓励。
就这样,当父亲在北京的治疗结束的时候,我带着父亲和那一大堆资料回了新疆,到家已经是1995年十月份了,当年十二月份就要进行研究生考试了。时间很紧张,最关键的是回到家里的父亲,他的情况并不乐观,几次出现病危。我只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父亲,尽力抽出时间准备考试。疲惫和焦虑的我,准备的很不充分,结果不出所料,当年的考试我落选了。
父亲病中的日子,我亲身经历,父亲病中的状况,我亲眼所见。但是肿瘤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又应该如何去解决?这样的疑问在我心里越来越沉重,成为我心里放不下的重担。
1996年年初,我的父亲病逝。
父亲的离去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肿瘤医生的信念。送走父亲以后,母亲曾经找我长谈一次,当时家中状况是父亲离开了,家中老奶奶和两个妹妹需要照顾,母亲已经退休,希望我能回到她身边工作,这样也可以对家里有一个照应帮衬。我无法拒绝母亲的提议,但是在我内心深处多么希望实现我的愿望——成为一名协和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一名肿瘤专科医生!经过再三考虑,我和母亲再次沟通,希望她理解我的心愿。虽然照顾家人是我的责任,但是我目前迫切想通过三年的努力换取我今后三十年的生活!母亲最终同意了,并且嘱托我2年内如果无法考取协和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就返回我的家乡工作。
当我协助母亲完成家里的事务后,时间已经来到了1996年5月,我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研究生的考试准备里,经过6个月艰苦的准备和复习,我如愿考入协和医科大学,成为研究生学院肿瘤学的一名研究生。
我的人生可以说都是在父亲的影响下,产生变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希望我成为一名医生;父亲的离世,让我将医生的定位锁定在肿瘤这个领域。
二
一直进行中的MDT
成为肿瘤临床医生以后,我遇到过很多患者,他们中被治好的很多,治疗状况不佳的也非常多。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是我在医肿刚刚参加工作遇到的一次危机处理。
当时一位刚经过手术处理后的肿瘤患者,突然呼吸困难、面部青紫、同时伴有血压下降,并且无法诉说原因。当时情况紧急,大家迅速集中在患者的床边,分析是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我们都以为是术后综合反应,正要用一般方法处理的时候,带着我们的老师蔡建强教授却并没有着急去做检查,而是迅速查看患者的术前术后相关记录,发现这名患者有长期吸烟的习惯,询问患者得知他在术前未曾戒烟。我们的老师判断这是因为有痰卡在喉咙造成的,就用简单的用力拍背帮助患者顺利排痰成功,患者获救了!
事后蔡建强教授就强调了两点第一:对每一位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足。第二,注意所有可能的细节。这件事情给我印象极深,我才意识到决定患者治疗情况的有非常多的因素,细节决定成败!医生必须能够综合性考虑全部因素,尽量减少误判,患者才能减少损失!
这样综合性考虑问题的思维从我一开始进入这家医院就开始不断被强调,很快我就经历了另一种不同寻常的临床训练。我们有一个传统习惯,每周五上午全科停手术要进行综合查房。我印象很深刻,每到那一天全科医生和其他兄弟科室医生汇集在我们的讨论室,参加讨论这一周遇到的疑难杂症,制定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方案。尤其壮观的是病理科医生都会把这周手术的典型病例的病理标本装在大托盘之中在讨论室中展示。参加查房的科室包括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所有科室的大夫在一起针对这一大堆的病理样品分析讨论,然后各个科室的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后的综合治疗方案。这样的训练成为整个医院的工作常态,目的就是培养医生的综合治疗理念,以及各科室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1958年建院之初就确立了“综合治疗为建院之根本”。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不用像之前的前辈一样手拿着这样一大堆的病理样品去分析讨论了。而是通过计算机直接整理好相应的资料放到多媒体大家一起分析。
通过这样的讨论和分析我认识到对于肿瘤患者只有综合治疗才能安排合理的治疗顺序,只有综合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获益最大化,只有综合治疗才能让兄弟科室治疗配合默契,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有机会让不同专业的医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只有综合治疗最能体现出医院的整体实力!
我深刻认识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两个步骤是绝顶重要的关键:第一,患者术前的诊断报告说明。第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分析。这两个步骤对于患者确认相应的治疗方案至为关键,甚至可以说性命攸关。正式因为我们医院这样综合治疗模式使得这两个科室的整体实力优势全国领先。
我开始明白肿瘤的治疗其实贯穿于各个科室,贯穿于各个环节。只有每一部分充分结合,相互协作才能真正制定出对于患者最佳的方案。
这种非常成熟的综合治疗模式和研究方法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院之初就已经开始执行了,经过几代前辈的努力和建设,当我进入这里的时候已经有很完整的体系和模式。只是当时还没有用MDT这样的词来称呼这样的模式。这几年全世界开始流行起MDT这样的说法,所以在全球范围内的各大医疗机构和医学组织都开展起了这样的研究和探索模式。
回想第一次来到肿瘤医院。当初父亲生病的时候,我深刻体会了家属那种焦虑、渴望、绝望的心情。因此我非常明白病人和家属将患者的生命交托给我们,是天大的嘱托和信任!人命关天不是儿戏,怎么做才对得起患者的这份沉甸甸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信任呢?以前我只是通过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到责任的重大,却一直在找寻出路。治疗过程中呈现出来各种因素都在患者生死之间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全面分析全面考虑才能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决定。而这样综合考虑问题的理念用临床事实告诉我一定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全面考虑治疗的得失,这样才能做出最佳方案;从家属的角度给予患者鼓励和帮助,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的依靠。医学这门学问的核心其实并不是技术和科研,对患者来说更多的是鼓励和安慰。说到底要医生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够成为合格的大夫,也才能在医学这条路上走的更远。MDT所具备的思维用客观的理性阐释了医德的重要性。
三
一场由被动到主动的启蒙
以前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忙的一塌糊涂,各种压力铺面而来:竞聘职称的压力、考试学位的压力、身体越来越难以承受高负荷生活的压力。这些压力可以算是自己不断追求目标的外部动力。可是自己的内心并不平静,对于前面的路也不是很清晰。
为了释放这些压力我坚持各种运动:踢足球,打篮球。通过大量的体力消耗让我的身体陷入近乎虚脱的疲劳,让自己没有精力心思去担忧考虑那些压力带给我的焦虑。身体劳累,精神相对反而轻松,内心的压迫感会得到缓解。现在想一想那个时候自己也是个浮躁的年轻人,并没有明确的坚持如一的目标,一切都是在外部的压力推动裹挟下进行着展开着。
如今随着我的生活和职业稳定下来,过去所说的那些压力都逐渐在缓解,自己的想法也完全改变了。回首这些年的经历,多少有些被外界因素裹挟的被动。自己从小被家人灌输学习医学成为大夫,选择医生这条路也是在父亲谆谆教诲下决定的。后来也是因为父亲得了肿瘤,我才要决心成为一名肿瘤科医生。再到后来的考试进入医院,为了通过各种试炼,评职称,考学历,拼命学习。我人生各种选择和转折都是外界的压力在催促着我一次次抉择。似乎是缺乏个人的主动了悟,主动选择。我开始思考总结过往的人生经历:现在我要做些什么事情呢?要怎么对未来的人生负责?归根结底我是一名医生,就该在这个领域和方向做相应的事情。我意识到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上有所突破,有所研究才算是对人生负责的最好方法。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开始发自内心的主动做出我的选择。
医生并不是一份轻松的职业,选择成为医生要有所觉悟。首先要清楚医疗这个行业的特点。因为医疗永远在不断进步,医学研究永远在不断发展,只有不断追随这样的脚步,主动的不停学习才能不落伍。第二点就是要清楚自己是不是能够保持持续不断主动学习,是否能够保持耐力迎接各种新问题的不断挑战。第三点就是能否把自己和这样的行业背景有效结合起来。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自从医学诞生就开始的必然要求:一种内在迸发的主动力——医学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人生有很多种力相互纠缠着推着我们往前走,当被动的力附加到我们身上的时候,目的不仅仅是推动我们进步更是唤醒我们身体里主动前进的力量。只有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被唤醒的时候,才能说是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场接力赛。
对于患者来说更要发挥内在主动的力量。医生是帮助患者、扶助他过桥的人,起到的是引导和扶助的作用,但是最终走路过桥的依然是患者自己。因此患者必须选择坚强,密切配合医生,发挥自己的力量主动参与到治疗中来,我们管它叫求生的意志也好,还是对于人间羁绊的执念也好,这样的力量非常重要。
我常常告诉患者:“你的痛苦,我理解,你的难处,我理解。因为我也曾经是一名肿瘤患者家属。但是我们要团结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使劲,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希望”。
受访专家|赵建军 整编|桔梗之魂
转自:消化道肿瘤多学科协作组xhdmdt
(有删节)
- 浙江省检察院聘请22名专家任法医学鉴定医学顾问
- “高分低能”有了精准医学评估
- 医学图说医生,我怎么知道有没有得大肠癌?
- 【就业】师范类、财经政法类、医学类等专场来啦!未来3天5场供需
- 我市举办全科医学高端论坛
- 这38种药品刚刚被停用,你中招了吗?
- 医学新思路:乳腺癌或与体内菌群失衡有关
- 西藏人文·糌粑丨Harina de cebada
- 人文丨人生有茶,心灵有家,前路有知己
- 起底美国迈向精确医学报告:欲制定人类疾病分类新标准 | 吴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