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与互联网究竟怎么“+”?

互联网与慢病管理怎么“+”?互联网医院是以疑难病为中心,还是以慢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其运作的难点和关键点是什么?

12月8日、9日,第二届“华夏互联网+高血压峰会”在北京举行。面对目前我国慢病管理的现状,以及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提出的目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孙宁玲教授表示,为解开同样的困惑,实现同一个目标,不仅医疗圈的同道,其他领域的朋友也应在一起携手努力,寻找慢病管理的共同方向。

慢病管理与互联网究竟怎么“+”?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孙宁玲

我国慢病的现状与目标

为防治高血压,我国制定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预计到2020年,把1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结合几十年的三甲医院工作经历,中国高血压联盟终身名誉主席刘力生强调,控制1亿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蕴含机遇。此外,刘力生还介绍了规划的目标值。WHO设定了一些目标,在高血压方面,要求2025年四大慢性病的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5%,心血管疾病所致的过早死亡(即70岁以前的死亡)减少25%。其他目标包括限盐、控烟等生活方式的指标。

尽管我国的高血压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仍实现上述目标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多年的普查结果,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达到17%。刘力生提出,希望通过与基层医生合作,高血压的控制率能提高到60%-80%,从而降低卒中、死亡及心肌梗死风险。

互联网医疗的本质还是医疗

“医疗的核心是医疗质量,包含的是医疗结构、医疗过程、医疗结果的总体质量。制定详尽的互联网医疗诊疗规范化和标准化流程,是体现‘互联网医疗的本质还是医疗’这一原则的有效前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教授表示。

在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建设过程当中,国家卫计委就慢性病的管理,重大疾病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为高血压防控及检测管理从技术上提供了新的支撑。

在整个医疗服务中,国家卫计委提出,家庭医生对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和日程管理,新的服务模式倡导建立团队式的签约医疗服务让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专科医生和基层医院医生形成家庭医生的团队,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为我们日常居家管理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院长李勇表示,互联网医疗优化了传统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条龙的健康管理服务,是卫生医疗资源重新分布的调节器,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助力器、是基层医院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互联网是慢病管理的工具

贵州互联网医院CEO周昕星表示,不同于健康情况紧迫的重急症患者,愿意付费的慢病患者是有着强烈意识、愿意提前为自身健康投资的一群人。而进行慢病管理的医生,并不需要达到专家级别,而是需要有对病患的责任心。

进行慢病管理的医生,充当着健康监督和管理者的角色。长远来看,除了医院的管理、政府的推进,第三方在慢病管理环节的介入势在必行。

通过一整套完善的慢病管理平台、方案、服务和动态血压计系统,来赋能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生,来推动高血压等领域专家与基层患者的有效连接,使得社区医院的医生能管理更多高血压病人。

无论是以疑难病为中心还是以慢病为中心,大家都是在找一个聚焦点。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对疑难病的诊治、对慢病的防治管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互联网医院则抽离以往的场景,在这方面,还需要各方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