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来源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7,68-71

作者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王东伟 李晗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尚未成熟,处于产业成长早期,行业集中度较低,多为中小企业,地理分布也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发展局面。在三类卫星应用产业中,卫星导航成为当前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已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促使其不断进行产业布局。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于上世纪 90 年代,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地方政府的不断支持下,卫星应用企业通过自主创新逐渐形成了建立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不断的集聚、整合,逐步形成当前的卫星应用产业区域格局。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五大核心区域逐步形成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当前,在经济乏力和政策引导双重因素推动下,各地竞相发展卫星应用产业。经过几年集中发展,已初步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华中和西部川陕渝五大核心区域,并有向三线城市延伸的态势。五大区域的形成多得益于地区相关科技和产业发展基础,如华中地区主要源于在 3S 技术方面的优势,珠三角则源于上世纪开放创新形成的电子信息工业基础。

京津冀卫星应用全面发展,产业发展优势突出。该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等省市,京津冀为核心区域,该地区在发展卫星应用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技术优势、产业基础等方面。该地区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产业全面发展,具有技术优势突出、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善的特点。

卫星制造和发射基本集中在该地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是我国卫星研制总体单位,航天长城公司是提供发射服务的国际服务商,航天九院 704 所、五院 503 所是卫星应用地面设备主要研制单位,中国卫通、中国资源卫星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开展地面运营的“国家队”。同时,一些重要的卫星载荷研制单位也集中在该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卫星应用的发展。该地区还是我国卫星领域的创新中心,集聚了北航、北理工、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电子所、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中电 3 所、中电 54 所等科研单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长三角卫星通信基础较好,卫星导航迎头发展。该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市,其中上海、江苏是卫星应用产业的核心区域,该地区在卫星通信方面具有发展的历史根基,卫星导航则在近几年呈现密集发展态势。长三角地区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态势仅次于京津冀地区,卫星通信由于历史原因在该地区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而近几年卫星导航则呈密集发展态势,卫星遥感领域也逐渐开始介入,因而形成“两大一中”的产业发展局面。

该地区在卫星产业上游也具有优势,航天八院在卫星研制领域全面涉足,具备开展卫星研制的核心能力,八院同时具备火箭研制能力,可以提供发射服务能力。在运营服务领域,在总参测绘导航局支持下成立的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在全国布局,不断推广北斗导航的运营服务。长三角地区在卫星应用地面设备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江苏是中国卫星通信产业装备大省,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三大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卫星应用产业主要聚集区之一。安徽依托中电 38 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积极推进卫星应用地面装备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在卫星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上海、南京是国内一流高校的聚集地,还拥有航天 804 所、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卫星研制单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珠三角卫星产业重点突出,导航终端厂家云集。该地区市场化开展较好,产品和应用更加面向消费群体。在三个卫星应用产业中,卫星导航具有重要地位。珠三角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5 年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 3.27 万亿元,连续 25 年居全国第一。该地区卫星应用产业尤其是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度较快,其综合发展实力尽管不如京津冀和长三角,但在关键产业环节上具有竞争优势,抓住了产业做强做大的关键。在卫星应用产业中,卫星通信曾经具有较好发展基础,但随着地区产业升级,卫星通信设备已经不是地区产业发展重点。

在卫星遥感方面,深圳凯立德和瑞图万方已经具备一定的业界影响力,同时也带动着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发展。综合来看,该地区卫星应用产业呈现出“一大一中一小”的局面。该地区由于在卫星研制方面没有产业基础,因而产品更加贴近终端领域。在卫星导航产业方面,该地区是国内最主要的卫星导航终端设备集散地,也是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起步最早、市场化最好的地区,已经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珠三角在卫星导航领域形成了产业化,年产值达 300 多亿,占全国整个产业的 30% 以上,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产值来源于卫星导航终端环节。

华中区地理信息优势明显,应用产业聚焦发展。该地区中郑州、武汉是该区卫星应用发展核心地区,是我国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产业重要基地。武汉、郑州、长沙依托在测绘科学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目前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其学科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该地区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产业发展有其特点,发展之初致力于 3S 产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发展局面。该地区是我国导航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目前虽然在导航技术方面依然保有优势,但产业发展则落后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综合来看,该地区卫星应用产业形成了“一大一中一小”的局面。华中地区在卫星产业上游没有基础,航天工业、电子工业均没有在该地区布局。虽然武汉光谷公司借助卫星遥感技术曾试图进入卫星研制领域,但政策是其无法逾越的障碍。

在卫星运营服务领域,当前华中地区没有 VSAT 运营商,而在北斗导航平台备案企业中,华中地区的企业也屈指可数;在遥感数据运营服务方面,武汉通过建设泰国 THEOS 卫星地面站具备了遥感数据运营能力。在地面设备方面,该地区少数企业具备导航终端、卫星地面站的研制能力,但总体技术水平较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低。华中地区在卫星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为该地区的遥感、导航和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

川陕渝核心技术基础雄厚,产业亟待加速发展。该地区主要包括陕西、重庆和四川地区,其中成都和西安是该地区卫星应用发展的核心地区。该地区依托地区航空、航天、电科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集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西部大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等诸多优惠政策倾斜下,已经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要研制和应用基地,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若干具有一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聚集。相比,陕西较四川的卫星应用更加完善,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陕西地区卫星应用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航天分院在该地区的引领作用,因而涌现了一大批相关企业。同时该地区科研院所、大学也较为集中,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该地区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近几年卫星导航、遥感产业发展速度快于卫星通信。西安地区当前以发展卫星遥感产业为主,而成都和重庆则以发展卫星导航产业为主,而卫星通信领域则均有涉足。综合来看,该地区卫星应用产业形成了“三中”的局面。

通过分析五大区域卫星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当前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卫星应用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但由于卫星通信产业在国内发展受限,而卫星遥感产业规模较小,所以五大区域均在卫星导航领域开始发力。其中,京津冀地区产业基础较好、最具竞争力,而长三角地区虽然导航产业链比较完善,但没有十分突出的产业环节,珠三角则在导航终端和芯片领域确定了发展优势,川陕渝由于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基础本应建立类似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优势,但由于产业化步伐之后,当前尽在芯片领域奠定了基础,终端领域虽然具备基础,但却没有建立明显的发展优势。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卫星应用产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尚未成熟,处于产业成长早期,行业集中度较低,多为中小企业,地理分布也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发展局面。在三类卫星应用产业中,卫星导航产业因其政策开放性,使其较卫星通信和卫星遥感更具发展潜力;卫星通信虽然是全球航天领域最重要的细分产业,但限于国内政策,我国卫星通信产业还难于在短期内扩大规模;卫星遥感是卫星应用中最广泛的领域,但由于遥感卫星的国防应用属性,其发展受制于政策(分辨率限制等),但其产业在未来充满活力。可见,卫星导航是当前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已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促使其不断进行产业布局。

遵循国家产业战略,地方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各地政府早在 2009 年开始就注意到卫星应用产业的巨大潜力,因而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地方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各地政策的出台源于国家层面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对产业的较高预期。在对本地产业发展基础评估和预期的基础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将卫星应用产业设定为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地区均明确制定了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可见地方政府更加关注卫星导航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3个省、直辖市出台了卫星应用领域的产业发展规划,这些省市均属于上述分析的五大区域。从产业发展的经济目标看,很多地区规划在2020年实现卫星应用产业千亿规模;从发展重点看,各个地区均遵循客观规律,着重发展区域具有竞争优势的卫星应用产业领域和环节。

积极推动示范应用,抓紧进行应用产业布局。从2012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在此基础上各行业和地方都在大力开展卫星应用示范项目,致力于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化。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卫星导航发布了《关于组织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发展专项的通知》,更是加大力度促进北斗卫星的应用。从开展的示范项目看,主要项目以卫星导航以及综合示范应用为主,并且突出了与地方实际应用相结合,目的是为了在示范应用基础上,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推动行业组织建设,加快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各地布局卫星应用产业的另一个手段是组建产业联盟,这些产业联盟多由企业或相关机构发起,并且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联盟的建立也集中在2012和2014年间,各地围绕卫星应用组建了各种类型的联盟。其中多数由业内龙头企业主导,如“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多数联盟聚集在北京、长三角和广东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有 11 个省市组建了 30 多个卫星应用产业相关联盟。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落地。建设卫星应用产业园也是各地布局卫星应用产业的重要手段,该类产业园在 2010 年之前仅有黑龙江地理信息园和西安恒星卫星应用产业园,2010 年后产业园“爆发式”涌现。根据统计,当前全国卫星应用产业园大约有 30 多个,其中多以卫星导航产业为主,偶有航天、卫星应用等综合类产业园,再一次侧面验证了各地对卫星导航产业所持有的乐观态度。

产业园最初聚集在发达城市,但后期逐渐向三线城市延伸。在产业园规模方面,最大的是中山产业园,规划面积达 5500 亩,其次是湖南军民融合园和黄石产业园,规划面积分别达到 3000 亩和 2800 亩。在组织推动方面,当前以卫星导航管理机构、企业为主,其中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支持建设了一些发达地区产业园,其次起推动作用是航天类企业,如航天科技集团、科工集团以及中电科集团的一些下属企业;最后,一些业内龙头民营企业也推动了一部分产业园的建设,如合纵思壮的亦庄产业园、赛格的深圳产业园、国智恒的青岛产业园,该类产业园多在三线城市布局。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区域卫星产业发展呈现四大主要特征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产业发展周期短,尚不具备规模发展基础。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于 20 世纪 90 年代,源于我国开始规模化建设应用卫星系统。三大卫星系统中,通信卫星发展最早,但政策限制促使产业格局基本定型;卫星导航、遥感产业紧随卫星通信发展起来,但产业化程度远落后于美欧,相差近 30 年时间。“十二五”期间,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开始大发展,在政策及产业预期双重因素驱动下,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均取得突破。但由于发展周期短、基础薄弱,各地政府虽极力推动产业布局,但依然没有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很多地区出现产业低端化、规模小型化状态,而技术基础薄弱和人才匮乏是制约产业规模化、优质化发展的关键。

产业定位不清晰,区域间竞争呈现无序化。从地理分布来看,2013 年以前卫星应用产业多布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城市借助行业基础优势,初步实现了产业布局。2013 年后,一些二、三线城市开始涉足卫星应用产业,如青岛、中山、赣州、秭归、黄石、柳州以及钦州等。这些城市发展卫星应用产业或源于示范应用、或源于招商引资,但卫星应用产业的高技术属性导致与城市自身功能定位不匹配,后期发展堪忧。与此同时,卫星应用产业的大范围布局也具有积极作用,会促使地方政府逐渐聚焦产业细分领域,进而通过区域竞争促进卫星应用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产业基础不同,导航产业成为发展重点。当前,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最为强劲,各地产业园、示范项目争先恐后,已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产业。由于在 GPS 系统方面的多年应用经验,政府和企业已预期到北斗导航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为抓住发展黄金期,多数地区均明确将北斗产业作为战略发展重点。在细分产业链上,芯片、终端环节最受瞩目,而运营服务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其产业化发展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业内企业规模小,垄断竞争是其必然趋势。从国际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来看,卫星应用企业通过不断的竞争、并购、重组会逐渐形成垄断竞争的局面。当前,国际卫星通信服务由SES、Intelsat、Eutelsat 几家公司占据;导航芯片则由 U-Blox、Qualcomm 和 MTK 等公司进行垄断,导航终端目前已经形成了 Trimble、Garmin 等几家公司竞争的局面。反观国内企业,芯片、模块、终端等产业环节尚未完成产业整合,随着产业化进一步深入,卫星应用势必进入并购、重组密集阶段,形成数家行业垄断企业,达到规模化、优质化。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本文转载自“《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7,68-71”,原标题《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作者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王东伟 李晗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如文中图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 猜你想读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你真的懂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产业观察 | 卫星导航成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重头戏”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卫星与网络satnetdy

关注微信号,每天收看我们的消息

卫星与网络为您推送精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