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桐庐的这些土货,每到冬季就来撩你的胃

桐庐人的乡愁,除了桐君山,几乎都是停留在味蕾记忆上的。

因为无论走到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日思夜想的永远是家乡的美食。

桐庐人幸福指数高,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还与桐庐美食分不开。

尤其是到了冬季,更适合制作一些能存放时间久的美食,那些深藏在山里的美食总会出来撩动每个人的胃,让人吃上一口,欲罢不能。

今天,小布就选择几个代表性的深山土货,先让大家一饱眼福。

特产:番薯干

藏在桐庐的这些土货,每到冬季就来撩你的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藏在桐庐的这些土货,每到冬季就来撩你的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产地:合村

适合人群:老少皆宜

在合村乡,有一种叫番薯干的传统土特产,形如鸡心,色呈琥珀,晶莹剔透,糯轫耐嚼,胜似蜜枣,味道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在江浙沪一带享有较高的盛誉,它已经成为高凉亭村“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

高凉亭村制作番薯干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以地产优质黄心番薯为原料,番薯从地里挖出来后,须先在阴凉通风处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糖化处理,即把番薯内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经过削皮、切块,上笼蒸煮二三个钟头,再在锅内焖上二三个钟头,让番薯进一步糖化,然后再通过焙烘,就可以变成美味可口的番薯干了。按照传统的方法,制作番薯干过程需要3天2夜,其间需要经常翻面,保证烤薯不会开裂。当然,手工加工的成品质量也会因人而异。

如今,合村生仙里景区内的番薯干作为人们勾起乡愁的载体,不仅走出了大山,在县城超市能看到,在农贸市场也可以随时买到。

特色:索面

藏在桐庐的这些土货,每到冬季就来撩你的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藏在桐庐的这些土货,每到冬季就来撩你的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产地:新合

适合人群:老少皆宜

每到冬日天晴时,走进新合乡引坑村,到处弥漫着淡淡的索面香。走进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搁着几张索面架,村妇们拿出醒了大半夜的索面,挂上面架,拉至2米长,色白如雪,细如纤丝,在微风中摇曳,面香扑鼻而来。

索面,也称为长寿面。在桐庐,许多人喜欢吃新合的手工索面。相比机器面,手工索面吃起来,香而不腻,柔软而不糊口,特别受老人与小孩喜欢。而索面之所以味道独特,是因为它的制作十分讲究,工艺异常繁复。索面制作工序一共有六道:和面、索面、盘面、熟面、晒面、收面。

如今的新合索面走向特色化、产业化,逐渐改变过去农户自做自吃,以家庭作坊制作的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该乡索面销售达300余吨,销售额500余万元,在带动新合人民致富增收的道路上,掀起了一幕“面”的涌动。

特产:红曲酒

藏在桐庐的这些土货,每到冬季就来撩你的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藏在桐庐的这些土货,每到冬季就来撩你的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产地:莪山

适合人群:中老年人、产妇

每年立冬过后,畲乡家家户户忙着酿制传统的红曲酒,畲乡处处飘散着浓浓的红曲酒香。

在莪山畲族乡,畲民都有酿红曲酒的风俗,尤以龙峰民族村闻名。

畲乡红曲酒采用纯天然野生植物与籼米发酵而成的红曲、糯米和纯净的山泉水为原料,经过泡米—蒸煮—拌曲—发酵—品酒—过滤—打酒七个工艺流程,在温度与时间上精确把控,如此酿造出的红曲酒色泽纯净,红中带绿,称得上红曲酒中上品。

红曲酒一直是畲族人待客的珍贵礼品。正因为它具有补肺,健脾,止汗,舒筋活血,抗寒冷,治疗跌打损伤、促使产妇恢复体力、多产奶水等多种功效。根据史料查证及畲族长辈估计,畲族红曲酒制作工艺至少已有5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畲族的先辈一直把自己手工制作的红曲酒当作珍品享用和招待尊贵客人。时至今日,红曲酒作为该乡的特色产品,已不再局限于待客礼品,而是以此来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特产:番薯龙须

藏在桐庐的这些土货,每到冬季就来撩你的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藏在桐庐的这些土货,每到冬季就来撩你的胃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产地:横村、莪山

适合人群:除了婴幼儿都能吃

说起番薯龙须,桐庐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知道。番薯好吃,用番薯淀粉制作的番薯龙须更是一道美味。在吃火锅时烫着吃、炒着吃、煮着吃,味道都非常不错。这道农家美味,无论是在桐庐的高档宾馆饭店内,还是在街头小巷的排档里,都有迹可寻。

番薯龙须,顾名思义,就是用番薯淀粉加工而成的龙须。横村镇后岭村元丰自然村做番薯龙须有十余年的历史了。每年的12月,村民们收割了番薯,留有部分煮着吃之外,就把多余番薯洗净磨碎做成番薯淀粉,兑水打成浆,用蒸屉蒸出果冻状的饼,待风干之后用刨刨成面条状,盘起在竹排上晒干,番薯龙须就制成了。据说,该村制作的龙须具有耐煮耐炒、不糊不断的特点,每年制作的上万斤龙须深受市场青睐,价格也连年上涨。

除了横村,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家家户户都有种番薯、做龙须的习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家乐、民宿的发展,当地的特色炒龙须成了畲乡的一道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