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科学家为什么被“迷信”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在这里,科学家为什么被“迷信”》。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刘济伟来河北省阜平县挂职科技副县长已有3年了。刚来时老乡们不信他;现在,他们“迷信”他。





“迷信”他的不光是老乡——老刘明年年届退休,他说“我干不了多久了”;县委书记郝国赤忙劝他:“可别,我们聘你!”





被“迷信”的也不光是刘济伟,他的中国农科院的同事那日苏、刘洁也在这里挂职副县长,也有被老乡从不信到“迷信”的经历。





作为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果树栽培专家,刘济伟3年前来到位于太行山深处、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地”的河北省阜平县对口扶贫时,当地的林果业几乎为零。除了主种玉米,只有零散的大枣、核桃等干果种植,基本谈不上规模,更没什么效益。





刘济伟开始讲,这里种干果没前途,还跟老乡算账、分析;种惯了干果的老乡根本不买账。刘济伟、刘洁又讲“阜平好山好水好地方”,适合发展特色水果;老乡们拿这话权当奉承,左耳进右耳出……





其实,科学家嘴里的好,真不是“谁不说俺家乡好”那种意义上的好,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刘洁解释,阜平虽然山多地少,但属于典型的片麻岩山地,土质疏松透气,有利于果树根系生长;当地温差大,气候条件有利于林果积累糖分、提升品质。经郑果所专门针对阜平县的“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估”,全县水、土、气取样分析结果,80%都适宜林果生长。关键短板在于农户缺技术、缺市场意识。





刘济伟把这些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老乡听,应者寥寥。他想,果树普遍是当年种、来年挂果、3年后才到盛果期,老乡们“等不及”呀。于是他转变思路,先搞短平快的示范。





2015年,刘济伟在辛庄村建了2亩地的第一个礼品西瓜设施栽培示范园;短短3个月,便成功种出富硒礼品西瓜,每亩收益2.8万元;跟之前种玉米每亩1000元的收成相比,一下子带动了一方人,第二年扩大到18个大棚,每亩种植收益达到了4万元。“林果县长”的名声就此传开了。





从此,刘济伟说什么,老乡们都信;中国农科院来的专家们说什么,老乡们都信,县委县政府也信。





当被问到“老乡们这么相信你,他们的技术难题你都能应对吗”,刘济伟笑了:“我只能解决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但我们在这里挂职,主要是起一个桥梁纽带作用。”中国农科院方面介绍,2013年5月,中国农科院与阜平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到目前已有果树、蔬菜、畜牧兽医、蜜蜂、农产品加工等10个所与阜平县结成对口帮扶伙伴。刘济伟们为他们牵线搭桥,阜平农户的技术问题再也不用发愁了。(瞿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