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落户”长宁周家桥街道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神笔马良》“落户”长宁周家桥街道’,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
正文开始:
原标题:《神笔马良》“落户”长宁周家桥街道
童年的洪汛涛,就有一个心愿:“因为我爱笔,搜集有很多笔的故事,我便想到了要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小说。写一个少年有一支神笔所发生的一切的故事。”后来,这位享有声望的儿童文学作家如愿以偿,写出了家喻户晓的童话《神笔马良》。
《神笔马良》创作于1954年,最早刊登在1955年第3期《新观察》杂志上。60多年过去了,再版多次的《神笔马良》依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12月8日,洪汛涛曾长期工作的少年儿童出版社与周家桥街道合作共建,洪汛涛主题馆落户长宁。洪汛涛之子洪画千说:“主题馆的主题,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马良精神,是勤奋、智慧、勇敢、善良。尽管马良形象是古代的、传奇性的,但依然可以给小读者以现实的教益。”
《神笔马良》是一篇具有鲜明中华民族气派和民间文学风味的童话。它塑造了一个名为“马良”的贫苦孩子,靠打柴割草为生,但喜欢画画,尽管连一支笔也没有。一夜梦中,马良得到老神仙送的一支神笔。用它画出的鸟,能扑扑翅膀飞上天空,用它画出的鱼,能摇摇尾巴游进水中。马良用神笔替穷人画出许多耕牛、水车、石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却断然拒绝为财主和皇帝画金银山与摇钱树。“父亲在写《神笔马良》时,已有不短的写作历史,他生活在战乱时期的底层人民之中,备尝种种艰难困苦。”洪画千说,“丰富的人世阅历和个人经历,使他得以创造出马良这个人物。”
1928年,洪汛涛出身于浙江省浦江县,童年在贫困和战乱中度过,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童年的大部分时间,他生活于以分销报纸为业的外祖父家。那时的浦江,经济萧条,文化也不发达,整个县里没有书店,只有这一家“报纸分销处”。“逐渐地,上海、杭州的一些书局和印书馆,会寄来一本本图书目录,希望能为他们经销书籍,但父亲的外祖父却没有更多资金了。”于是,这些图书目录便落到了洪汛涛手中,“他在目录书名上做记号,最想看的用红笔画圈。”洪画千说,父亲最喜欢王冕的故事,处处以王冕为榜样,勉励自己。
他与笔的故事自儿时起就开始了。洪汛涛从小识的字多,上小学是跳级的。当时钢笔还很稀少,同学间有一支钢笔,是一件叫大家羡慕的事情。洪汛涛曾说:“童年的我,非常想有一支那样的笔,可是我没有。”后来,在都市里做事的叔父,送给他一支用过的旧钢笔。“虽然这笔尖早已磨粗,笔杆子也漏水,一写字,中指的硬茧上会全是墨水渍,但父亲仍然非常喜欢它。”抗战时期,洪汛涛漂泊在浙东山区,从淳朴的山民间聆听到许多民间口头文学,搜集到不少民间文艺作品。这些丰富养料,为他写作《神笔马良》及其后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1955年,由洪汛涛编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木偶片《神笔》上映,马良的勤奋、聪颖、智慧以及爱憎分明的立场与行动,立刻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短短两年间,先后参加12个国际电影节,荣获5个国际大奖。1956年9月,《神笔马良》第一次以书的形式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程十发绘图。1960年,低幼版《神笔马良》由万籁鸣绘图,17年间发行量达358.6万册,成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神笔马良》曾被译成英、日、意等多种文字,编入中小学教材,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洪汛涛有一个座右铭:“儿孙应有儿孙福,乐为儿孙作马牛。”在洪画千看来,父亲的教育毋宁说是“身教大于言传”,“他要写作品、编书,做少儿社的编辑,平时几乎没什么休息日,一直勤勤恳恳工作着。”在回答小读者提问时,洪汛涛曾多次说过,他写马良,马良不是他自己。“但是,大家都知道,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作品里一定有作者自己。”
据悉,洪汛涛主题馆落成后,少儿社将在周家桥街道建立“文化阅读基地”,配合社区需要,举办“书香周”及书香暑假、书香寒假等活动,向社区居民和孩子推荐优秀童书,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少儿社有着非常宝贵的作家资源,洪汛涛是少儿社创办初期的元老,一辈子工作在我们社。他曾说,童话是一只快乐鸟,永远在孩子们中间飞。希望孩子们能在洪汛涛主题馆的陪伴下,收获快乐。”少年儿童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李炳刚说。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特应性皮炎诊疗中心落户哈尔滨市儿童
- 【百姓关注】定了!万达广场要落户鞍山啦
- 首个国家级全项目轮滑基地落户重庆万盛
- 南航苏州研究院签约落户
- 【早报】BATJ落户雄安新区;周鸿祎和92年女生“战事”升级
- 分享丨2018年女乒世界杯落户成都,家门口围观“乒乓天团”
- 年产20万辆领克汽车落户
- 全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落户永平县人民医院
- 四只南美洲大食蚁兽落户郑州 享“土豪”待遇
- 年产2万台植保飞机项目落户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