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来到凤凰山

“茶人”来到凤凰山

“茶人”王旭烽在授课

“茶人”来到凤凰山

洪巧俊

 

人物档案:

王旭烽: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茶文化学科带头人。其代表作有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获1995年度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八五计划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最早读《南方有嘉木》应是20年前的事,记得是该书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巧哥跑到书店找来了这本书。

小说以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为时代背景,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杭氏四代人跌宕起伏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忍辱负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采。

读完这本书,真的会感觉到“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

没想到20年后,在单丛茶的故乡凤凰山见到了这位著名“茶人”——《南方有嘉木》的作者王旭烽老师。

11月26日下午6点,巧哥获得了王旭烽老师来凤凰山,为潮州市天羽工夫茶文化交流中心的学员讲课,晚上八点开讲,明天一早她就要赶回杭州的消息。为此巧哥连夜赶到凤凰山,赶到时,她正好开始讲课。

“茶人”来到凤凰山

王旭烽在为潮州市天羽工夫茶文化交流中心学员演示茶隐语

王旭烽老师在讲茶人故事,茶与茶器的历史与发展。比如她说到会说话的盖碗茶时说,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隐语天地人和之意。她还说,茶托到唐代才出现。

讲到隐语时,她说潮州工夫茶中的“孟臣淋霖”、“乌龙入宫”、“春风拂面”、“韩信点兵”等都是隐语。讲到茶语的当代意义时,她说隐语应纳入主流语言,更好地为今天的生活服务。

她在茶艺中讲人生、讲哲理,她讲“孟臣淋霖”是一种温杯,那就让我们都做个“温杯人”。潮州工夫茶就有这种为他人做“温杯人”的情怀。

“茶人”来到凤凰山

王旭烽在翻阅巧哥著的《中国手拉坯朱泥壶第一人章燕明》,她称赞章燕明作品之精美。

王旭烽老师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茶人。

茶人三部曲,讲着茶人的曲折故事与跌宕人生。而《茶语者》虽然是在八十万字关于茶的各种非虚构文字中选择出来的,但这本书从多角度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国茶人的精神,有很强的知识性,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茶文化。

或许这就是当年茅盾文学奖揭晓之后,王旭烽被称为“黑马”,而王旭烽老师自己却不认为是“黑马”,而只是一片茶叶之因。

她给人签名,总爱说“天下茶人一家”。其实她是一位茶人,更是茶人中的研究者。

她这个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长、茶文化学科带头人,从小说,到茶文化专著,都难以离开一个“茶”字。她的《大象无形——论中国茶艺形式》获得国际茶文化学术论文二等奖,《饮茶说茶》被韩国作为茶文化的大学教材。

王旭烽老师曾说过:“我和我的同仁们,用了八年时间,把这门学科做起来了。茶文化学常常被以为是农学,其实是文化学,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王旭烽所在的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茶文化学院。

在课堂上,她讲到婚礼茶,谈到了“山茗海砂”,这让人想起了成语“山盟海誓”。

她曾策划了这样一场婚礼,新朗新娘喝一杯苿莉花茶,其寓就是没离,百年好合之意。她说给茶注入文化,才能传播得更远。

这让巧哥再次想起她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讲台上说过的那句话:“作为一名小说家,一位茶文化的传播交流工作者,我目前所做的一切,正是用茶文化这样一个符号,去进行精神与美的劳作,去创造茶的世界。”

“茶人”来到凤凰山

王旭烽老师在品尝潮州工夫茶。

2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课后,巧哥与王旭烽老师一边喝着工夫茶,一边谈着凤凰单丛,与这位享誉海内外的“茶人”谈茶,不仅仅是一种享受,而是别有一番意义,因为我们就在单丛茶的产地凤凰山上。用她的话说,潮州单丛茶口感好,且有回甘。

第二天,王旭烽老师比平时早起床了,天空特别的美,她用手中的手机拍下了凤凰山上那一张张美丽的图景……

 

 

写作不易,打赏随意!

“茶人”来到凤凰山

洪巧俊:杂文家、时评家、艺术评论家。是当今在全国写三农时评、杂文最多的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主编的《时论中国》称“知名三农研究学者”。曾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光明网、新浪观察、南方都市报、香港文汇报等媒体开设过专栏,已出版著作《生命,千古之谜》《三农情结》《中国朱泥手拉坯壶第一人章燕明》等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