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作者:周佳晓

全文共 5343 字 6 图,阅读需要 12 分钟

一个成功的儿童IP需要来自儿童端和家长端的双向驱动力,缺一不可。

对于儿童端,业界已经有充分的实践和探索,并摸索出成熟套路;然而对于家长端,目前相关研究甚少。

本文以Peppa Pig(小猪佩奇)为案例,从家长端探讨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小猪佩奇是一只来自英国的粉红色小猪,脑袋长得有点像吹风筒,其动画片于2015年被引入国内,之后在神州大地上迅速窜红,既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也收获了良好的用户口碑。

媒体对《小猪佩奇》的报道大致可提取为四组数据: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这四组数据大致透露了如下信息:

  • 豆瓣评分9.2分:表示用户体验佳,好评率高;

  • 年播放量100亿次(国内):表示用户规模大,爆发期短;

  • 2016年收入70亿(全球):表示变现模式成熟,吸金能力佳;

  • 2020年预计收入120亿(全球):表示该IP持续生命力强,前景好;

  • 值得一提的是:《小猪佩奇》除了收获漂亮的商业数据,还获得了家长群体的良好口碑。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以上评论来自公众号“爱莲子”)

    可见《小猪佩奇》具备以下特征:用户体验佳、用户规模大、变现模式成熟、持续生命力强、口碑传播广,是少有的“名利双收”的儿童IP。

    近期在业界交流中,听说多位Boss正在“Copy小猪佩奇”;大致思路是:我有很多资源,再造一个不难,人家一年赚几十亿,我赚几亿总是可以吧?

    这情节跟10年前“Copy喜洋洋”浪潮十分神似。

    然而事实说明:大部分模仿者都失败了,少部分处于“半身不遂”状态,也有几个幸运者崭露头角……

    打造成功的儿童IP为什么这么难?其背后究竟有哪些商业逻辑?是否存在某些成功的方法论?以下自有分晓。

    一、成功背后的商业逻辑

    《小猪佩奇》的成功是多层面的,涉及到动漫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然而,不管是从视听层面、内容层面、传播层面来谈论其成功的原因,都显得过于表面;以下从最深层的心智层面出发,阐述打造成功儿童IP两个十分重要却往往被业界忽视的商业逻辑。

    1. 占据家长第一心智

    脑补:

    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根据其指导行为。

    ——来自百度百科

    例如:Hugo吃烧烤时怕上火,想到喝凉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加多宝,因为加多宝占据了Hugo关于凉茶的第一心智。

    小猪佩奇所面向的家长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群体,这个群体对于如何经营家庭、如何成为称职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夫妻关系等家庭问题充满了疑惑。他们正在寻找一种认同的家庭生活方式。

    80后和90后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互联网的洗礼,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念,包括“家庭观”、“育儿观”、“夫妻观”等,我将其统称为“家庭生活方式”,他们心中向往的“家庭生活方式”与上一代给予他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然而他们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却不足以指导他们形成自己富有定见的“家庭生活方式”,所以他们渴望找到一种认同的“家庭生活方式”作为范本。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80后和90家长作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心智中“认同的家庭生活方式”的位置却几乎一片空白。

    此时《小猪佩奇》来了,事实上它并不完美,但是恰到好处地呈现了一种年轻家长所认可的生活方式;于是它快速占据了这个重要位置。

    国产动画《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同样讲述家庭亲子生活,IP形象被广大家长所熟知,但却没有成为他们“认同的家庭生活方式”,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代入感,以下简单阐述:

    1)人物:

    我一直认为小头爸爸是一位大叔(虽然我也差不多成为大叔了),而大头儿子的“大头”离我家宝宝就更遥远了。

    小猪佩奇一家人虽然是动物,而且脑袋长得像吹风筒,但是将角色特征抽象化了,反而有了代入感,而且人类自古以来都有与动物互相比喻的习惯。

    2)剧情:

    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与真实生活稍有不符就是“拼凑剧情”,而《小猪佩奇》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动物世界,若与真实生活有所不符也是“想象力”的体现。

    另外,小猪佩奇的“讲故事的能力”确实值得学习。

    占据家长第一心智有什么商业价值?

  • 溢价能力:头部IP可谓是炙手可热,拥有充分的市场话语权;

  • 聚合资源:各方资源自动向其聚拢,均希望借其光环来照亮自己;

  • 提高竞争门槛:一旦占据第一心智,后来者便难以动摇,或者说动摇它需要花费极高的成本;

  • 降低渗透成本:由于媒体争先报道,以及口碑传播,从某种程度说,节省了渗透费用(注:这里用“渗透”而不是“推广”);



  • 2. 实现亲子双向驱动

    “亲子双向驱动”指的是家长端和孩子端均产生驱动力,而具备亲子双向驱动力的IP就叫做亲子双向驱动型IP。

    《小猪佩奇》不但深受孩子喜欢,也广受家长热捧;两端均产生观看动画片、购买周边产品的驱动力,实现了亲子双向驱动,是一个优质的亲子双向驱动型IP。

    从需求的角度说,小猪佩奇之所以能够产生双向驱动力是因为TA同时满足了家长和孩子两端的需求。

  • 家长需求:实用性为主,偏理性,主要是:有用、有教育意义、益智等;

  • 孩子需求:趣味性为主,偏非理性,主要是:好玩、有趣、代入感等;

  •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流行的国产儿童IP大部分属于“单向驱动”,包括“ 孩子驱动型 ”和“ 家长驱动型 ”。

    然而大部分儿童IP最终都会往儿童乐园、日常用品、服装等品类延伸,而这些品类的购买决策不光需要儿童端的驱动力,更需要家长端的驱动力。

    二、如何打造亲子双向驱动型IP

    长期在泛教育和泛娱乐两大领域实践与研究,整理了打造亲子双向驱动型IP的“三步走”:

    第一步:寻找定位

    定位主要包含两方面:

    1. 定位目标受众

    目标受众是哪个年龄段的儿童?他们有什么行为特征?从而倒推出影片类型、剧情、角色造型、视觉风格等……

    这种做法在业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然而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的是:除了考虑儿童群体,还要考虑家长群体——这些家长有哪些时代特征、行为特征、消费特征等,经过综合分析,制定传播策略,产品策略等。

    2. 定位心智位置(家长端)

    想在目标家长心智中占据什么位置?

    小猪佩奇占据的是家长“认同的家庭生活方式”,此位置有三个特征:

  • 刚需:大部分年轻家长想知道如何经营家庭,而这个需求被市场低估;

  • 高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时每刻都需要;

  • 蓝海:家长第一心智没有被占据;

  • 刚需+高频+蓝海,这无疑是理想的心智位置,不管是精心策划还是机缘巧合,小猪佩奇抢占了这个位置。

    尽管“刚需+高频+蓝海”的心智位置不容易寻找,但也并非可遇不可求。

    当代年轻家长在互联网的冲击中长大,心智中对于“勇敢、“正义”、“聪明”、好孩子”等概念早就有了新的认识,然而也许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载体(IP)去填充这些心智位置,也就是说家长心智中仍然有很多座“金矿”等待同仁们去挖掘(此处应该有掌声)。

    一般情况下,我们定位的心智位置未必是绝对的蓝海,难免有竞争对手,需要权衡双方实力和特点,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品牌进攻策略夺取位置,或者通过差异化策略绕过对手,与其共存。

    第二步:打磨切入点

    经过几轮筛选,终于找到了定位,接下来就要快速切入,占据第一心智。

    关于切入点主要考虑3方面:

    1. 选择传播媒介

    常见的传播媒介有:

  • TV动画:中国家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电视是儿童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目前儿童IP最主流的传播形式,《小猪佩奇》也是选择了TV动画作为切入媒介。

  • 网络动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网络视频迎来爆发期,网络动画成为打造IP的有效途径。贝瓦儿歌就是从网络动画发展起来的儿童IP。

  • 动画电影:此玩法对影片质量和营销体系的要求较高,Disney是为数不多的成功玩家之一,例如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的上映不但为Disney带来了12.74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截至2014年7月16日),同时也打造了超级IP,持续吸金。

  • 早教产品:将IP深深植入早教产业,为用户提供早教产品/服务的同时打造IP形象,再通过IP形象来提高早教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和识别度。业界的经典案例是Benesse(倍乐生)的巧虎,国内的小熊尼奥也是以AR早教为切入点逐渐转型到儿童IP的玩法。

  • 早教APP:在易观发布的“2017年9月份移动APP TOP1000排行榜”中,小胖龙APP月活跃人数608万,贝瓦儿歌APP月活跃人数553万,宝宝巴士APP月活跃人数269.3万,可见早教APP也成为了打造儿童IP的有效传播媒介。

  • 其他:舞台剧、儿童社区游戏、大V自媒体等。

  • 可见,传统渠道(TV动画、动画电影和早教产品)仍然是儿童IP重要的传播媒介。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赋予了IP传播更丰富的玩法和想象空间,哪种媒介是你家IP切入市场的首选呢?

    《小猪佩奇》背后是eOne(一家主要收购、制作和发行电影与电视内容的公司),于是它选择TV动画作为切入点。

    《巧虎》母公是日本最大的教育集团倍乐生,于是它选择以早教产品作为切入点。

    而《贝瓦儿歌》以“草根式”的起步,选择了成本最低的网络动画……

    总之,企业只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传播媒介才是明智之举。

    2. 选择内容类型

    儿童内容难以按照单一维度进行分类,为了便于划分,我构思了一种新的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两大类:

    功能需求型

    顾名思义,以满足受众的功能需求为主。例如儿歌,故事,古诗,少儿英语等,此类内容往往以分隔开的系列短片为主,不讲究整体故事性。

    儿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内容有不同的功能需求:一方面是因为内在需求(生理发育),另一方面则是外部干预(家长期望)。

    例如,孕妇在怀孕期间会听胎教音乐和胎教故事,宝宝出生几个月就逐渐喜欢听儿歌,等到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会尝试给宝宝看日常用语相关节目,宝宝两三岁时要听睡前故事,上小学了为了应付背古诗的任务,家长会给孩子听古诗音频或者看古诗相关视频动画……

    故事剧情型

    顾名思义,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内容类型,讲求世界观,整体故事性,大部分TV动画都属于此类型。

    “功能需求型”内容的优势是功能点清晰,容易吸引家长,通过大量播放,达到IP形象曝光的需要,不过IP形象发挥空间有限,往往不够生命力。而“故事剧情型”内容由于是以剧情驱动,所以IP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容易产生情感共鸣,IP更具生命力,但是家长往往会认为这是“没有营养的东西”。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可见:

    做“功能需求型”内容时,要注意故事性,以及IP个性化的演绎,例如Dora(朵拉)以冒险的故事线将一系列英语单词串联起来。

    而做“故事剧情型”内容时,可以融入教育元素,做到寓教于乐,例如《超级飞侠》融入一些地理知识,得到家长的好评。

    3. 选择应用场景

    常见的应用场景是以TV屏为中心的客厅场景,包含孩子单独观看时间(放学后)、亲子观看时间(晚上)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新的应用场景逐渐被挖掘出来。

    例如《凯叔讲故事》定位为“哄睡神器”,主攻睡前讲故事的场景;《拽猫》以车载产品为载体,以电商为渠道,主打年轻人的车载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场景必须是基于目标受众的真实生活场景,而不是凭空捏造。

    生活中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可以挖掘呢?

    在儿童产业和互联网教育的摸索过程中,我发现了极佳的应用场景(先不告诉你,为下一篇文章埋下伏笔)。

    第三步:设计连接点

    有了定位,有了切入点,但是目标受众对贵司IP的感知未必如你所愿——你的定位可能是“齐天大圣”,而用户的感知可能是“一只暴力的猴子”。

    事实上,IP在用户心智中的感知是可以设计出来的,通过设计IP与目标受众之间的连接点;不断引导用户感知,不断强化IP定位,最终占据第一心智。

    说说我自己是如何被《小猪佩奇》连接的:

  • 女儿从堂姐家回来后说要看佩奇,我尝试陪她看了几集,确定它是一部安全的动画片,适合孩子观看,另外看完后有所收获;

  • 几个家庭到沙滩玩,朋友一家穿着《小猪佩奇》亲子装,带了《小猪佩奇》的沙滩玩具,几家小孩争着玩,家长在一旁聊起了《小猪佩奇》,均表示认可;

  • 看到几位小学老师在群里大力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小猪佩奇》英文版,学习口语。

  • 看到几位家庭教育的KOL,以《小猪佩奇》为题发表了育儿文章;

  • 商超《小猪佩奇》主题展,家长不光拍孩子与佩奇的合照,也自拍自己与佩奇的合照……

  • 可见,我与《小猪佩奇》的连接点主要包括三方面:

  • 官方内容:一切以官方名誉推出的内容,包括动画片、活动等;

  • 第三方权威媒体:比如家庭教育KOL的文章,老师的建议;

  • 用户声音(口碑):例如其他家长的评论;

  • 设计连接点时需要注意两点:

  • 多维度,立体化:通过官方、第三方权威媒体、口碑等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连接网络;

  • 聚焦:所有连接点都向IP的定位聚焦;

  • 例如,奥狮卡的受众分为客户(家长)和用户(孩子),奥狮卡与受众的接触点有产品、官网、公众号、线下活动等;这些接触点向家长心智传递的是“创造力”、“有用”、“益智”,向孩子心智传递的是“有趣”。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结语

    互联网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竞争,而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是跨界的,提前布局,提前规划,抢占战略高地。

    ACG、儿童产业、互联网教育等大板块的交接处仍然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祝您成功!

    作者:周佳晓,互联网资深品牌人,专注于互联网IP方法论及卡通营销学,交流微信:zhoujiaxiao1987。

    本文由 @周佳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每日一问

    ? 十分困难题:如何改变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对产品已有的认知?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旦对某个产品或者某个人建立起了初步的认知后(俗称的第一印象),以后要改变这种已有的认知就很困难了。比如陌陌,一直转型视频社交软件往视频方向发展,却一直脱离不了曾经“约炮”软件的印象。

    那么,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对产品已有的认知是否能被改变?

    若能,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和手段呢?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本期奖品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

    本次赠送的书籍为前google和腾讯高管、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吴军博士的精华之作《硅谷之谜》,在本书中,吴军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仔细分析了硅谷的起源和发展,对硅谷的创新力进行了深刻剖析,把硅谷的经验提升到了理论高度,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只有硅谷真正做到了宽容叛逆、宽容失败、多元文化和拒绝平庸。这些特点造就了硅谷几十年的长盛不衰。十分适合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创业者、风险投资人一读!

    在文末留言区分享你对本次话题的观点,这本书可能就是你的啦~

    ? 符合以下条件的小伙伴们即可获得奖品:



    1. 高质量的评论(走心的那种)

    2. 评论被赞数名列第一

    3. 评论被赞数不少于30

    4.评论被赞数统计在 周四晚6点前 截止

    周六开奖!请留意 周六 的 头条文章 推送哦,不见不散~ 

    *本题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旗下的互动问答平台—天天问,扫码可进入问题详情页,看看别人是怎么分析的吧~

    「小猪佩奇」:成功儿童IP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