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贤 | 墨子

古代圣贤 | 墨子

墨子



说起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子,是儒家文化,很少有人想到墨家。很多人对墨子的了解仅限于刘德华和范冰冰主演的《墨攻》。遗憾的是,那部电影却改编自日本人的漫画。

墨子战国时代的“明星”

有个例子可以作为佐证:墨子被囚之后,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墨家弟子义愤填膺,积极营救墨子,采取各种措施:一是当面论理,要求放人;二是大造舆论;三是组织武装力量,万不得已的话就采取相应措施。于此同时,各国纷纷派人劝说释放墨子。迫于内外压力,宋国逼不得已,释放墨子。

 

国君问政

有一次,鲁国国君对墨子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学习,一个喜好将财物分给人家,谁可以作为太子?”墨子答道:“这还不能知道,二子也许是为着赏赐和名誉而这样做的。钓鱼的人躬着身子,并不是对鱼表示恭敬。我希望主君能以志功为辨,把他们的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然后决定谁为太子。”

 

有没有对墨子开始变得好奇?

墨子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有关墨子的传说:目夷国原为商王朝建立的同姓方国,位于今天的山东滕州市木石一带。入周之后,目夷国变成小邾国,先后曾为宋、邾、鲁、齐等国的附庸。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夷氏从贵族降为平民(目夷即墨夷,后省为墨姓)。约在春秋末年(公元前480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有一个“母梦赤乌”的故事可以进一步说明。据《琅缳记》与滕州民间传说,墨子出生前,“其母梦日中赤乌飞入室中,光辉照耀,目不能正,惊觉生乌”。乌即翟,是凤凰的别名,因而取名墨翟。“子”是后人对墨翟的尊称。今滕州市木石村有目夷亭,村西为狐骀(即目夷)山、目夷河,村东是落凤山,传说墨子出生时,凤凰落于此山,因而得名。

(孔子是鲁国人,他们也勉强算是老乡了吧。有一种说法是:孔子死后大约11年,墨子出世。)

墨子做过较长时间的手工工匠,其技术与当时的鲁班齐名。

墨子很爱读书思考,逐渐参与政治活动。那个时候,儒学正昌盛,是当时最时髦的门派。墨子既然出生年代在孔子之后,曾为孔门弟子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淮南子》曾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根据《淮南子》一书的分析,墨子不满意儒家提倡礼乐,也不满意儒家搞的那一套繁文缛节还有什么厚葬久丧之类,认为那些东西劳民伤财,让大家身心疲惫不堪,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缺少人性化,成了以礼(节)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比如,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意思就是说,儿女生下来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死后,儿女也要守丧三年,追念父母的恩情,才能心安。孔子的弟子宰我曾经提出过反对意见,说三年守丧期太长。孔子很生气,骂这个学生“不仁”。结果好长时间,没有学生再提出异议了。

墨子不管那么多,他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后,就直接批评儒家的守丧三年太长,一方面制定三年守丧期的理由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守丧三年,什么事都要停下来不能做,而且最要命的是,不只是对父母要守丧,对国君、对妻子、对长子的死,都要守丧三年;此外自己的亲戚或者族人的死,都有长短不一的丧期,人们浪费在这上面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太多了,所以墨子才提出他的反对意见。

墨子开始是反对这些做法,后来干脆招收弟子,完全从儒家脱离出来,自立门户独创墨学。如果按照孔子的观点来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墨子好大胆,公然背叛师门,简直为封建礼教所不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还好,春秋与战国时代,各个门派的观点可以争鸣,我们知道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的理论虽好,也没有成为最权威的理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繁缛礼教还没有形成,所以才有了我们喜欢的墨子,一个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思想巨子。

诸子百家失传的也不少,学术门派之争,很难说谁的好,谁的不好。老子和孔子在当时的影响力确实不小。墨子出来挑战孔子、另立门派,在当时这需要一定的胆量和勇气,需要一种怀疑的精神,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墨子所在的时代,各种思想的交锋最为激烈。西方有人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近代“科学”?对此,有学者说,在中国,老子的“道之为物,其中有象”“曲则全”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一般人不太注重逻辑、实证,习惯于用隐晦、话中话、反话或后给答案的方式表达他们的重要思想和观点。西方人比如说美国人就不懂得婉转或者话外音。这也许是为什么亚里士多德或者牛顿体系,较易在西方的文化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

古代圣贤 | 墨子

电影《墨攻》剧照

墨子全能型人才

“小孔成像”的故事听说过是吗?说的就是墨子。墨子对光学很有研究,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若干物影成像,进行了精彩的描述:有一次,墨子进行光学试验,他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墨子通过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从上下直射,人的头部与足部成影在下边和上边,构成倒影,成为后代摄影技术的先声。

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等——这当然都是后人加给墨子的头衔,历史的真相是:他专门训练了墨家军——一支百八十人的“敢死队”,专门帮助弱小的国家“防守”。张之亮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墨攻》,讲的就是战国末期,赵国十万大军攻打梁城,墨家代表革离孤身救城的故事。

 

墨子始终那么谦虚,那么和蔼,那么有耐心,那么平易近人,不酸不迂也不傲。他坚持和弟子们一起劳动,一起做科学实验活动。大学者梁启超对墨子评价很高,他在《墨子之论理学》中说:“以全世界论理学一大祖师,而二千年来,莫或知之,莫或述之。”有人说,历史如果是由思想的辩论来决定的话,那么墨子必定不逊于孔子

 

《墨子》的理论非但“尚天”(崇拜天),而且也“尚鬼”。墨子创立的墨学,当时被世人称为显学。《墨子》一书原有七十一篇,流传至今的有十五卷五十三篇。墨子的文章甚至朴实到没有多少文采。这就是墨子,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孙诒让说他“质而不华,务申其意,而不驰骋其辞”(《墨子间诂》)。

文采

有一次,楚王问墨家弟子田鸠:墨子是大学者,可是他的言论却没有什么文采,这是为什么?

田鸠说:墨翟的言论,是宣传先王之道,论述圣人之言,要把它们明白地告诉人们,假如巧饰其辞,人们就会留意于他的文辞,而忘掉思想上的作用。

在今人看来,也许墨子的知名度没有孔子那么大,那是因为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带来的后果。在墨子所在的那个时代,可不是这样哦。那时候,墨子经常出国,每到一个国家,接待他的可都是当时的国家元首。

 

历史上很多学者都拿墨子与基督比较,认为他们都强调了“兼爱”。看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哲学家不少,但多数哲学家所谈的内容都涉及兵法、阴阳、道、形势、天人合一、仁等等,很少有直接谈“爱”的哲学家,只有墨子谈“爱”,而且是孟子所谓“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那种爱。而“爱”在那个你争我抢、“杀人盈城”的恐怖时代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这正是墨子与众不同的地方。

 

墨子的基本精神在“救世”,为了天下太平,他劳心苦思,摩顶放踵,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诸主张。他提倡创造精神和奋斗意识。孟子曾经感叹“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子一直粗茶淡饭,他奉行知行合一,就连逍遥的庄子都表扬他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难怪近代大学者梁启超说,墨子是个小基督。

 

墨家生活的时代是典型的乱世,天下兵灾四起,大国攻伐小国,强国欺负弱国,每个国家的国民都不踏实,缺医少药,公共安全、工作压力、贫富差距等问题哪一样都足以让人焦虑、烦恼,加上杀戮和交攻随时可能发生??这个时候,有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坚定不移地站在援助小国的立场上,以工程师的技艺,以科学家的聪明,以军事家的高超,发明了守城的武器,提出防御战术,总结出“守围城之法”,还组建自己的小队伍。这个人就是墨子。

 

《淮南子》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墨家军大多来自社会下层,平日里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串足胼胝,面目黎黑”,以吃苦为高尚事。墨子的心中有一个乌托邦,他发誓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理想社会,使人人都“兼相爱,交相利”。他们以为同为人类,皆宜兼而爱之,不应有亲疏远近之差别。为此墨子还自称兼士,称儒家的爱人为别士。

所以说,墨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说他整天为什么而忙?为钱吗?当然不是。越王提出封地五百里的厚禄,都被他拒绝。

为官位吗?他想做官的话,不少人可能会抢着给他位置。墨子与宋国之君同宗,由平民成为“北方圣贤之人”后,各国诸侯对墨子评价很高,纷纷请他为官,博取爱士的美名。

古代圣贤 | 墨子

那么他到底为了什么?在今天看来,墨子是不是很天真? 

我们只要设想一下墨子上课时,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辩论的样子,就知道他有多么天真、好玩了。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今天的《百家讲坛》,如果有,让他和孟子PK,估计会吵起来的吧?

因为天真,所以快乐。因为大爱,所以幸福。

天真是童心、是境界,更是大德。天才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心无旁骛的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仅在于他的学养,更在于他与众不同的天真。

—— END ——

投稿邮箱:ssxmta@126.com

本期编辑:凯舒

古代圣贤 |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