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茶如打仗,教你几招识破商家“忽悠”

对于普通的茶客来说,买茶犹如一场战争——

选商家好比选战场位置;

了解茶品就像搜集战况信息;

和商家的唇枪舌剑等于你来我往的刀光剑影;

一番斗智斗勇下来互有损伤

最终双方“协议停战”,握手言和;

价格从最初的高高在上

自忽上忽下的波动中逐渐归于平静;

或许,随着钱包中人民币的“阵亡”

手中最终多了几盒茶叶的“战利品”;

……



买茶如打仗,教你几招识破商家“忽悠”



从店铺里走出来,你是否还在回想在刚刚的“战斗”中,商家为了“忽悠”你而说的那些话呢?

1、“喝茶为苦,喝酒为醉。不苦不涩不是茶。”



这句老话相当有名,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很多人,成为他们挑选茶叶的标准之一。的确,作为绿茶消费大国的我们,对于茶叶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苦涩”,但好的绿茶在苦涩之后会有“回甘”,而不是彻彻底底的满嘴苦味。



而且,不是所有的茶都会有明显的苦涩感,比如红茶、普洱茶等;同样的茶在不同的冲泡环境下,苦涩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冷泡出来茶芳香感强烈,甜度高,却没什么苦涩感。



因此,如果你对一款苦涩无比的茶叶产生疑惑时,遇到商家这么给你解释,那么就应该考虑是不是茶叶品质的问题了。

2、“茶叶不是不好,是你还没喝习惯。”



这句话说起来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很容易就让人产生认同感。有人习惯喝绿茶,喜欢清爽的滋味,自然就接受不了普洱的堆味或陈化味;而有人喜欢红茶的甜醇,对白茶的清淡无感;还有人偏偏对茉莉花茶的香情有独钟,因此对其它茶品不会上心……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各种茶叶的品质要有所保证。如果是制作得非常差的茶叶,喝一口直接让人心塞,那为了“习惯”而喝的茶就是煎熬了。

3、“我们这茶没有检测报告,因为是茶农茶,好茶!”



有很多茶农出身于茶叶世家,种茶、制茶几十年,在某些方面的经验毫不逊色于真正的专家,因此他们制作的茶叶堪称一流品质。



但是这类“茶农茶”数量之少,可遇而不可求。商家所说的“茶农茶”,往往都是普通小作坊里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未必会比大型茶厂机械化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好,而且未经食品安全监测,总是让人不会很放心。

买茶如打仗,教你几招识破商家“忽悠”

4、“放心好了,我在圈子里认识××大师。”



是的,我也认识陈宗懋院士、杨亚军所长、王岳飞教授、周红杰教授、刘仲华教授,问题是……这些茶叶圈中的大牛谁都不认识我。



所以,当商家老板对你这么说的时候,你心里也该有数了吧?

5、“我这茶,野放纯天然,喝的就是格调!”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让人揪心不已,而“野放茶园”的概念自然就抄得火热,一度成为了人们追求的时尚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好茶叶,都来自纯野生环境。比如,“狮、龙、云、虎、梅”的西湖龙井,茶园里的茶树被茶农们精心呵护;福鼎的有机白茶茶园,不但管理细致,各种检测指标更是严格。



而去了武夷山,就会有许多高山茶园,茶树在1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自由生长,茶农们并不会在平时来给茶树浇水、施肥,因为根本有心无力;与此相似的是,还有云南的古茶树,生长在大山里,它们已经和周围的环境有一套自然的生态系统,人工干涉未必会更好。



因此,你一定要了解清楚商家所说的茶是来自哪里,否则很容易被忽悠。

6、“我这茶现在不好喝,但是放几个月(一两年)就好喝了。”



老茶客对最有陈放价值的普洱茶和白茶,在进行存放前也是要进行挑选的。只有品质好的茶叶,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品质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而不是那些原料差、工艺差的茶叶。否则——



“你这智商现在还有救,等买了这种茶后就彻底废了。”

7、“我这茶越喝越好喝,越喝越上瘾。”



老板,我想去举报你卖鸦片,你看行不行?



若说某种茶喝多了,就会偏爱它的味道,而对别的茶兴趣就不大,这个是真的。但是能“上瘾”,听起来都好可怕,仿佛里面掺了什么神秘“添加剂”。



这辈子,能让我上瘾的,大概就是超神五杀了吧……

8、“这个是我和制茶师傅特别定制的茶叶,口味独特,出了门你就再也遇不到啦~”



很多在茶圈子里混得比较开的茶友,和一些制茶师傅私交甚好,因此就有机会请师傅根据自己的口味特制一批茶叶。但是口味风格独特的茶叶,并不代表茶叶的原料和品质能高人一等,其价格适当贵几分没问题,但如果贵得太离谱就不正常了。

【结语】



对很多人来说,每一次买茶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以上这些话,你还听商家说过什么忽悠你的话呢?

买茶如打仗,教你几招识破商家“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