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诚信体系:成也“差评” 败也“差评”

你要看的是不是《网购诚信体系:成也“差评” 败也“差评”》?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天津北方网讯:近来丽江的旅游业又摊上事儿了。正值“双11”网购节,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报道,在美团酒店预订平台上,部分云南丽江的客栈评论标注为5分、消费人次超过5000,价格也便宜,但入住体验却比较差,并且在该网络平台上的部分酒店存在涉嫌“刷单”、“刷评论”的情况,甚至还有人帮忙“删差评”。





网友观点:





@晨光染指:丽江的名声都要被这些黑心商家毁完了。





@眯眯眼:商家逐利,在竞争下钻空子,手段就越来越卑劣。





@司马密:我当时订的时候也是,看着挺好的,评价也很多很高,去了之后客栈又小又破,欺负我们两个女孩子换了角落的房间,不透光霉味很大而且很潮很吵。





@大白漏气了:本来好好的旅游目的地,经过几次这样的坏消息就被毁了。当地的政府部门还是赶紧管管吧。





@01Po:有风景有好有坏,人当然也有好人和坏人。但是偏偏那些坏人容易让大家误解一个地方。





但是在大家因为这则报道再次质疑“丽江的旅游业怎么了”的时候,笔者却开始为另一件事感到担忧:“差评”作为网购诚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之一,却正在挑战着网购诚信体系。





“差评”曾帮助网购迅速崛起





如今我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使用网购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正是这种司空见惯让人们忘了思考网购是如何快速崛起,成为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的。方便?快捷?便宜?网购相对于传统实体店购物的优势有很多,但是要让这些理论上的优势变成现实,首先是交易能够通畅完成。而要在买卖双方并不实际面对面的情况下完成交易,首先需要的则是网购诚信体系,“差评”就在这个体系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网络平台的交易规则是“差评”会影响卖家的信誉,从而直接影响卖家的网络销售业绩。因此“差评”二字,其实就是一种制衡,当这种制衡生效,卖家不敢轻易拿残次品糊弄买家,网购过程自然通畅,于是网购相对于传统的实体店购物的优势开始展现。





“差评”正挑战现有网购诚信体系





然而,“差评”作为一种制衡,本身也不是无坚不摧的。这里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卖家正通过不同的手段抵消“差评”的制衡作用。例如此次央视报道的涉事丽江客栈,就是通过“刷单”、“刷评论”的方式,防止“差评”的出现。还有一种手段是帮忙“修改差评”。今年最高检曾发布过一则案例,一位被告人通过聊天软件联系需要修改中差评的某购物平台卖家,并从他人处购买发表中差评的该购物平台卖家信息,然后通过冒用买家身份的方式骗取客服通过审核之后重置账号密码,登录购物网站内部评价系统,删改买家的中差评,可以说,“差评”已经催生出一条“灰色产业链”。另外还有一种套路,例如在外进餐后我们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付款,商家表示只要给五星好评就赠送饮料或者其他礼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即使觉得这家饭店的食物并不好吃也会愿意点下好评,大不了下回不来即可,但是正是消费者中了这一套路,让制衡失效,给网上其他消费者产生了误导。





另一方面,有些买家通过滥用“差评”敲诈卖家,这类人在网上被称为“职业差评师”。一般这类人都是有组织的,通过给卖家打“差评”来要挟卖家“花钱消灾”,“不然找更多人给你打差评”,让无数商店闻风丧胆。以淘宝为例,一家新开的店家,3个差评就能把店家的信誉从100%降到70%,这种速度让依靠信用评价体系为支撑的淘宝店家不得不乖乖低头,掏钱“吃闷亏”。





随着“差评”的逐渐变味,原本作为网购的一种制衡力,如今却大有变成网购的摧毁力之势。





短评:成也“差评”败也“差评”





目前社会共识是网络经济将进一步深化发展,将在整个经济大框架中发挥更大作用,但若网购诚信体系被破坏,网络经济的各种美好前景想象从何谈起?对于网购诚信体系而言,可谓成也“差评”,败也“差评”。





其实决策层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就有规定,除了对经营者自己产品的虚假宣传外,帮助他人刷单、删除差评、虚构交易、虚假荣誉等行为,也将受到严厉查处;像“网络水军”等不法经营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当前最关键的是严格执行这些法律规定,维护网络交易过程中的诚信体系。国家不妨拿出一些严惩的例子作为警示。(“津云”—北方网编辑邓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