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辍学打拼,25岁成为首富,他被外界誉为最像李嘉诚的商人

15岁辍学打拼,25岁成为首富,他被外界誉为最像李嘉诚的商人

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王均瑶在自己短暂而亮丽的一生中创造了许多令世人侧目的财富传奇。他是我国民营包机第一人;他的“均瑶”乳业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他亲手打造了均瑶集团的帝国大厦。他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直辛勤工作,简单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66年,王均瑶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大渔镇,15岁的他就辍学跟着师傅跑业务卖“不干胶”。

1988年,王氏三兄弟开始做生意。在创业过程中他们从事过各种行业,例如在广州批发牙膏、牙刷,回到温州包装后出售给宾馆。通过经营酒店业、印刷业等,王氏三兄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991年春节前夕,25岁的王均瑶与同在长沙经商的几个老乡一起,包了辆大巴往温州赶。

一路长途跋涉,风雨兼程,累坏了的王均瑶无意中说了句:“汽车真慢”。

同行的老乡打趣道:“飞机快,你去包飞机啊。”

当时王均瑶并没有把这当成玩笑话。他琢磨,能包车、包船,为什么不能包飞机?长沙有那么多温州人在做生意,温州人最讲实际,飞机节省时间,肯定有人坐。

春节过后不久,王均瑶叩开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当时湖南民航局运输处处长周纪恒回忆往事,被这个年轻人的大胆举动吓了一跳。但包机的工作最终还是靠着均瑶的勇气和诚意做下来了。

在敲到一百多个图章后,王均瑶承包的温州——长沙的航线终于开通。

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4”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平稳降落于温州永强机场。首开中国民航史私人包机先河的王均瑶,就此展开了他的飞天梦想。

在谈及湖南至长沙航线首航的情形,和哥哥王均瑶一起参与包机事宜的王均金回忆说:“本来三兄弟都准备坐那趟飞机回老家,没想到机票销售情况很好,客人来了48位,达到了这架苏制飞机的最大载荷。他和弟弟王均豪只好让出自己的座位给客人。”怀着既怅然又兴奋的心情,看着首次包机飞去。

当年王均瑶,以私人身份承包了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那时候,坐飞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个奢侈的梦想,王均瑶在老百姓的口碑中赢得了“中国私人包租飞机第一人”的称号。美国《纽约时报》也预测,王均瑶的胆识和魄力,将引发中国民营经济的腾飞。

15岁辍学打拼,25岁成为首富,他被外界誉为最像李嘉诚的商人

短短几年,均瑶包机公司从包租40座的小型客机到包租200座的波音客机,业务从北京直到香港,航线50多个城市,每周400多个航班。王均瑶曾说,世上只有想干不想干的事,没有想干干不成的事。凭借着多年在外闯市场的超前意识和敢冲敢闯的精神,王均瑶终于让“异想天开”成为现实。

王均瑶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初,选择进军奶业显示了其非凡的远见。当时王均瑶判断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白酒年消费量超过牛奶的国家,年人均喝奶不足7公斤。富起来的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喝奶。”1994年,均瑶乳品公司成立。乳业生产基地已经遍布全国,“均瑶”牌牛奶也成为当年许多普通百姓一日三餐的一部分。

15岁辍学打拼,25岁成为首富,他被外界誉为最像李嘉诚的商人

1999年,王均瑶决定把集团总部从温州迁到上海,成为温州知名企业中的“吃螃蟹者”。均瑶集团一口气在浦东康桥买下200多亩地,准备把上海总部放到这里。2002年,王均瑶再次显示了他作为商人的敏感。从上海久事公司手中收购了一幢位于徐家汇的32层高、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商务“烂尾楼”。一年之后,“上海均瑶国际广场”闪亮登场,成为徐家汇标志性的“甲级5A智能写字楼”,大楼的价值也扶摇直上,一栋大楼就为均瑶集团赚到了7亿多元的利润。

王均瑶曾经满怀豪情:“我的梦想是做到李嘉诚那样的事业。”然而,命途多舛,王均瑶因结肠癌于2004年11月7日突然辞世,年仅38岁。王均瑶的英年早逝,给他未竟的宏图大业,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