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法毒品”,而你几乎每天都食用过量

1杯奶茶=13块方糖”的新闻已经人尽皆知。

不爱喝奶茶的你庆幸自己完美避开了这13块方糖,但很不幸,你依旧掉在“吃糖过量”的深坑里。

“解决温饱问题后,我国城镇居民身体普遍还是缺点啥,唯独不太缺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对《健康时报》表示。

糖若过量摄取,其危害甚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即使身材超棒的你并不担心长胖,仗着年轻更是觉得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离自己八竿子打不着,那么也很难忽略近视加深、皱纹更多、衰老更快、更易疲惫、脑子变笨等这些吃糖过多可能会引起的症状。若你经常懊恼自己总是表现得宛若智障,或许很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究竟吃了多少糖。

这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法毒品”,而你几乎每天都食用过量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200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人均一年吃掉的糖达到19.6公斤,与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天要吃掉53.7克糖,高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天50克的摄入量。

不止是中国人才有这份甜蜜的烦恼。

2015年全球糖消费量高达1.72亿吨,10年平均增幅为2.34%。美国人吃糖最多,平均每人每天消耗126克糖。德国人每天吃103克,据德国消费者协会调查,德国人60%的食品为高糖食品。

在BBC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中,澳大利亚演员Damon 甘当小白鼠,连续两个月每天吃掉40勺糖,即澳大利亚人平均每天的糖摄入量。

实验设定不能碰糖果巧克力等垃圾食品,白花花的40勺糖必须全部来自健康餐饮。乍听起来很难实现,然而第一天早餐,吃过麦片、低脂酸奶和苹果汁后,Damon震惊地发现他已经吃下了22勺糖。

只吃“健康食品”依然可能摄入过多的糖?很不幸,这就是每天都被我们忽略的可怕事实。

以为它们健康又家常,实际含有超多糖

果汁听起来很健康,喝鲜榨果汁的养生人士无疑站在饮料鄙视链最顶端。

把新鲜的水果放进最好的榨汁机,得到一杯高颜值的鲜榨果汁,po到朋友圈又收到了18个赞。优雅地啜饮一口,仿佛这就是梦想中精致的中产生活。

然而,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完美的水果,把它们榨成果汁可以说是一种精致的画蛇添足。

啃掉两个苹果会很饱,此时摄取的营养也刚刚好。如果把苹果丢进榨汁机,放四个也绰绰有余。珍贵的纤维素和营养都被滤掉,只剩下一杯甜水。养生人士在几十秒内一饮而尽并沾沾自喜,却不知几十秒就吞下了四个苹果的糖分。

榨果汁至少可以手动控制数量,喝瓶装饮和碳酸汽水的人绝对逃不过摄入糖过多的宿命。

据浙江教科频道调查,一瓶冰红茶含有12块方糖(54克),一瓶橙汁含有10块方糖(45克)。如果喝一瓶600ml的可乐,相当于整整两天不用吃糖。

喝饮料时牙齿全部泡在糖水里,易引发龋齿。17岁的美国肯塔基州少年每天喝四五瓶“激浪”饮料,一口烂牙触目惊心。手术时麻醉剂因牙齿感染而失效,他疼得涕泗横流。

可能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傻到每天喝四五瓶饮料,仔细回想一下早餐的加糖豆浆,午餐后的卡布奇诺,晚餐点外卖附赠的小盒桃汁,还有当夜宵的热可可,糖分好像也很可观了。

这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法毒品”,而你几乎每天都食用过量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再有一项就是炒菜里的糖。

大厨常说“糖调百味”,中华料理之所以能傲视全球,很大程度上得以于糖的加持。

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每份25~30克糖;红烧肉40~50克糖;九转大肠甚至要加50~60克,无锡排骨每份75克糖。 就连一勺番茄酱中都含有4克左右的白砂糖。

炒肉时加糖不仅是为了增加甜味,瘦肉、脂肪再加上糖,鲜亮的颜色和浓汁厚味都齐全了。肉汁翻滚咕嘟着,焦化的糖将肉渗得红亮,一缕肉香和独特的焦糖味钻入鼻孔。

吃下一桌菜的你赞不绝口。作为头号功臣的糖,听不到你的溢美之词;酒足饭饱的你,也看不到过量的糖化作了你身体的一部分。

零食和甜品中也暗含危机。

作为能量来源和幸福化身,很少有人能抵抗得住它的诱惑。在办公室里你经常会看到,A正撕开话梅蜜饯的包装,B接过同事递来的马卡龙糕点,C吸了一口芝士奶盖茶,D推门而入,举着刚从便利店买来的草莓冰激凌。

当味觉陷入盛大的狂欢,谁也不会想起一根雪糕含糖20克、几块小甜饼含糖10克,冻酸奶含有11勺糖这些枯燥的数字。

然而过多的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削弱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皮肤过早出现皱纹和变得松弛。

这对于爱吃甜品的女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当某天你震惊地发现自己光滑的脸上出现一条浅纹,或许才会后知后觉回想起那些被糖支配的下午茶时光。

这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法毒品”,而你几乎每天都食用过量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人类爱吃甜是宿命

“嗯……如果非要戒糖,那我吃巧克力好了。”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停不下爱吃甜的嘴。

糖在控制我们,吃得越多就越想吃。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大脑中会让人感到愉快、并且与上瘾行为有关的多巴胺在作祟。

眼前一杯鲜黄的芒果奶昔,视觉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强烈的欲望怂恿你喝下去。舌尖触碰甜味,大脑释放的内啡肽让你觉得幸福感爆棚。奶昔下肚,满足感渐渐幻灭,于是大脑再次释放多巴胺,传递想吃甜的欲望,向你讨要更多的糖。

于是刚喝完奶昔的你, 又欢快地吃了一块黑森林蛋糕。

猜猜还有什么会引导大脑分泌多巴胺?——恋爱,吸烟,还有毒品。

吸毒违法,高糖食物却唾手可得。

美国权威专家曾在《自然》杂志上提出,糖好比另一种烟草,摄入多了如慢性自杀,长期高糖饮食会短寿10年。

过去一个世纪,食品行业一直在增加食品配方里的糖分,特别是最近三十年。因为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人们购买得更多了。

从某种意义说,糖引发了物质主义。

食品生产商极少提醒消费者:吃太多糖容易上瘾且有危害。如果他们真的发出忠告,对于自己无疑是灭顶之灾。

好在食品商标成分表上会写明食物的成分含量。虽然99%的人绝对会像安装APP时跳过《用户须知》那样忽略它。但你有权利知道自己肚子里吃进了什么东西。

除去成分表上显而易见的白砂糖,蔗糖、麦芽糖等,另有一些从字面上不容易被识别的“隐形糖”。如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玉米糖浆等。常被当作减肥餐的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含糖数量其实不少。

别以为食物上有“无糖”标注就高枕无忧,经上海市消保委检测,20件标注“无糖”的奶茶全不符合标准。商家解释说,无糖是制作过程中不再格外加糖。事实上,100ml液体/固体中的糖含量低于5g才能称之为无糖。

这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法毒品”,而你几乎每天都食用过量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人生来嗜甜,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口食物是清甜的母乳,早期也曾从大自然馈赠的天然蜂蜜中尝到甜头。后来学会从植物中提取麦芽糖和蔗糖。随着文明的发展以及更庞大人口对于甜的渴求,糖料作物的种植伴随着战争和贸易扩张开来,并在人类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巴西人从市场为孩子买来从美国进口的棒棒糖,却不知优雅浓密的甜味就来自自己所亲手种植的甘蔗。” 社会资源和地位的不平等,加上工业食品的兴起,使得糖变成一种更加有利可图的商品、以及人类食用最广泛的食品之一。

甜度高,价格低廉的糖深切地融入我们的生活。现代人的膳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依赖糖,然而人类的物种进化程度,远远赶不上工业文明社会的发展速度。实验表明,过度吃糖两个月后,Damon从最健康的20%人群变成了最不健康的10%。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心甘情愿地在甜蜜的气息里被牢牢控制。

生活已经很苦了,哪能不吃糖?这恰恰让被糖迷醉的人们更加昏沉。

这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法毒品”,而你几乎每天都食用过量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一点可能会有用的小建议

多吃食物,少吃食品——与其灌一瓶甜味饮料,不如直接喝白开水。与其喝鲜榨果汁,不如直接啃水果。

每周至少有一天少吃人工甜食——不论是糖、盐还是其他,人工食品带来过度的味觉快感正在一点点腐蚀和人体天然的感官和机能。刚开始少吃可能会很艰难,但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新鲜的食材又重新焕发出浓郁的美味。

不要谈糖色变——即使是健康专家,也会吃糕点和巧克力。正常的人体需要摄入糖分作为能量来源,馋嘴时也无需过分克制,但一定要适量。

食品不分好坏,关键在于如何搭配和适量食用。真正快乐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计算热量和担忧体重上。

从容享受糖的美味,也学会明智地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