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博会探营:用光纤传感定位隧道被困人员,精度30米内

上海工博会探营:用光纤传感定位隧道被困人员,精度30米内

该系统是在隧道内布设加强光缆,对各种微弱振动引起光缆任意位置产生的微小光程差进行检测。通过专用软件对信号进行分析,可实现自动报警及被困人员位置的准确定位。

有“中国装备制造业第一大展”之称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第16届)于11月4日至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工博会历来的重头戏,高校展区将展示一系列民生高科技产品,如污染预警溯源仪、生物3D打印机、抗衰老化妆品等。

高校展区主办方上海市教委告诉澎湃新闻,今年参展高校达69所,其中外地高校43所,在沪高校17所,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南京大学、武大、华中科大、西安交大、同济等全国知名高校都会现身展区。此外,9所境外高校前来参展。

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全光纤隧道(坑道)事故人员辅助救援系统即将亮相本届工博会。在坑道或隧道内发生灾害时,该救援系统可实现最远直线距离300公里的全光纤传感,检测幸存人员的求救信号、定位人员被困位置甚至实现被困人员语音的单向传递。目前该救援系统已在山西大同唐山沟煤矿中进行试点应用。

该救援系统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是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利用光纤弹光效应,将原本用于通讯的光缆直接作为传感缆使用。该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在隧道内布设加强光缆,对各种微弱振动引起光缆任意位置产生的微小光程差进行检测。通过专用软件对信号的智能化分析,可实现自动报警及被困人员位置的准确定位。

目前,国内外隧道或坑道事故紧急救援采用的搜索技术设备包括光学生命探测仪、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但这些设备在应用时存在搜索距离短、无法与被困人员通讯的缺陷。而在矿井下常用的定位系统使用的电磁类传感器,有易受电磁干扰、易燃易爆、在透水等情况下易失效和造价高昂等局限。

复旦光纤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全光纤隧道(坑道)事故人员辅助救援系统使用通信光缆作为传感器,可按照隧道或坑道内具体的复杂形状进行灵活布设,实现远距离信号传输;在井下部分只有光缆,本身无需供电、无电磁辐射、可在积水、潮湿等环境长期工作,因此在发生灾害的恶劣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本质安全性。

该课题组介绍,唐山沟煤矿试点使用的巷道长度为2.3公里。实地测试表明,通过敲击光缆,系统可实现单点和多点同时人员定位,定位精度在30米范围内;被困人员还可以利用敲击编码的方式实现与外部实时通讯。目前,该救援系统目前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在形成产品和后续开发上,性价比优于进口设备。

上海市教委介绍,今年经各所高校遴选申报并确定参展的项目为670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一等奖以上的重大技术成果项目61项,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应用性强、可转化产业化的项目609项。

延伸阅读:



《2015-2019年全球光纤传感器市场》

《3D成像和传感-2017版》

《红外LED和激光器技术、应用和产业趋势》

上海工博会探营:用光纤传感定位隧道被困人员,精度30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