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一个“坑爹”:给“抗日神剧”中的“神器”揭老底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一个比一个“坑爹”:给“抗日神剧”中的“神器”揭老底》,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傻大方资讯 http:///

正文开始:

随着近些年来“抗日神剧”的热播,九二式重机枪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没少刷存在。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种机枪其实根本就不是啥日本原创产品。把九二式重机枪分解之后,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该枪的设计几乎是法国“哈奇开斯”机枪的翻版。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不好好“克隆”法国的原始设计,非要把外观改得面目全非?据说是因为日本人信奉这样一个逻辑:外观不同代表设计不同,设计不同代表结构不同,结构不同代表比别人的好——这种堪称奇葩的思维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吐槽才好。要知道,在二战期间各国使用的重机枪中,九二式一举创下火力持续性最差、结构重量最高、故障率最高三项纪录,实在不知道日本人为什么对这东西如此有信心。

■“山寨”自“哈奇开斯”的九二式在外观上刻意与原型有所差别,但这并没实现“性能比别人好”的目标

那么,日本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兵器呢?有。二战期间日军的主力手枪南部十四式,也就是在我国臭名昭著的“王八盒子”,就是一款“身土不二”的日式轻武器。然而,偏偏是纯正的“日本血统”,要了南部十四式的亲命——这种手枪差到了什么程度?有种不无讽刺的说法称“用南部手枪自杀都不会成功”。一般认为,南部十四式手枪击针过脆、易损,击发力度不足,同时由于扳机设计问题容易走火。更要命的是,南部十四式使用的8毫米手枪弹号称是二战期间杀伤力最差的手枪弹,根据我军敌后武工队人员的作战记录,这种子弹甚至连木头门都打不穿。大概是被自主开发的手枪搞出了心理阴影,战后的日本自卫队使用的手枪清一色为舶来品——早期使用美制M1911A1手枪,后换装仿制瑞士P220的9毫米自动手枪。

■虽然是二战期间日军的主力手枪型号,但南部十四式仍被冠以“自杀都不能成功”的恶名

另外一款日本自主设计的轻武器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即我国军民所熟知的“歪把子”,其实也是一种类似“哈奇开斯”结构的机枪),也把日本人坑得不浅。与“抗日神剧”中开了无限子弹外挂的形象不同,现实中的“歪把子”由于采用步枪弹夹供弹,因此事实上火力持续性极差、需要机枪副射手连续不停地向漏斗里压弹才能保证连续射击。更要命的是,“歪把子”对于天气条件十分敏感,温度、湿度稍有不合适便会宣布罢工。这种机枪的设计是如此糟糕,甚至于连武器严重短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于“歪把子”都看不上眼,经常将缴获的“歪把子”交给地方游击队,而自己却把膛线都快打秃了的ZB26当宝贝。在见识了中国军队装备的ZB26轻机枪之后,日本立刻于1936年起采用与其类似的九六式和九九式机枪(二者结构相同,仅口径不同)。

■设计怪异、性能坑爹的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轻兵器领域一直有着严重的“死脑瓜筋”。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对于白刃战有着堪称“执念”的偏爱,结果就是不但三八式、九九式步枪配备了当时堪称世界最长的刺刀,连九六式机枪、九九式机枪和百式冲锋枪也都装配了刺刀。平心而论,这几款轻兵器在设计上没什么问题(除了8毫米手枪弹继续坑害百式冲锋枪),但为冲锋枪配装刺刀后原本轻便的冲锋枪长度、重量都增加不少,明显提升了使用难度;而机枪作为支援火力,本来就没什么机会和敌方进行近距离接触(如果机枪都到了拼刺刀的距离,估计机枪手早就被打成筛子了),刺刀完全就是个没什么用的玩意。

■百式冲锋枪在设计上没有太大问题,但不知为何日本人执意要给它装上刺刀,结果导致携行和使用上的不便

其实,二战期间的日军并非没有合格的轻兵器,比如著名的“三八大盖”(有坂三八式步枪)口碑就不错,从中国的各派抗日武装到战北美的轻兵器收藏家都对该枪的设计给予好评。另外,作为面杀伤武器的八九式掷弹筒也是一种性能说得过去的武器。奈何瑜不掩瑕,个别武器的出色,没法掩盖日本轻兵器整体上的失败——这从侧面折射出二战期间日本外强中干的实际情况。轻兵器虽小,但往往很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机械设计制造水准和材料技术水准。毋庸置疑,至少在这两个领域,二战期间的日本只能算是“将军中的矮子”。

更多军事文章请关注军机图微信公众号:军机图

赞赏

人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一个比一个“坑爹”:给“抗日神剧”中的“神器”揭老底》,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傻大方资讯 http:///

正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