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啥,谁还没个拖延症,但然后呢?



我们都以为拖延只是懒,却没想过这背后也与经济和理财有关,我最近一期在《嘉人》上的专栏,就来聊聊拖延症你不知道的那一面。

怕啥,谁还没个拖延症,但然后呢?

本文首发于《嘉人》10月刊

我毕业后一直在金融机构工作,直到后来创业做理财教育,成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习惯了数字化表格化的思维逻辑,对项目的过程控制进度,准时提交工作结果这样的工作状态。

 

自从开始在嘉人杂志写专栏,我却陷入了以前没有过的不适应。

每月定好的截稿期是提前就知道的,明明就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选题、思考、动笔、完善、交稿,可却总是事到临头,才开始写稿,在最后截稿日那天交付。

到了下一个月,又陷入这样的循环。

 

难道我也患上了传说中的拖延症?

 

怕啥,谁还没个拖延症,但然后呢?

仔细想想,其实生活中我是个颇为自律的人。可即便如此,我也有一直想做,但却始终没有开始的事情。

比如为了出行更便捷,我一直想抽时间学车。可这件事情我喊了2年多,却迟迟没有开始,连去驾校报名的动作都从未做过。

 

经济学一直在强调追求效率,而拖延显然对效率无益。可我们为什么还会拖延呢?

于是我打开网页,搜索了关键词拖延症。跳出来第一条就是,拖延症怎么办?看来大家都为此困扰不已。

 

怕啥,谁还没个拖延症,但然后呢?

有个故事可以安慰到你我。

多年前,美国一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面对了一个极其简单的任务:他当时在印度常驻出差,有个同事来看他,在他住处落下了一箱衣服。

乔治想把衣服给同事寄回去,可是印度当时的体系很拖沓,这件事也许会耽误他一些时间。于是他一周又一周地推迟这件事,他多次在待办事项上写上了他要出去邮寄包裹这件事,但他始终没去做。

猜猜他花了多久才最后完成这件事?

八个月。是的,他拖延了八个月,最后是因为他的另一位同事需要邮寄东西,他才把自己的包裹交付出去。

日后这位经济学家写了著名的论文《拖延和顺从》,从此将拖延症引入了学术讨论范围。各位专家们也从很多角度讨论了拖延症的原因与应对方式。

 

其中对普通人比较有用的是,行为经济学中提供的双曲贴现模型中,有一个点叫“时间贴现”。讲的就是个人对事件的价值估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会下降的心理现象。

 

简单说来就是,面对两种选择,一种是报酬较多却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获得,一种是报酬较少却能较早获得,人会往往不理智地选择后者。

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也会倾向于选择去做一些即时满足的事情,而不去做一些更重要却见效很慢的事情。于是,拖延症便形成了。

 

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拖延行为,从小孩子的棉花糖试验,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因为拖延症而不做的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比如体检、健身、阅读、吃药等等),拖延在很多时候都阻碍了我们过上我们理想中的生活。

 

看完这些后,我给自己设立了一些方法,来解决我的拖延问题。

01 

任务分解

我们往往只有一个抽象的目标,比如我要减肥,我要学会开车,我要写完我的专栏等。

对目标做简单的任务分解,其实能让我们更好地向目标前进。以减肥为例,减掉10斤的目标特别抽象,往往我们开始了没几天就放弃。不如改成每顿迟到三分之二饱,每天走12000步这样切实可行的任务分解。

怕啥,谁还没个拖延症,但然后呢?

02

设立补给站

跑过或者看过马拉松比赛的人都知道,在漫长的42公里多的路上,会分时段有补给站提供跑者。

我们在实现长远目标时,也可以给自己一些即时反馈作为鼓励。例如优秀的健身教练会告诉你,减肥过程中适当地给自己设置欺骗日(cheat day),会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怕啥,谁还没个拖延症,但然后呢?

03 

分清目标和愿望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目标是可执行可达到的。

而愿望,往往可以异想天开,天马行空。

别把心里的愿望当成了目标,那可能只能让你我陷入沮丧,永远到达不了了。

怕啥,谁还没个拖延症,但然后呢?

有句话是,我们都夸大了一年时间能发生的改变,而低估了五年时间的力量。

相信我们都能慢慢地接近我们的目标。

而如果拖延症实在控制不了呢,也可以暂时放过自己,接纳我们原本的样子。

 

毕竟,我写完这篇专栏的时候,又到了截稿日了。

怕啥,谁还没个拖延症,但然后呢?

来留言聊聊你有没有拖延症,又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吧。

如果觉得文章有消解你拖延的焦虑,也记得给我们点个赞哦~

怕啥,谁还没个拖延症,但然后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开启理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