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的三大必然——感知、智能、屏读

“智慧工地”的三大必然——感知、智能、屏读
“智慧工地”的三大必然——感知、智能、屏读


最近笔者去美丽宜人的成都参加了2017年工程管理分会暨国际会议,期间,听了不少学者、大咖谈施工管理,也有不少与智慧工地相关的报告。下面小万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智慧工地的未来发展。

“智慧工地”的三大必然——感知、智能、屏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认为,智慧工地的未来发展的3种必然——感知、智能、屏读。“必然”概念,引用于K.K的2016新书《必然》,这里所说的必然,只是一种趋势,而并不是绝对,比如装配式建筑是必然,但做装配式建筑的任何一家企业却不是必然。

感知 Cognrfying |

“感知”指的是具有感知能力。如今的智慧工地已经实现了一些基础的知化功能。例如:

环境监测,这是工地对现场环境的感知能力;

监控系统,如同工地的视觉网络,俯瞰工地的每一个角落;

人、机定位,是工地对人员和机械的定位感知;

未来的智慧工地必将是一个越来越“感知”的工地,就像一张铺开的神经网络,遍布在工地的各个角落,感知工地的没一点触动。

感知的趋势将有三个特点,分别是感知的能力变强、感知成本变低、感知的稳定性增强。

| 智能 Intelligent |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具有认知能力,智慧工地+人工智能是未来的一个必然。

智慧工地仅仅实现了“感知”还远远不够,感知的意义是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必将是要进行大量的处理。能够运用好这些数据做出分析决策才有用,而不仅仅是查看数据和存储数据。

“智能”是指工地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通过摄像头“眼睛”她不仅能看到工地上的大事小事,而且还能判断出来工人在做什么,工人靠近了危险源,那么这台有意识的大脑就会提醒工人;

场地布置怎么做?放飞一架无人机,采集图像,让电子大脑自动计算、反复模拟出最优的场地布置;

工期安排还用人来做吗?NO,NO,NO,你以为比人工智能还考虑的多,人、材、机、天气等众多因素统统让人工智能考虑,管理人员只需应对突发状况即可。

未来的智慧工地很多工作都将会被机器替代,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人类和机器的关系,工作可以分成了四类:

1. 人类能干,但机器人会干得更好的工作。这里就不多举例了,实在是太多了;

2. 人类不能干,但机器人可以干的工作。比如,在一小时内生产一千枚螺丝钉。机器人帮我们完成了人类这个物种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

3. 人类想要从事,但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在我们发明了汽车、空调、平板电脑和动画片之前,住在古罗马的人不会想到,他们能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吹着空调就到了雅典。当然,这是之后的事情了,目前工地上的事还是先想着让机器帮人们做吧。

4. 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工业化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大多数基础工作,让我们的吃、穿、住变得很容易,这个时候,人们就会闲下来问问自己,我们还能干什么。在机器的帮助下,人们才能从忙碌状态中托身,追求更有意思的职业。

工地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那么,这会使人工智能的运用增加很大的困难,但也有可能,智慧工地+人工智能将会彻底颠覆工程建造行业。

在未来的智慧工地上,人类和机器之间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人类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给机器人安排任务,这本身就是一项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 屏读 Screening |

从古到今信息的载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屏幕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成为了“屏幕之民”。文字已经从纸张里转移到了各种屏幕的像素当中。屏幕占据了我们的口袋、行李箱、仪表盘、客厅墙壁和大楼的外墙,几乎我们清醒的每个时刻都离不开屏幕。我们进入了一个叫做“屏读”的时代。

工地是也是充斥这各种屏幕。人们的手机、办公电脑、穿戴设备、项目看板、监控室大屏幕等。

施工管理的本质是信息管理。把所有信息管理好了,那么工程的管理也就顺水推舟了。设计信息、施工信息、人员信息、材料信息、机械信息,这些大量的、无处不在的信息,从传统的纸质到屏幕化,正在一点点地改变我们的施工管理。

如今,各种VR、AR、MR技术正在运用到施工中,可以说,这些技术趋势是必然,其实现的方式,如HoloLens不是必然,说不定哪天就停产了,甚至某种技术也不是必然,会被新的技术替代,以更好的迎接“屏读”的趋势。

我们正在改变着信息载体的方式,而这些也正改变着我们。

“智慧工地”的三大必然——感知、智能、屏读

一 个 有 深 度 的 公 众 号

“智慧工地”的三大必然——感知、智能、屏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官方网站 : www.vanjian.com

OurBIM : www.ourbim.com

新浪微博:@万间网络科技

今日头条:@万间科技

知乎:@万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