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文艺微旅行——初中部小记者团探访纺织博物馆
近日,我校五三阳光小记者团成员跟随青岛晚报小记者团一道开启了一场文艺微旅行。开心探秘最带感市集——仓库里的怀旧市集,邂逅有趣摊主,畅聊“甜蜜的理想”,同步探访青岛纺织博物馆,展开解读城市文化名片的研学之旅。
小记者参观感悟
参观青岛纺织博物馆
八年级四班赵振翔
我认为今天确实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活动,也令我感触颇多。
跟随导游走近博物馆,披着爬山虎的水塔,枝繁叶茂而又历史悠久的金桂树和桑葚树,创意咖啡厅等映入眼帘,令人眼目一新,乍一看还真不相信这是原来的国棉五厂。接着我们进入了展厅内部。
内部最大化的保留了场内原来的设施,连脚下踏着的地板都是80多年前的“老古董”。屋顶设计的很科学,有效的保障了工人们的工作环境,避免了工作效率的降低。还有红砖长廊中的消防门,这扇门非常重,而且不能像电动门一样自动关闭,那它在工业1.0的时代是怎样实现防火功能的呢?这里很巧妙的运用到了物理知识。原来这扇门用一根长金属丝拉住,一端挂在了定滑轮上,头上绑着一个铁枰坨拉住门。最巧妙的是,这根金属丝采用的材料熔点很低,所以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它就会自动断掉,然后大门就会顺着滑下去自动关闭,而且再打开时也不用费很大的劲。这精妙的设计,实在是令人称奇。
然后导游就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青岛纺织业历史,青岛一直就与纺织业有着不解之缘:周家家族买下了德华缫丝厂,改名为华新纱厂,这也是国棉九厂的前身;一战时期青岛以工代兵,在华新纱厂训练后把大批劳工送往法国和英国,这同时为中国赢得了战胜国的地位;沈鸿烈焦土抗战等等,我们还认识了纺织业的“巾帼英雄”——郝建秀。这些资料都使我感觉到青岛是个纺织业大城,发展也跟纺织业息息相关。
最后的参观市集是最有趣的,也是个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我们被分成五组,各自去寻找最有创意的摊主。环顾整个市集,每一位摊主都是开开心心的,大家打成一片,彼此没有隔阂,没有距离。大家买的东西也都是个性侧漏:有人卖的是他们“童年时的记忆”,有人卖的是从各个地方收集来的小饰品,有人买精美的植物装饰,也有人买极有创意的手工制品……我们采访了一位最“质朴”的摊主,他卖的全是木制品,每一件都被打磨的很光滑。我们采访后才知道他原来是做电子行业的,但是他突然想到想回到生活,不去过度注意大众的眼光,制造一种安静而且田园般的气氛,这也是他的兴趣发生了变化。他的作品像是中西合璧,充分融入国外设计的同时,也不忘体现中国风的质朴,实用性和美感共存。他还告诉我们,他认为做这种小物件很有意思,而且让他感到幸福。他拿着他的一件手工制品——晾衣架给我们详细讲述它的故事。别看着小小的晾衣架,他先是用电脑做出轮廓,然后制模,浇筑金属部分并雕刻出下面的木质部分,在抛光后进行激光刻印。光是激光刻印他就要辗转周折,去好多地方才能弄出现在的效果。他说的时候脸上略显得意地笑着,我当时就在想:这是不是体现了一种匠心精神呢?和其他摊主一样,他们都是精心制作,用心雕刻,把在做的每一个东西都当成他们手上的艺术品,他们的杰作。
现在回想一下,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性侧漏”的市集,它所表达出来的精神高于市集本身。摊主们在这里追求的是生活,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匠心的精神。与当年的郝建秀以及那无数默默奉献、敬业的工人们一样,也许这就是对“大国工匠”的最好诠释吧。
走进“纺织谷”
九年级六班于筱璐
10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四流南路的“纺织谷”,了解青岛的纺织历史,采访怀旧市场的摊主,分享他们背后的故事,以及对最幸福的生活方式的理解。
首先,小记者们参观了纺织博物馆,一进入纺织博物馆里,便能感受到古代纺织的无穷魅力。青岛纺织工业的发端从德占开始,建立了青岛第一个纺织厂,随后日商相继在青岛开办了九大纱厂。解放以后,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的口号,在青岛建设了国棉十厂,青岛纺织产业一度领先全国,这是青岛纺织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历经百年风雨,铺就了青岛的发展之路。
之后,小记者们分组采访了怀旧市场的各个摊主。“你要喜欢这份工作,要热爱生活,你就不会觉得做这个很辛苦了。”摊主们所认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都是能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此次活动,小记者们不仅能拾起当年的这段历史,重走当年的“上青天”之路,还体会到了摊主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使小记者们不仅放松了身心,还能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 韩国官方认证,秋瓷炫的中国老公这回真的大势了
- 教你个牛肉的简单吃法,确实比猪肉好吃也贵一点,但吃一次就上瘾
- 胡说有理 | 学习如何学习,成为高效率学习者!(一次演讲)
- 紧急通知!诺如病毒来了,六安人请注意!
- 最美的盆景 一盆就是一座房子
- 今年最后一次沪牌拍卖结果:最低成交价92800元
- 用豆浆机也可以做出Q弹的肉冻来!
- 实探!这是张江后花园最新出炉的2个全新盘
- 萝卜丝包子的做法
- 辣椒油怎么做才香,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