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县54岁单身汉受益扶贫政策,住上新房子,找到 另一半

住上新房子

正文开始:

赤城县54岁单身汉受益扶贫政策,住上新房子,找到  另一半

航拍镜头下的张鹿角沟显得十分宁静


赤城县54岁单身汉受益扶贫政策,住上新房子,找到  另一半

站在自家的新房前,面对记者的镜头,村民张宝珠和他的女朋友郑东敏都显得有些羞涩

  法制晚报讯 (记者 李阳煜) 赤城县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东部,东临北京,北靠坝上草原。然而,被誉为“塞外明珠”的赤城县,在2012年却被定为国家重点扶贫县。不过随着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落地,从2014年起赤城县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脱贫。

  2017年9月中旬,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走访赤城县发现,为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政府提供了诸多政策支持并层层把关确保它们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贫困村民申请后要经过村、乡、县等多层审核,能否通过审查还和贫困人员的收入挂钩。

  54岁单身汉 打工带回女朋友 张宝珠住上整洁新房

  张鹿角沟是赤城县的一个贫困村,从赤城县城出发,驱车40分钟,绕过大山,经过一条浅河,便进入了张鹿角沟。这个村子依山而建,民居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半山腰。村里原本有80余户居民,随着年轻人陆续外出谋生,现在只剩下了30余户常住老人。

  9月中旬,山里的气温并不算高。打扮时髦的郑东敏站在路旁,等着她的男友、张鹿角沟村民张宝珠。54岁的张宝珠此前以种地为生,一直没有成家。不过从前几年开始,张宝珠患上了腰部疾病,“腰疼的时候下不了床,还差点去做手术。”

  无法像原来一样拼命种地,张宝珠便改去县城打工赚钱,郑东敏就是他在打工期间认识的女朋友。骑着摩托车带郑东敏到地里看了一圈后,张宝珠带着记者一行回到家中。张宝珠家的新房十分整洁,院里是新铺的水泥地,走进大门迎面是一排三间新房,房子外墙面还覆盖了一层白色瓷砖,显得干净明亮。而在新房旁边,是没有改造的老房子:土坯房、没有门窗,屋顶上长了些杂草……“我家以前的房子就是这样的。”张宝珠指着老房子告诉记者。

  张宝珠说,他家的新房之所以能建成,还要归功于去年县里对贫困户实施的危房改造优惠政策。经过乡政府的调查,收入不高、身体不好的张宝珠获得了一个危房改造名额,“政府给了六千多元补贴,还有专业的公司给我原来的房子做了评估,通过后才盖的新房子。”

  脱真贫真脱贫 政府把关让政策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记者走访了解到, 赤城县把扶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提供了诸多政策支持。张宝珠口中的危房改造工程,便是赤城县扶贫工作惠民政策中的一项。

  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对象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的补助标准每年都会调整,“像2016年新建房子的村民可获得17000元补贴,维修可获得6600元补贴。”赤城县住建局危房改造项目工作人员艾利芳介绍,为了保障公开、公平、公正,贫困村民申请后要经过严格审核。

  “包括危房户初步认定、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和县级核审等,层层把关。对于没有能力申请的村民,村委会还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以保证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艾利芳透露,申请人无论是贫困户、低保户还是残疾人贫困户,都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此外,能否通过审查还和贫困人员的收入挂钩。

  据艾利芳介绍,从2009年危房改造优惠政策实施以来,赤城县已经完成危房改造23000多户。根据张家口市的统一安排,到2020年整个赤城县会完成所有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程,“具体的进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赤城县扶贫办负责人万里城介绍,2012年赤城县被列为国家重点扶贫县,当时全县有440个村被划为贫困村,其余则为小康村。目前,这些贫困村的经济已逐步发展起来。“我们已经在讨论"回头看"政策,对赤城县所有的村子重新进行评估,为下一阶段的精准扶贫做准备。”万里城表示,不管是从前的贫困村还是小康村,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都有机会获得更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返乡青年 学成归来创业致富 赵正才开起汽车美容装饰店

  张鹿角沟有外出打拼的年轻人,也有在外学成后回到家乡做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赵正才就是学成回乡创业的一员。赵正才20岁才从初中毕业,之后考入石家庄一所技校学习汽车修理专业,而他的万余元学费是父亲东拼西凑来的。至今赵正才仍记得离家前父母的嘱咐:“到学校好好学,将来能养活老婆孩子。”

  从技校毕业后,赵正才先来到北京打工,从学徒工干起,积累了全套汽修行业的技能。“打工挣得少,我就想着在北京学了本事,以后单干。”三年多后,赵正才决定回老家创业。靠自己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的近2万元,赵正才在赤城县城开了家汽车美容装饰店。

  起初店里只有赵正才一个人,招待客户、装潢汽车、进货等全是他自己打理。随着生意不断扩大,店里的工人也不断增加。如今赵正才又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店,年收入约二十万元。在县城安家立业后,赵正才也终于有能力照顾父母了。现在他经常开车回张鹿角沟,每次都会给父母带回大量平时他们舍不得吃的菜和肉。

  赵正才说,张鹿角沟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路不好走,村子里唯一的一条主路在雨季时也经常会积水,给村民出行造成不便。“现在我的能力还不够强大,没办法为村子做太多的贡献,将来有机会我想把家乡的路修好,让村民不再为路发愁,让大家像我一样都能走上致富的道路。”

  飞出凤凰 父母支持完成学业 张爱慧外出打拼不忘回馈乡亲

  沿村里唯一一条主干道,从半山腰往山下走十几米,记者一行来到村民郭秀凤和张体明夫妇家。张家的大女儿张爱慧,这几天正好回家里探望父母。1974年出生的张爱慧从16岁便到山外上学,从石家庄一所学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张爱慧先在赤城县做了4年护士,之后又在北京考到了医师执业资格。

  张爱慧告诉记者,当初她要学医时没少被亲戚朋友们说,但父母始终都很支持。“只要孩子愿意上,就算借钱我们也要让孩子念书。”面对外人的质疑,父母这样说。张家有三个孩子,由于家境所限,比张爱慧小一岁的二妹在初二时主动退学外出打工。好在妹妹刻苦努力,如今已成为一建筑公司的资料员。

  在赤城县做护士期间,张爱慧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随后她萌生了到大城市学习的想法。“我觉得年轻人就得有干劲,就要去外面打拼。”到北京后,张爱慧平时在一家超市里做收银员,晚上和休息时就抱着书本学习,2年后便拿到了医师执业资质。现在张爱慧在北京一家社区药店做药剂师,有个幸福的小家庭,儿子已经上初中。

  张鹿角沟多年来一直没有卫生室,村民生病时只能坐几小时的车到县医院。如今每次回家时,张爱慧都会给家人和村民们带一些常用药,也会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从小体弱多病的张爱慧说,她曾经受过太多人的照顾和关怀,希望以后能多回家看看,为村民提供更多帮助。

  安享晚年 高龄老人自给自足 不愿给儿女添麻烦

  张鹿角沟村最靠里的一户住在半山腰上。不大的小院里,住着村民王桂英和她的二儿子、二儿媳。已经90岁高龄的王桂英共有四儿两女,尽管目前和二儿子同住一个院子里,但她始终都是自己买菜做饭,“孩子们都有自个儿的生活,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记者在王桂英家的院子里看到,这里三分之二的面积都铺了水泥地。前几年,王桂英的二儿子郭自忠买了27袋洋灰(水泥)改造了院内地面,这个“大工程”总花费近600元。郭自忠说,明年收入好的话会全铺成水泥地,实在不行他的两个儿子也能帮忙。

  水泥地上堆着两垛玉米,是今年秋收的成果,“家里有十亩地,基本都种植了玉米。”郭自忠告诉记者,按照今年的价格趋势,这些玉米能带来五六千元的收入。

  郭自忠的两个儿子都在北京工作,并且都已经成家立业。尽管提起儿子时一脸骄傲,但郭自忠和母亲一样,也不愿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他们现在都能养家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郭自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