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吹风严管 上市公司“现金贷”成色待考
近日,“现金贷”等网络小额贷款成为上市公司关注重点。仅10月以来,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通过自建、收购等方式切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随着趣店上市引起的对“现金贷”的道德拷问并未结束,监管风向渐趋严格。针对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28日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
“‘现金贷’利润太丰厚,很多公司看他们赚得多也很羡慕。”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表示,引起监管部门警觉是一件好事。
积极入场
趣店上市引起大众关注前,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悄悄潜入网络小额贷款。
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属二三四五。根据二三四五的三季报,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9亿元,同比增长97.59%;扣非后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154.76%。二三四五预计,2017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变动幅度为50%-80%。若剔除子公司股权转让事宜,2017年度净利润变动幅度约为75%-110%。
二三四五在公告中透露,公司业绩变动的原因之一是,公司“2345贷款王”金融科技平台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公告介绍,“2345贷款王”是一款纯移动端APP。
高额收益引起诸多上市公司关注,更多上市公司开始抓紧机会投身其中。10月28日,宝鹰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作为主发起人拟与佛山市联瀛金卡网络有限公司、陈旭共同发起设立佛山市联瀛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4.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90%。
同日,康旗股份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旗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拟与南昌金开资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设立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旗计智能拟出资3亿元,占注册资本的60%。
一位“现金贷”行业从业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现金贷”在小额贷款中门槛最低,获利最快,上市公司小额贷款业务大多会做“现金贷”。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了多个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互联网小额贷款产品,发现大多涉及“现金贷”类产品。
中央财经大学科技与金融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董新义认为,上市公司蜂拥“现金贷”,本身就是一种不理性的经营行为,“看到一个商业模式能赚钱,不管有没有条件就一拥而上,这很危险。”
监管吹风
“现金贷”近期引起大众关注,主要是此类业务背后蕴藏着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监管缺失等诸多风险,上市公司扎堆“现金贷”,对上述风险就不得不防。
10月2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的观点引起市场关注。董新义认为,这是监管层对此前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相关政策的又一次重申。
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
意见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随后,一些地区相继发文要求整顿“现金贷”业务。“‘现金贷’作为金融服务的一种,纳入监管是应该的。”严弘表示,“现金贷”隐含的暴力催收、高利贷等风险已越过法律底线,需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共同梳理找到解决办法,“利用市场化机制,利用监管威慑力量,使其服务向正规化、合法化方向转变”。
董新义认为:“‘现金贷’满足一部分无法直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借款人的需求,存在一定创新的部分,应在加强监管基础上留给优质公司发展空间。”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鹏峰建议,监管可参照英国等国家做法,限制借款人借款总成本上限,防止借债成本无限滚动增加。
“‘现金贷’面临严峻的竞争和转型压力。”石鹏峰表示,“现金贷”具有小额、短期、无场景特点,只是网络消费金融领域一个很小的部分。相关业务因门槛较低,所以竞争相当激烈。预计一年之内,就会出现很大的竞争瓶颈。
石鹏峰说,“对‘现金贷’行业发展来说,所有从业机构要面临转型或重点转移的局面。从小额短期的‘现金贷’,转向消费分期或大额长期贷款,这个转变不太容易。”
上市公司注意到“现金贷”所具备的风险,在相关公告中将经营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提示进行罗列,但是,公司对这些风险到底具体做了多少准备,外界尚不得而知。
来源:中国证券报
- IPO减速!监管再出重拳!一上市公司遭证监会严查!这类个股你要
- 国资委副主任:将加强对国企“走出去”的统筹协调和监管
- “甲醛超标”风波折射监管缺位
- 吹风机和梳子也玩智能化?这些“头”等神器不简单
- 监管丨药房托管让人愤怒,多部门要动手了!
- 监管落地现金贷迎生死大考
- 强制要求办卡 宁夏银川市场监管部门约谈燃气零售企业
- 财政部:积极推进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放管服”改革
- 天啦噜!首家用电吹风做出来的台式虾!居然会有17种口味...
- 踩着借壳红线,国家队也玩监管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