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法如何塑造新时代的“人剑合一”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武器法如何塑造新时代的“人剑合一”》。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武器法如何塑造新时代的“人剑合一”





——“法律与武力”漫谈之五





在武侠世界里,人剑合一是一种至高境界。要练就这样的剑术,除了武士自身的功夫过硬外,还需要一把适合的宝剑,以及精妙的剑法与“口诀”。在人与剑所组成的武术中,剑法与“口诀”成为“黏合剂”。倘若把武力的构成看成是人与武器的结合,那么军事法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提供二者结合的“黏合剂”,塑造新时代的“人剑合一”。





现代国家,规制武器研发、配备、使用的法律规范可称为“武器法”,从规范对象的公共属性看,其可归于一种特殊的“公物法”;就战斗力生成而言,它则如同黏合人与武器的剑法口诀,乃是实现“人剑合一”的重要法则。在前面探讨军人法律制度之后,以战斗力为逻辑线索的军事法体系,自然要进入到对武力构成另一因素——武器的规制地界,去探寻法律与武器的奇妙关系。





哪些东西能够作为武器?这是武器法首要面临的问题。在经历了单纯考量杀伤力的初始阶段之后,法律所蕴含的理性与文明,自然在武器的选择上融入人类的价值判断。一些物质或技术发明,虽然具有极强的杀伤力,但如果违背了人类根本性的价值原则,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则需要法律予以禁止。核武器从产生到使用再到裁减,虽然过程极其曲折复杂,但在国际法与国内法两个层面,都体现出人类规则限制原始暴力的文明取向。一个研发国际法禁止的武器的国家,呈现在文明世界面前的形象是一个危险的国家,也会被视为不文明、没有脱离原初暴力特征的国家。如果把战争视为化解冲突的一种手段,那么战争的目的在于分清胜负、决定权属,而不是以消灭人、制造痛苦为目的。这使得一些令人极度痛苦的武器没有必要,允许研发和使用这类武器的组织,便被文明世界划归到恐怖主义之列。





研发也罢,使用也罢,武器法说到底调整的依然是人与武器的关系,单纯针对武器物质层面的规则不足以构成法律,因为其缺乏基本的权利义务分配。这就回到了本文的开头,优良的武器法应该追求“人剑合一”,既要防止武器失去控制,又要争取人运用武器提升战斗力的最大空间。就此而言,武器法同样蕴含着一种利益的平衡,既要促进武器的发展,提升人对武器的掌握程度;又要限制武器的过度暴力,防范武器控制了人。





在针对伊拉克的“沙漠风暴”中,美军“不到100个小时就取得了胜利”,这是高科技武器带来的深刻变化。在人与武器的结合所构成的武力中,武器的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上升。尤其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战争领域。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军队在发展无人化系统平台,美军、俄军、法军、德军等均装备了具有智能化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的数字化士兵系统,俄罗斯更是雄心勃勃地组建可与人类战士并肩战斗的机器人部队。有人预言,人工智能武器将会是继火药和核武器后“战争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运用,带来许多法律上的挑战。武器还是可控的吗?人与武器的结合是否仍属必要?在未来战场上,随着人工智能和人机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担心出现所谓的“奇点”:人脑再也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不得不把大部分决策权让给智能化机器。面对科技带来的“终结者难题”,武器法必须作出回应。从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到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再到未来的智能化战争,武器深刻改变了战争的模式,塑造了规制战争的法律体系;同时,法律始终在提供一种反思机制,不断塑造人驾驭武器的能力。因为人类始终懂得:“人剑合一”的前提是“人”控制“剑”,绝非相反。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