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我们并非沙漠中孤独的绿洲

马化腾:我们并非沙漠中孤独的绿洲

在“数字生态共同体”中,竞争的目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好的激发创新来解决用户痛点,让整个生态的发展有可持续性。

文 | 高小倩

七年前,腾讯开始举办全球合作伙伴开发者大会,并致力于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没有疆界、开放分享的互联网新生态”。如今,这一生态已经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用马化腾的话来说,“我们的初衷已经渐渐成为现实。”

马化腾认为,过去一年,整个经济社会都迈入了全面数字化的进程。这些变化正重塑着互联网生态,并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片森林”并非沙漠中孤独的绿洲,它植根于更庞大而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在数字化背景下,不同产业和区域的生态之间,开始发生越来越多的关联。它们可能将不再羁于行业、地域等因素带来的条块分割,紧密地交错起来,让跨界地带产生丰富的创新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数字生态共同体”。

10月30日,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开幕之前,马化腾发表了《给合作伙伴的公开信》。在信中,他用“深度融合”、“云化分享”、“智慧连接”、“全用户”、“大内容”、“新科技”、“宽平台”等七大关键词,分享了过去一年对“数字生态共同体”发展的观察和思考:

  • 深度融合:互联网企业将和传统企业进行更深度的融合,线上线下打通成为一体,通俗的说是让技术寻找到可落地的产品,让具体的应用找到技术支持。

  • 云化分享:过去讲“插上电”,现在讲“接入云”,让云化分享源源不断地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工具和能力。通过云化创新,努力实现各行各业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的图景。

  • 智慧链接:腾讯坚持连接。连接,是实现深度融合、云化分享以及未来一切变化的基础,也是提供智慧解决方案的基础。在数字化生态体系中,要做好“心”与“芯”的沟通。

  • 全用户: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在转变为“全用户”平台,数字平台的用户光谱,正在从C 端个人用户迅速拉长到B 端几乎所有商业企业用户、甚至G 端的公共服务机构用户等“全用户”平台。

  • 大内容:海量数字内容的生成与分发正在促成“大内容”。“大”非仅指规模数量和品种类型多,更包括内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内容间交融创新的活跃、内容分发渠道的丰富等。

  • 新科技:腾讯和合作伙伴将一起探索新科技,共同成长为技术的驱动者和贡献者,未来新技术的变革,一定会带来很多重新洗牌的新机会和颠覆性的变革。

  • 宽平台:腾讯致力于打造坚持共生共赢的“宽平台”。在“数字生态共同体”中,竞争的目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好的激发创新来解决用户痛点,让整个生态的发展有可持续性。

  • 最后他讲道,整个实体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是前所未有的。这既让每一个互联网与科技工作者兴奋欣喜,大家有了更多一展身手的机会。同时,这也让我们心怀敬畏:我们越来越需要关注整个互联网生态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万物互联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隐患,也越来越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马化腾:我们并非沙漠中孤独的绿洲

    以下为马化腾《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全文内容:

    各位合作伙伴,大家好!

    从第一届合作伙伴大会到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第七年。起初,我们提出要携手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没有疆界、开放分享的互联网新生态”。去年,大家看到这个新生态已经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可以说,我们的初衷已经渐渐成为现实。

    过去一年,整个经济社会都迈入了全面数字化的进程。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不但开始为各个产业的革新提供源动力,而且逐渐构成新型社会管理的主平台,并为前沿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打造强载体。各行各业的商业企业、公共服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公益机构以及文化创意组织等,都希望搭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快车。

    这些变化正重塑着互联网生态,并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片森林”并非沙漠中孤独的绿洲,它植根于更庞大而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在数字化背景下,不同产业和区域的生态之间,开始发生越来越多的关联。它们可能将不再羁于行业、地域等因素带来的条块分割,紧密地交错起来,让跨界地带产生丰富的创新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数字生态共同体”。

    这无疑将给我们每一个企业乃至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会与发展空间。在这里,我希望用七个关键词来描述最近一年来的观察与思考,跟各位合作伙伴一起分享。下面简要展开,与大家一一探讨:

    深度融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开始由表及里地融入各行各业的全流程,线上线下开始打通成为一体。

    过去几年,“互联网+”项目纷纷落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从简单“触网”,发展到整体“上云”,把全产业流程镶嵌到更为开放的网络中以激发更多创新,并将决策控制建立在流动的实时数据上,以大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

    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认为,中国创新在“上下行”两条路上求索。我粗浅地理解为,一条是技术寻求产品落地,另一条是应用需求找技术支持。

    目前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纵深融合,正是在“上下行”两条路上发力:一条是从线上往线下做,这是多数互联网公司目前倾力而为的方向;另一条是线下大量的传统企业“反攻”线上,无论是商业零售,还是物流交通,甚至是制造业、农业等传统行业,都希望借助数字化实现产业迭代。

    打通线上线下的数字化创新,如今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的地图,更不会是一路坦途。把“上下行”两条路结合起来,让互联网企业与各行各业结伴而行,才是我们穿越路途中那些险峻峡谷的最优选择。

    云化分享

    云在数字时代的重要性,不亚于电在工业时代。作为重要的数字创新模式,“云化”程度体现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深度。

    过去我们说“插上电”,今天我们说“接入云”。云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一种基本需求。我认为,就像“用电量”在工业经济中的指标意义,“用云量”也将成为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还处在数字时代的初始阶段,很多跟云相关的重要事物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比如,电气时代后期出现了计算机,数字时代与之匹敌的发明是什么?我觉得,也许是未来的强人工智能。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三者不离彼此。我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数字时代的图景:各行各业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

    “云化”是数字时代的一种重要创新模式。数据和算力在“边缘”分布还是在“云端”集中,并不互斥,而是相辅相成。

    去年我提过,分享经济就是生产力的云化。换句话说,各种资源和能力只有实现“云化”,才能从“冰块”变成“活水”流动起来,才能真正纳入数字化管理,实现大范围匹配后的精准分配或科学分工。

    通过“云化”创新,数字时代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比如,我们一直有个愿望是,在我们开放平台上,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公司,只要有好的创意,我们就可以帮助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开发上,其他问题不用考虑太多。这个愿望的实现,得益于我们这几年借助“云化分享”的方式,通过腾讯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工具和能力。

    智慧连接

    连接,是所有智慧解决方案的基础。在不同的场景中,连接匹配着不同的智慧解决方案,它依赖生态合作才能实现。

    腾讯多年来一直专注做连接,我们希望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这是实现深度融合、云化分享以及未来一切变化的基础。随着整个实体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我们不但要通过更多的连接减少“信息孤岛”,更需要通过更好的连接来实现沟通协作的持续优化。

    如果未来所有云与端都具有人工智能,那么连接将意味着“心”与“芯”之间的沟通。在数字时代,只有匹配相应智慧解决方案的连接,才能更好地优化“智慧体”之间的沟通协作。

    在不同的场景中,连接匹配着不同的智慧解决方案,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零售等等。连接,不再是一件腾讯自己开发个APP 就能完全搞定的事,它需要我们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以及大量专业服务机构一起,携手打造不同的智慧解决方案。继公众号之后,微信去年与各个领域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小程序,可以说这是我们对智慧连接的又一种探索与尝试。

    最近推出的“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就启用了微信小程序进行智慧连接。这是腾讯、京东以及生态服务机构联手打造的一个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以往我们在电商平台选购商品,在社交媒体里浏览品牌广告,以及在线下门店购物,这些场景都是孤立分割的。消费者、品牌商和零售商之间没有建立跨场景的有效连接,更没有做到线上线下数据、营销方案、会员体系以及物流系统的一体化贯通,难以为消费者进行个性化定制。

    腾讯将把社交平台、内容平台与京东的交易体系全面打通,有望实现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跨场景的智慧连接。这不但能大大提升消费体验,而且将真正赋能商家。它的创新意义将远远超出流量导入的概念。

    全用户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在从“多用户”平台,变成“全用户”平台,它像水电设施一样,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所有个人和组织的基本需求。

    过去一年,腾讯内部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不少内部职能部门,开始变成了生产力部门。例如,负责我们深圳滨海大厦新办公大楼的工程部门,开始将自己的智慧建筑方案输出给贵州等地的开发商。我们开始并不太在意,后来发现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职能部门都能对外输出自己专业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目前外界的市场需求也非常大。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正是在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在从“多用户”平台,转变为“全用户”平台。

    随着实体经济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升级,数目庞大的企业和机构用户正不断Log in 进来,成为数字平台的使用者。数字平台的用户光谱,正在从C 端个人用户迅速拉长到B 端几乎所有商业企业用户、甚至G 端的公共服务机构用户等。由于传统企业、机构等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没有多少可参考的经验。身处数字化前沿的互联网企业,自然成为了第一个可供参照的数字化样本。

    过去,“全用户”平台仅仅局限于像水、电与交通网络这样的基础设施平台。今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越来越凸显出基础设施的特性。随着用户迅速扩容,这对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模式、组织形态和企业责任等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全用户”平台,互联网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会有助于C 端、B 端和G 端等平台用户之间形成更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这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也是未来各种创新的基础。

    例如,传统制造业只有实现动态感知消费者需求,来组织研发、制造和服务,才能实现智能制造。

    再比如,我们帮助成都国税开发小程序,让办税人员通过微信进行在线实名认证,缓解了办税的时候排长队“爆厅”的情况。

    “全用户”平台解决了传统政务服务难以触达“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让C 端用户感受到政务服务的便捷实惠。

    大内容

    无论是消息、短视频等数字资讯产品,还是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和音乐等数字文化产品,海量数字内容的生成与分发正在促成“大内容”战略。

    只有内容足够“大”,才能匹配“全用户”需求。当然“大”并不仅仅指规模数量和品种类型多,更包括内容生成土壤的肥沃、不同内容间交融创新的活跃、内容分发渠道的丰富等。

    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内容将获得更多的生成土壤、交融机会和传播媒介,变得更“大”。“IP”知识产权,作为数字内容的头部力量,也可以看做是数字时代一种重要的过滤器,为普通用户找到相应领域数字内容提供了方便。

    未来各行各业都可能产生自己的IP。它们是各个领域通往数字生态广场的“门和窗”,具有枢纽节点的价值。数字内容是腾讯的核心业务之一。过去几年,我们对泛娱乐生态和IP 打造的探索,正是对“大内容”战略的一种初步尝试。

    对于海量的长尾内容,我们需要更多地借助机器来完成“大内容”的集成与分发。数字内容天然具有流动性,它比线下资源更有优势采用“云化分享”。与其他资源一样,海量集成与大规模分发,能够充分发挥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数字生态基础设施的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会替代许多人力,但它需要既理解用户,也理解内容,才能完成最优的个性化匹配,从而解决内容的无限膨胀与用户的有限注意力之间的矛盾。当然,机器要成为足够理想的过滤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科技

    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今天都在强调自己的科技属性。这不仅仅是口号,因为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将可能改变现有的行业格局。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面前,各个传统企业都开始招募大量的技术人员。这既是为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为了应对未来颠覆性技术可能带来的威胁。

    今天,软件、硬件和服务三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甚至在融为一体。未来“科技企业”的称谓不再是TMT 公司专享。

    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都需要借助数字化升级成为科技企业,每一家企业都希望掌握新技术这个战略制高点,因为其科技属性的强弱,决定着未来竞争力的大小。未来新技术的变革,一定会带来很多重新洗牌的机会。

    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扮演技术跟随者与借鉴者,但今天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没有多少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我们需要逐渐成为技术的驱动者和贡献者,通过持续创新来开辟前路。

    过去一年,腾讯在新技术领域加码投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在各业务研发团队之外,成立了公司级的AI Lab,并在美国西雅图设立首个海外实验室。同时我们的众创空间和AI 加速器也开始走向海外,希望携手海外高科技创业企业共同成长。

    作为产业一线的工作者,我们深感,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与国内教育科研机构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需要更重视基础和前沿科学的研究,更需要发展创新产学研体系。

    近几年,腾讯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今年我们合办了“清华-青腾未来科技学堂”,正是希望帮助国内创业企业了解前沿科技,同时探索创新产学研生态。

    宽平台

    如果说“窄平台”遵从零和博弈,那么“宽平台”会坚持共生共赢。在“数字生态共同体”中,大家的命运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倡导共生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尽管现状并不理想,我们仍然期望一步步往这个方向走。

    我在公司内鼓励大家要有运动员精神,不断拼搏,力争上游。但运动员之间不是只有竞争。在需要组队比赛时,互相竞争的运动员会成为紧密合作的队友,一起配合打出精彩的比赛。

    很多时候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无论是企业内,还是企业外,今天我们在“数字生态共同体”中都需要有足够大包容力的“宽平台”。

    平台型生态企业,作为基础设施提供者,在“数字创新共同体”中承担着更大责任。

    例如,一方面我们肯定希望越多人用我们的云越好;但另一方面,云和电一样都是基础设施,如果电网只有一家供电会有很大风险,我停你也停了,这样肯定不好。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包容“另一种选择”的存在,因为用户比竞争更重要。

    腾讯即将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及全方位的平台能力,为广大商家提供一个更为包容、创新和具有可持续性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持续地赋能广大品牌商、线下零售平台以及商业地产等相关机构。

    我们希望通过真正让商家拥有自主运营流量与粉丝的能力,破除目前零售行业中的“窄平台”规则,帮助大家从“二选一”的困境中走出来,为数字化转型中的零售生态开拓更大的蓝海。

    同样,数字经济的发展让跨地域的协作创新产生了更多可能。比如今年我多次谈到的粤港澳大湾区,也需要采用“宽平台”思维来鼓励协作创新,过去大家之间有竞争,现在更需要握成一个拳头去向全球要市场、要人才,共同把数字科技的创新生态做大。

    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的发展,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或组织都通过数字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生活、生产以及各种生命活动都交织在一起。我们在这个“数字生态共同体”中命运与共。

    我想,在这个“共同体”中,竞争的目标并不是要你死我活,而是更好地激发创新来解决用户痛点,让整个生态更有可持续性。

    我相信,自己对这些新变化的认识还处于非常初始的阶段。

    整个实体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是前所未有的。这既让每一个互联网与科技工作者兴奋欣喜,大家有了更多一展身手的机会。同时,这也让我们心怀敬畏:我们越来越需要关注整个互联网生态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万物互联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隐患,也越来越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谢谢大家!

    马化腾:我们并非沙漠中孤独的绿洲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马化腾:我们并非沙漠中孤独的绿洲

    双十一之前,马云主演了一部20分钟的太极“电影”

    马化腾:我们并非沙漠中孤独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