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痴迷保健品10年花30万 瘦骨嶙峋身体孱弱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老两口痴迷保健品10年花30万 瘦骨嶙峋身体孱弱》,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老两口痴迷保健品,10年花费30万(百姓关注)
山东省威海市的刘女士和丛先生70多岁了。退休后的10年间,他们一直坚持买保健品,已经花费了30万元。令人遗憾的是,这对老夫妻瘦骨嶙峋、身体孱弱。
觉得 “有效”痴心不改, 10年间就认这个牌子
老两口吃的保健品来自东北一个大城市的某品牌,初次接触是在2004年。
“当时这家公司的业务员找到我们俩,说他们的东西哪里也买不着,都是直销的,保证都是真的。”丛先生说,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一度感到浑身无力。“那个业务员就跟我说,吃了他们的核酸胶囊,糖尿病症状就能缓解。”接连吃了几个月的核酸胶囊,加上降糖药的控制,没过几个月,他的糖尿病症状确实减轻了不少。
尝到了“甜头”,两口子开始对该保健品深信不疑,认为能包治百病,并且只认准这个牌子的。“刚开始那家公司的产品种类还不多,就是核酸,一年也就花个一两万元,后来又生产出了蜂胶等很多种,还有各种保健器械。”刘女士说,老两口作为该公司业务员的“明星客户”,一有新产品,就会在第一时间被告知,老两口就会如数掏钱。
“我们有时候也觉得不需要那么多保健品,但人家说了一场,也不好推辞。”刘女士说。随着购买产品种类的增多,他们从最初年花费一两万元,到最近几年每年四五万元。“一瓶60粒的药最便宜要180块,一天我自己就吃5粒。”粗略计算一下,两口子这些年吃的保健品,花费接近30万元。
除了各种口服保健品,该品牌的净水器、矿石被子、空气净化器、含硒的面粉等,老人家里应有尽有。
把业务员当孩子, 反而疏远自己的儿女
“有些保健品有效果,很可能是因为里面有西药成分,吃了当然有效果啊,但父母不认可我说的,非说就是保健品有效果!”提起老两口买保健品的事,儿子气不打一处来。因为这事,他和父母几次三番发生争执,最后都不欢而散。
去年4月,老两口又一口气买了8000元的保健品,还获得了去参观工厂的机会。“他们说全国各地去参观的老人共有25000多人,都是免费去的,人家有这么雄厚的实力,绝对不会骗人的。”参观回来后,两人更坚定了对这个品牌的信赖。
那之后要买这家公司的产品,就得买卡消费,有15000元的,还有15800元的,先充钱再消费。丛先生说,虽然觉得不太合理,但两口子还是购买了一张15800元的卡。
“人家业务员也很好,年前我们买卡差5800元,业务员说先给我们垫付着,人家对咱就像自己的孩子似的。”刘女士说,一有什么事给业务员挂个电话,人家就来帮忙了,感觉很亲切。
“有效”是安慰剂效应,或许是心理错觉
据悉,老两口现在每月退休金加起来有7000余元,但因为买保健品,钱总是接不上茬,手头挺紧巴。
老两口有3个孩子。对孩子们来说,因父母长期对保健品痴迷,让他们很头疼。
“我们不指望老人给我们钱,但他们成天吃这么多不知道好坏的东西,花这么多钱。”老两口的女儿丛女士说,“我们反对了10多年了,他们一直不听。”
丛女士告诉我们,架也吵了,气也生了,时间长了,却说不动两位老人,说急了他们会反驳说花的是自己的退休金。无奈之下,儿女对父母购买保健品的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效”是安慰剂效应,或许是心理错觉。对于丛先生夫妇频繁购买保健品的行为,我们咨询了威海某医院心理治疗师朱红梅。
据她介绍,到了一定岁数,老人都想着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不给子女添负担。
朱红梅认为,“很多老年人服用保健品之后都会有病情好转的感觉。我们曾经为此做过实验,这是安慰剂效应。所谓的安慰剂效应,就是病人在潜意识里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后,就可能会产生病情好转的错觉,但这只是错觉,并没有实际减轻病患对健康的影响。”
山东威海市 陶遵臣 刘金虎
- 别再费心思怎样购买保健品了,其实这10种食物是天然营养品
- 退休大爷“痴迷”上发明创造 两年多发明15项专利
- 这些保健品你还在给父母买吗? 总局通告这些保健食品宣传广告有
- 民警和医护人员将昏迷老两口抬上救护车。警方供图
- 心理学老教授掷40万买保健品 悟套路写防骗真经
- 老人捡食遗弃“保健品”?成都食药监局:将对丢弃者追责
- 老人想买便宜老花镜 被网约车带走要求买高价保健品
- 保健品销售口诀,帮你业绩暴涨3万+!!!
- 团伙制售假冒保健品 老板怕出人命边试吃边生产
- 因父母深陷保健品骗局 男子成立公司防老人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