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广告行业再现丑闻,朝阳产业缘何绯闻不断

近日,再次惊闻一个OTT广告丑闻,“老司机”据业内可靠人士透漏,广汽菲克旗下品牌克莱斯勒刚刚经历了紧锣密鼓的宣传期,某家以公关业务知名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收获了该项目的OTT广告代理,份额高达数百万。这本是一件好事,代表着品牌客户对OTT广告行业的认可和支持,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该公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公然造假,少量下单,其余全部为虚假流量。而刷量的幅度高达数倍。另据悉,此项目各执行媒体资源方均未开具《投放数量证明》。



OTT广告行业再现丑闻,朝阳产业缘何绯闻不断

代理商靠流量掺假,明亏暗盈的作法肯定是自封前路;但仅为博取资本眼球,损害行业利益之举也不会是长久之策。恶性的低价竞争,既伤害了广告主,也伤害了媒体资源方,对OTT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



千万大标、王老吉、20元破发、流量造假……已经成为OTT广告圈的几大热词。这样的"牟利"方式,即使能在已经如火如荼的OTT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但鲜血淋淋的争斗必然让OTT进入一个混乱无序的恶意竞争局面,让后续发展步履维艰。只是,这对OTT市场的伤害,谁来买单?这样的乱象为何愈演愈烈,无人制止?

OTT广告行业再现丑闻,朝阳产业缘何绯闻不断

“老司机”首先为大家普及一下基础知识,OTT行业的生态主要由四类公司构成:广告主、代理公司、媒体资源方(即各大智能电视机厂商)和第三方监测公司。代理方的刷量行为,控制了自身的投放成本,获取了高额利润,进而厂商收到的投放金额必然会大打折扣。而广告主的投放也会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克莱斯勒并非第一次投放OTT广告,为什么这次能让该项目顺利收官呢?着实让人费解。

既使每一个成功媒体形态的发展都会伴随着变革与修正的痛苦,但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如此的造假行为让老司机们表示也看不懂。OTT行业的未来,不仅需要处在生态链上的每一环节的个体自我约束,还需要行业相关部门的监管才能有序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