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工作赚钱、女性回归家庭,这样到底不好在哪里

男性工作赚钱、女性回归家庭,这样到底不好在哪里

来源:《女性贫困》

说起当下日本社会的不婚、少子风潮,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随着都市生活的发展,年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个体化的生活。尤其是对于职业女性来说,这意味着在经济独立前提下发展自我的可能。书评君前不久曾经推送过《不买房、不结婚、不生育,因为他们怕输》,文中提及日本电视剧《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正如其片名所提示的,“不婚”意味着主体性和选择自由。总而言之,它虽然让人口呈现出危机,但却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征之一。

但这或许只是一部分的事实。NHK在2014年制作过一组名为《女性贫困》的特别节目,采访和记录了多位贫困女性的生活。从中我们看到,在早已进入发达社会的日本,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在困窘的状态中——而这些人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女性,尤其是独自带着孩子的女性。她们因不同原因无法得到丈夫的供养,但又因女性或母亲的身份,难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因此将贫困“代际传递”给下一代。

在日本,虽然早早完成了近现代化,但女性一旦结婚便回归家庭不再工作,依然是被默认的传统。这种男性工作赚钱、女性照顾家庭的模式,暗藏着怎样的危机?在哪些情况会导致女性陷入贫困?在经济发展连续颓势的日本,它所影响的其实远不止是女性。

中国与日本的情况虽大不相同,但在中国城市中,出于种种原因,全职主妇目前正在变多而不是相反,女性所面临的职业与家庭的选择与困境更是时刻存在。所以,在书中和节目中的那些日本女性的生活和命运,对我们恐怕也不无启示。

曾经稳定的家庭可能一夕改变

人们很少会把“年轻女性”与“贫困”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对于女性来说,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六岁,正是人生最为耀眼的一段时光。外表光鲜靓丽,大部分人几年后就会结婚并过上安稳的日子——人们都有这种感觉。从这种感觉出发,一般都认为年轻女性与“贫困”是最不沾边的人群。

正因如此,年轻女性的贫困是一种“看不见的贫困”。日本NHK电视台对于在年轻女性中日益严重的经济贫困进行了采访,并于2014年1月在节目中以《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为题播出。她们有的是虽然正值青春,却因为贫困而不想结婚生子,有的是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单身妈妈,因为精神上和金钱上都是孤立无援,所以偶尔会担心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

不过,她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虽然经济拮据,但在服装和发型上却颇下工夫,因此乍看上去跟普通女性没什么两样,完全想象不出她们生活贫困。

比如第一个故事主人公十九岁的友美,她的爸爸在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去世,现在她和年过四十的母亲以及两个妹妹,一家四口住在政府公租房里。据说友美的母亲在煤气公司的客服中心工作。但是她有慢性病,时而会因身体不适而卧床不起。因此家里收入不稳定、生活窘迫。为此友美所有的学费都要靠自己,上了函授高中后,友美就已经开始到便利店打工挣钱。每月5万日元的收入除了支付自己的饭费、电话费和学杂费等,还会拿出一万日元贴补家用,替妹妹交电话费或借钱给母亲。在家里,作为长女的她也是主要劳动力。上学、打工、干家务的轮番作战让她体力透支。很多时候都是将便利店不要的盒饭领回来给妹妹们用来当晚饭,而她自己很多时候一天只吃一顿。

让友美一家沦为单亲与贫困的,是父亲的突然离世。丈夫还在时,友美的母亲不用外出工作,主要料理家务。丈夫突然离世以后,因为与夫家的亲戚关系不洽,领着年幼的孩子们搬到了别的地方。对于母亲来说,她不仅是毫无征兆地突然成为单身妈妈,就连居住环境也天翻地覆地变了。培养四个孩子的担子压在了她的肩上。未婚时虽然上过班,但之后十几年一直做家庭主妇,再次回到社会工作,母亲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像友美家这样,作为顶梁柱的男主人因为生病、事故等去世或无法工作的案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以结婚为契机回到家庭、长时间脱离社会的女性,再次踏入社会并非易事。她们既没有劳动所必须的信息和技术,也跟不上时代变化,重新适应需要很长时间。

想要一份正式稳定的工作,女性更难

在日本,各公司除了享受福利待遇、有培训和学习机会的“正式员工”,还有经过派遣公司的“派遣员工”,以及更不稳定的“合同工”。合同工普遍化并不只是女性劳动者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体的就业形态。但是,根据数据统计,2012年,合同工占劳动者整体的38.2%,在年轻女性劳动者中占47%,年轻男性则是25.3%,性别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

此外还有男女工资差别问题。即便同为合同工,根据厚生劳动省2013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女性合同工的工资仅为男性的80%左右。而且,有数据显示,非正式雇用的时间越长,就越难以转变为正式职工。

女性想得到一份正式工作更为艰难。另一个受访对象——四十出头的晴美,是一位单身妈妈,有两个儿子,分别上初中和高中。她毕业于国立大学,托业考试有过800多分的好成绩,结婚前曾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正式职工。由于丈夫的工作调动,晴美不得不离职当上了家庭主妇。然而生完孩子后,她却受到了丈夫严重的精神虐待。晴美一直忍气吞声地过了将近十年,最终离婚。

重新开始找工作的晴美,只在通过人才派遣公司帮助下才找到了一份客服的工作,为了找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她又换到了一家贸易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合同是三年一签。工作内容与正式职工没什么两样,有时反而责任更重,还不能拒绝加班。然而收入却不及正式职工的一半。

男性工作赚钱、女性回归家庭,这样到底不好在哪里

NHK“女性贫困”调查节目中的场景。

——在非正式雇用的情况下,无论怎么努力,生活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为什么女性工资更低、更普遍的是非正式员工?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迄今为止的日本社会里存在着这样一个被默许的大前提:女人早晚要结婚、回归家庭,不必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女性不能长期工作,无法作为人才灵活运用”这种想法根深蒂固,日本的这种企业文化催生了男女工资差异。

在非正式雇佣中,女性占70%。这当中包括了那些跟父母或丈夫住在一起、只想赚点钱贴补家用的女性。对于女性来说,从前的非正式雇用,是丈夫有固定收入的前提下,为了增加和填补收入而做的。然而,对于需要独立生活的女性,非正式雇用的意义变了,她们不得不只靠这份收入来生活。特别是带小孩的女性,即使同样是非正式雇用,她们也必须在工作水准和待遇等都非常苛刻的条件下工作。

——支持女性作为一个个体生存下去的社会构造的发育还不充分。于是,不管出于丧偶、离异还是其他情况,一旦“失去男人”,女人的生活水平就一落千丈。

女性困境,受影响的不只是女性

NHK将调查纪录片取名为“女性的贫困:‘新型连锁’的冲击”,重视女性贫困造成的代际连锁反应。

如果对这些穷困潦倒的女性置之不理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采访我们深切体会到的是,“贫困的代际传递”的严重性。因为种种原因而成为单身妈妈的女性,在得不到足够的经济援助的情况下,会将贫困传递给下一代。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在踏入社会时就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些人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法摆脱贫困。我们目睹过很多这样的案例。

这当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女性所面对的困境,其影响可能还不止于此。比如,我们知道现在日本的老龄化、少子化非常严重,适婚年龄的单身比率极高。为什么?一直有原因将未婚和晚婚扩大的现状归因于女性走向社会。但在NHK调查报道组看来,这一判断有点过于武断。在他们关注到的一项调查中,当那些有结婚意识的人,被问到“若是一年内结婚有什么障碍”时,男女回答最多的都是“结婚资金”。可见,经济上的原因给未婚和晚婚都带来了影响。

书中的两位受访对象小爱和真纪,都是二十几岁,因为读大学时的大学学费是用奖学金贷款和社会福祉协议会的贷款来缴纳的,毕业工作之后要按月偿还,总额高达五六百万日元。但即使大学毕业,小爱也没能找到正式员工的工作,收入很低,因此负债累累。她们讨论起未来时会这样说——

“以前我以为小爱你会早结婚呢。”

“不可能的。虽然我也想结婚……等我还完钱都四十五了,到那时再考虑吧。”

“其实奖学金也是负债。如果说我欠债六百多万,男人听了会怎么想呢?”

“没人会喜欢对方有一身债吧。”

男性工作赚钱、女性回归家庭,这样到底不好在哪里

NHK“女性贫困”调查节目中的场景。

而在日本经济长期颓势的情况下,不仅职场女性处境艰难,男性的工资也在下降。从意愿上来说,在舆论调查中回答想要在家里的女性反而在增加。然而,在男性工资也在下降的情况下,结婚解决不了吃饭问题。说起来男女的收入都降到了不能结婚的水准。

“女性不管怎么玩,最后结婚靠老公养活就行了”的这种想法仍然根深蒂固。但实际上,女性小时候靠父亲、出嫁靠丈夫、老了靠儿子这样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传统的意识不仅限于贫困问题,它可以说是各种跟女性有关的问题的通病。

如今政府将强化女性就业定位为发展战略。“就连像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国际机构,也建议日本提高女性就业以促进经济增长。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挂钩,是指女性获得收入,从而提高家庭的购买力,而女性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在这种良性循环下,经济才能增长。然而,节目中所看到的女性的劳动方式,与上述的那种就业相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女性的生存境遇、就业环境,不仅关涉到女性自身的生活质量,还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如书中所说:“为了支撑这个超级少子、高龄化的社会,与其将女性们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扣在紧箍里,远远不如让她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过上自立的生活。”

男性工作赚钱、女性回归家庭,这样到底不好在哪里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和讯财经APP更多资讯等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