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贝塔CEO戴京焦:如何用思想创造财富?

本文来源于:财子佳人(Czjr0001)

戴京焦,是一个传奇的女强人,从拥有数千亿资产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离任,到一个互联网证券平台创业,戴京焦演绎了一场精彩的“跨界游泳”。

金贝塔CEO戴京焦:如何用思想创造财富?

英文有一句讲得很对的话,叫做“Wealth is created from the mind”,财富是由思想创造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获取财富是人生的一个目标,需要由思想作为导向,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没有想法的人肯定走不到这个目标,但有好的想法就一定创造出财富么?那也未必,还取决于其他条件的制约。可见“思想”是“财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第一部分:定义财富

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很好笑的问题,不就是钱么,我口袋里有多少现金,就是我的财富,不是么?或者大家说的房子、车子,能看得见的东西,或者是我们所有的股票、股权,等等。如果大家是普通人,也许这样定义就够了。但是我们是在一个学习金融的商学院里面,因此给大家讲这个话题的时候,要把“财富”做一个更准确的定义。

如上所述,财富狭义的定义,就是“钱”;但是又可以有深度的定义,来自于如下思考:“人生追求财富,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们不会每天抱着钱睡觉,不会看着银行里面钱的增长就觉得很开心。而获取了财富真正能够带来的,是我们“表达自由意志”的能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朋友说:“妈妈,我不要你的钱,我自己能挣钱了,以前那些你不让我买的东西我现在可以买了。”人和其他动物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天然有追求“自由意志”的动力,人生的圆满,取决于能够多大程度地展现自己。

还有一点很重要,“财富”要一定能够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如果不能支付,这个“财富”是没有用的。所以广义的理解,金融课堂中的“财富”,要有支付能力。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最近比特币的表现?思考一下,为什么用程序写出来的东西,最后能够有市值,有价格?就是因为它有支付的能力,一旦它能帮你获取你想要的,它就成为了一种用来度量“财富”的方式。

由此,人们需要从多维度考量财富的支付能力,例如,战争期间为什么要用黄金支付?当同学们走出国门,就需要考虑到多币种之间的支付能力的比较,也就是汇率。因此,除了简单的、常规的对于财富的理解,职业投资人、理财师、对财富有更大追求的人,以及在商学院中经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对于财富应该比常人有更多的理解。

金贝塔CEO戴京焦:如何用思想创造财富?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财富的“稳定性”。如果某一个时间点,某一种财富可以用来支付,但是它的稳定性不好,那这个“财富”要打很大的折扣。我们知道高波动率,稳定性不好的东西,通常要有一个折价。比方说,股票投资,长期来看,假设每年有个8%左右的增长,但它的波动率可能在+-20%之间;同样,可能有个7%回报的债券,它的波动率只有+-2%,那么在比较这两种财富,同样的回报,波动性小的自然更受欢迎。

有些人的财富很稳定地增长,比如巴菲特、比尔盖茨等等,因为他有办法在创造财富之后,让它很稳定地、不断地累计增长。而还有些人把他的财富建立在海市蜃楼之上,比如某个墨西哥的电信大亨,某一年是财富榜的榜首,隔了几年就破产了,因为他的基础是不牢固的。他可能起来得很快,但是随着他的商业周期的变化,跌下去的也会很快,一个重大的失误,就会导致他的财富灰飞烟灭。

我们谈到财富,一定要同时考虑风险,就像在驾校学开车,师傅一定会先教会你踩刹车,才让你踩油门。虽然各位现在个人的财富可能还不多,但是随着你职业的发展,财富的累积,你会慢慢形成你个人财富的组合,一定要有风险意识的,尤其是你之后如果从事了金融行业,为他人管钱,更是如此。

第二部分:连接思想与财富

“思想”是很抽象的,如何把它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由此来创造财富?这取决于人的能动性。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会创造工具,那么我们作为“金融人”,我们要做的是去创造“金融工具”。比如,投行做什么工具? IPO,将一个公司做上市,变成一股一股可交易的股份,就是创造工具的过程。基金经理创造什么工具?基金公司发行产品,你可能用100块钱不好去买什么股票,但基金可以让你最少用100块钱就分散地去投资很多的股票,这也是创造了工具。因此,金融当中每一次创造工具,都是想要从中获得财富的增长,所做的这样一个行为

投资工具的制造,我们怎样把想法灌输到里面,用来获取财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创作过程。艺术家的创作,比如一幅画,我们能够看得见它很美;那金融人的创造,很多时候是看不见的,比如我们买的余额宝,把之前银行活期的钱凑在一起去买一些银行间老百姓买不到的产品,释放出来的回报比活期存款高,而流动性又和活期存款类似,这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这个创造的过程,并不单纯是为了做一个工具,而一定是包含市场的需要,并且能够找到与之对应的载体。

我刚开始从事证券行业工作的时候,91年,整个交易所就只有几只股票,大家都拿着原始的纸质的凭证然后去办理过户,每个窗口去盖个章,后面写上名字,去换纸质的股票,才能完成一次交易,这是非常慢的一个过程。那时候很多的投资工具还没有制造出来,因为市场的发育还远远不够完善。而现在24年过去了,主板市场2000多只,再加上三板市场4000多家,还有股指期货等各种各样的,进一步深化的工具,来帮助投资人达成追求财富的目标。

在连接思想和财富方面,有非常多的功课可以做。我们今天就不发散地讲所有的投资工具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投资工具的三要素(三个大类):现金/债券/股票。我把它叫做投资的“三原色。其他一些像基金、REITs、分级产品等不同类型的产品,都是在这三个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无论是横向混合,还是纵向分级,先搞清楚“三原色”才能明白这些复杂的工具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在投资的课堂中,我们首先会讲到,在不同的周期,这“三原色”的配比应该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就会把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成一个组合,三大类分别配置多少的比例,这是最起步的一个投资组合的思考。

讲一个故事。一年多以前,我们去拜访美国互联网证券行业的一个先锋人物Charles Schwab(嘉信证券),三百多亿美金的一个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去向他请教如何在中国开展互联网证券这样的业务。他对他自己这一辈子从事的,以股票经纪为主的这样一个行业,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即便是经历了华尔街很多对手对他的竞争和打击,他用一个很简单的商业模式,就是降低交易的佣金,来对抗整个华尔街。有很多竞争对手想用各种方式来整他,尝试去修改法律之类,包括他自己也经历过几个经济周期,也有家庭濒临破产,把自己的房子拿出来抵押的时候。他现在发展到托管美国两万亿美元市值的股票这样的一个大生意,包括很多华尔街他曾经的竞争对手都已经破产了,就是靠他一个简单的信念:股票(这个资产类别的价值)是会一直增长的。他说:“你看外面旧金山美丽的弯曲景色,鳞次节比的大楼,包括楼下的停车场,这些东西是停滞的,但是公司不同,公司是会增长的,除了极少数心术不正的人,绝大多数人创办企业,是想让这个企业基业长青,不断增长下去的。如果你认同他的业务,那么就购买他公司的股权,和他的公司一起成长,你的财富也就自然随之增长,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因此他很少买债券,而且他的公司也很少给人提供债券交易的服务,但是如果去他的公司交易股票,不仅费率低廉,还能得到一些顾问服务,就吸引了非常多的客户。即便是碰到比如股市大跌,股价会掉很多,但公司的内在价值仍在,投资的逻辑仍在,只要公司能够创造需求,产生出产品,股价大跌反而是很好的买点。

中国股票市场20多年了,发展初期都是横向做,早期就几只股票,后来慢慢发展到几千只。中国二级市场现在活跃着5000多万交易者。早期的市场,也有不少个人投资者,再加上一些金融机构,他们手上的钱总是要投出去的,但是可以选择的标的很少,在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溢价。但是上市公司也好,金融工具也罢,越来越多地推到市场上,慢慢达到一种供需平衡的状态。市场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横向发展之后,就开始有纵向的需要了。之前就那么几只股票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什么代码对应的什么公司,但是现在发展到上市公司两千多家,根本就记不过来什么公司什么代码,对应的主营业务是什么的,从大海里面找到能够反映你投资想法的那根“针”变得越来越难。

随着股市整体市值不断变大,投资工具也越来越丰富起来,原来是只有个股,1999年有了基金,相当于是把很多零散的个股给“打包”了,这就是一个创新。很多人觉得这个“打包”的工作很简单,跟买个股有什么区别?但你不要小瞧“打包”这一下,我们中国人喝茶就抓一把茶叶往杯里扔,但是老外就觉得这样不方便,发明了茶包,卖得比中国的茶叶还贵,而且很多人喜欢它方便携带的优点。又有人说普通的纸包茶叶,看不见里面到底是什么,后来就有一位香港人发明了“丝袜”茶包,透明的能够看到的里面茶叶的成色。就这样简单的变化,这个“打包”的过程,就创造了价值。

基金就用这样的方式为投资者创造着价值。基金的“打包”有两种方式,一种主动的,基金经理来挑选把什么东西“包”进来,他喜欢,他觉得能赚钱,就把这些投资标的做成一个组合,喜欢的多加一点,不喜欢的就卖掉,这就是主动基金的“打包”方式。慢慢的它创造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嘉实的泰和基金,不断通过这样一点点主动的调整和管理,10年增长了10倍。另外一种“打包”的方式,04年开始,我们开始推出中国第一个跨市场的指数基金,是一个“被动”的,按规则来“打包”的方式,把沪深市场300只大股票按市值权重来“打包”。一开始有人质疑这个东西的价值,说你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东西,但是这300只股票相当于反应了市场整体的情况,人们总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通过这个指数基金的方式就可以清晰地反应出来。基金经理都很清楚,沪深300当中,券商股占多少,银行股占多少,医药行业占了多少,是超配某个行业还是低配某个行业。举个例子,一开始医药这个行业在沪深300里面占的比重相当小,但是之后医药行业在我国经济当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那上市公司里面的医药龙头公司的市值也在不断增长,在沪深300里面慢慢占比到百分之五点几。沪深300指数基金,通过跨行业的方式把整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市值化,它整体收益的增长和它的成分的构成,是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样的指数基金对于大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好的工具。散户也有使用的,但不常用。机构,尤其是从境外来中国投资的一些机构,比如QFII,中国给他们额度让他们来投A股,通常QFII会先买一部分沪深300,因为这代表了中国的经济构成。在还看不清楚哪些主动型基金业绩好,如何选择的时候,通常他们会先买沪深300指数,只要看好中国的经济,就买这个指数基金,因为万一那些主动的基金经常调整成分,收益反而达不到市场水平的话,岂不是买错了?这样的未来的风险对于机构来说是不愿意承担的,而这个透明的能够看懂的逻辑,这样的一个被动投资的工具是他们非常欢迎的。

现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在个股和指数之间,基金也过去了十多年了,又出现了一个断层,进一步切分投资的需要。现在即便是最小的基金,也要投差不多50只股票,而到了这样一个时间点,又出现了一个细分的需求,更有效率地进行分层,就应运而生了Smart Beta这样一个东西。如果看一下国外的数据,能看到过去10年Smart Beta产品在国外的增长非常迅猛,就是因为他们的市场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需要一个更加细分的产品。

那为什么叫做Smart Beta?是因为它每一个里面都有Smart idea。投资者现在面对的,一边是个股代码的汪洋大海,一边是大规模的指数基金,虽然稳定但变化比较缓慢。人们需要投资逻辑更清晰、风险更分散的投资品种,而不是再听消息来买股票。通常消息传到我们散户耳朵里面就是最后一道了,你跟风去买某只股票,但是你并不具备给这只股票准确地定价的能力,而投资当中这个定价的能力是关键也是最难掌握的。散户跟风去买,跟风去卖,夹杂着人性当中的恐惧和贪婪,长期来看是一定会输钱的。这个有很明显的测算,在中国市场是不到20%赚了80%的人的钱,而这里面大多数都是机构,能够长期获得超越市场回报的超额收益(alpha)。五星级的基金经理在中国,能够做到15%以上的alpha,这是很吓人的,股市是一个零和游戏,那这么大的超额收益,就是从那些没有投资逻辑,跟风买卖股票的散户身上赚来的。因此,如果你想要去赌,也要去赌一个胜率更大的东西,不见得每次都赢,但是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胜率,才能够获得好的投资回报。如果你不去做这件事情,即便你哪天靠运气挣到钱了,你也守不住。

因此,投资人现在需要的,是相对于指数更透明、更灵活的东西。市场交易的是信息,而一旦有新的信息出来,市场需要更便捷的工具来迅速捕捉到这样的信息。而纯粹按照市值加权的,传统的指数基金投资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要,无法捕捉到更有想法的投资机会,而这需要Smart Beta这样的产品来满足。通常SmartBeta由3-20只股票来组成,它比指数小很多,又比个股的风险更加分散。最重要的是它并不是随意地找3-20个股票,而是背后有独特的逻辑。

传统的方式是基金公司里面会招很多的研究员,以嘉实为例,校招之后可能要增加到70多个研究员,因术业有专攻,通常会按照所看的行业把这些人进行分类分为“行业研究员”,比如说有的是农业研究员,他就看种子、种植一类。这些人会在自己本领域里面去纵深地发展,积累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跨行业的东西就少人看了,因为行研的人没有被训练出这个技能。这样导致一到某些投资主题或者事件到来的时候,基金公司职业做投资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会措手不及,因为他平时所受的训练没有这样的机会让他找到符合这个主题和事件的投资工具。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通常基金公司也会有“策略师”,有点像打仗时候的参谋长,这些人负责看一些横向的连接的东西,但是还是不够的。而既有像“beta”(市场基准)这样的系统性,又能够捕捉不同的风格,用类似指数的方式去打包,这样的东西就叫做“Smart Beta”。

下面以这样一张宏观经济数据表为例,来讲一下如何使用Smart Beta这样的工具。每个月10号左右,统计局会陆续出一些宏观经济的数据,每个季度我们会出GDP的数据,每个月度会有工业增加值等等,作为投资者如何从这些数据当中读到有用的信息,体现了投资者的专业素养。这张表格显示2014年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按照大的品类划分,相当于整个国家经济“交作业”,这其中有总量增长、结构、物价、增长质量的数据,还有外汇等,最主要的数据都在这些表中了。而怎样从这些数据当中找到对我们下一年投资的影响呢,能够捕捉到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呢?看到了这个机会之后,我们能用什么工具把它变成投资价值呢?

金贝塔CEO戴京焦:如何用思想创造财富?

做投资的人,对于这些数据,最重要的是会去看它的变化,因为过去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包含在现在的价格信息中了,而未来的变化的加和减,对应了你的投资组合中不同组成部分的加减。基金公司在销售基金的时候总会提示“过往业绩不等于未来表现”,也包含了这层意思。

所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以及细分其背后的原因,投资人要逐步落实到投资工具的选择上。看了这些数据,哪些你特别信任,你觉得能看得更清楚,比如你觉得消费还要下滑,那么你就可以赌大一些,比如做空可选消费。那有些你看不清楚的或者觉得一般可靠的东西,你宁可不去赌它。所以你的赌注要下在清楚明白的地方。

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看到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出了预期,现在经济不行,而政府印了大量的钞票,因为实体经济效益不好,这些钱就不会往实体经济里面去。印钞票和中国GDP的增长、物价的增长都是相关的,那现在GDP总量下来了,物价也再往下走,还印这么多钞票干什么呢?多余的流动性没有东西来吸收,理论上会形成恶性通胀。虽然不敢说现在面临一个大的,但起码是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流动性陷阱当中,印了钱老百姓也不消费,那这个流动性去了哪儿了?没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世界很多知名的经济学家毕生都在研究怎样对抗流动性陷阱。日本“失去的30年”就是因为没有成功地克服流动性陷阱,利率非常低,不停地印钞票,但是它的货币也不行,资产价格也不行,这就是可怕的流动性陷阱,巨量的钞票就“消失”了。那中国目前的情况,也是多出来了这么多额外的钱,物价没有吸收,经济也不好,企业的盈利也不好,那这些钱去哪儿呢?得去投资,不可能只放银行存活期,通常情况下,回顾一下刚才说的“三元素”,这些钱就大量流向了债券。因为经济不好,央行就一直在降息,那年初能买到5.x%的债券,到了现在就只能买到3.x%了。未来在一个低增长、通缩这样的阶段,找高收益的东西将越来越难。也许等你们从学校毕业之后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你们会处在一个很低收益率的环境下。

那么,按照上述的逻辑来说,是不是债券今年会好呢,从大类资产的角度来说?答案是大概率的。而很多人股票还没炒明白了,债券投资就更不知道从何下手了。很少有人知道交易所有很好的债券可以去买,他们不去学,很多老股民可能炒了一二十年,也还是炒股票,而没有看到说有新的工具出来可以让他投其他东西。现在余额宝作为一个货币工具,引领着其他货基,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债券依然没有多少人了解。一旦股市暴跌,哀鸿遍野的时候,“老股民”们,却没想到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在默默地创新高,回报一点也不差,很小的回撤。所以,债券是非常重要的投资品种。

那既然知道要去投资债券,我们怎么找这个工具呢?我们也把它打个包,可以找到“杠杆债基”这样的组合。这其中包含着数只杠杆债基,是交易所交易的品种,非常方便投资,但是很少人知道。组合的制作者把他们打包起来,今年以来已经有21.5%的收益。除此之外,还有信用债,AA级,相对信用等级比较不错的债,今年也来也有6.47%的收益,比余额宝收益好,且非常稳定,是相当不错的投资品种。把想法变成可交易的投资工具,做这样一个重要的“落地连接”。

除此之外,Smart Beta最普遍的一个应用,是来捕捉一些阶段性的事件或主题投资机会。比如大家看到,国家提了一个“十三五”的总体规划,结构调整中,哪些是政府在它自己的组合中要加/减的,那么从一个金融人的角度去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国家的总理,其实相当于是我们国家的基金经理。他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GDP,因为GDP相当于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指标,而他的目标应是整体国家市值的提高,国家人均财富的最大化。但是我们国家之前是唯增长导向的。那么现在调整目标,总量目标加一点减一点,这些动作对于投资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你选择了国家调控要减的地方,那你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获得一点点成绩。现在很明显过剩产能是要减的,那么看到哪些是要加的,这些才是我们未来很轻松的获取好的投资回报的领域,相当于骑上一批骏马,国家、社会的资源都会往上堆。例如环保、文化、体育产业、养老等等,都是原来所欠缺没有做好的,投资人能从中找到很多投资的机会。

第三部分:创造人生财富

前面两部分讲了财富的定义,以及怎样通过思想连接,漂亮地走到财富这一步。那么当你对投资中创造财富,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知之后,它对你的人生财富的获取也是很有启发,会让你受益的。

第一,不知道在坐多少人知道投资的“七二法则”。所谓“七二法则”,就是一笔投资不拿回利息,利滚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时间为72除以该投资年均回报率的商数。比如说你这个工具年化回报是10%,你要用7.2年才能翻倍。我将这个简单道理讲给公司的“IT男”们,他们绝大多数都把钱放余额宝,那时候余额宝收益大概在4%,那也要花十几年的时间继续才能翻倍。如果你能找到一个10%收益的工具,那你投资翻倍的时间就可以缩短一半。假如能找到20%的工具,三年多就够了。因此从你走出校门开始的那一刻,人生的拼搏就开始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那区别就在于你是走路、骑车还是开车去。如果你选择开车,虽然你要前期投资不少,诸如学车、买车之类,而且开车难免出点刮蹭之类的小问题(高风险),但是如果你能善用这个工具,能够让你更快地达到你的目标(高收益)。走路虽然稳妥(低风险),但是达到目标的耗时会非常长(低收益)。余额宝是一个很好的现金管理工具,但是如果拿它当作一个投资的工具,只会越来越穷。年轻人一定要学会开车、骑单车,否则你和你的小伙伴,五年、十年之后肯定不一样。一方面是可能他比你更有钱,另外一方面我们刚才说的,财富可以给你自由意志的表达,让你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美。讲“七二法则”的目的,是让大家学会使用高级工具,尤其是我们商学院的学生,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第二,在职场中,一定要找一匹骏马来骑。小的时候老师家长都告诉我们怎么办?Working Hard。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没有错,但是还有聪明的办法到达目标。如果人能活1000岁,当然有的是时间可以试错,但问题是:人生是短暂的,想要跑得更快更好,就要有意识地找一匹骏马。有哪些好的骏马呢:

1.好学校的学历(以及技能);

2.一个好的行业,要用动态未来的观点来看待。当所有人都告诉你,这个行业好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其实金融行业就是这样,在中国目前来看还能成长一段时间,但是在发达资本市场,美国、香港等,都在紧缩、裁员。有意识地去跨界,能够为你加分很多,比如和互联网的结合等等,跨界能够产生价值,年轻人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

3.好公司,尤其是公司能够为我带来什么。选择公司,一定要问这个公司能为我带来什么,这不是一个自私的问题,比如公司品牌很好,能够给你带来长期的价值,个人市值的增加,那么你就可以选择牺牲一些短期的利益要求,鼓励大家在面试的时候,和HR和老板去沟通,公司能为我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平等、双向的选择。

4.一个好的导师,会非常愿意提携年轻人,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用他的时间来指导你,但是你要有意识地去ask for help。

最后,再讲一点就是,在座大部分成长历程,一路走来受的都是中式教育,总是被灌输别人哪里哪里比你好。但是你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不要用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比较,那样你总也没有自信。你要相信你自己是一个unique的人,一定要相信自己有很多优势是别人没有的,强调自己的优势,回避自己的短板,这样你会越来越自信,肯定自己的价值,源源不断形成一种正向的反馈,这是创造人生财富中间最重要的一点。

本文版权归财子佳人及金贝塔网络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讲座预告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投顾在投资实践中得到日益广泛运用。Smart Beta在美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预示着其在中国市场的必然崛起。 智能投顾的定义和工具有哪些? 智能投顾在实践运用中面临哪些挑战? Smart Beta在美国市场上高速发展的原因何在?

金贝塔CEO戴京焦:如何用思想创造财富?

10月26日晚7:00,戴京焦女士将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将介绍Smart Beta在国内市场的趋势展望。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