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IQ就一定好?关于IQ的9大事实
酸菜温馨提醒
现在点击解螺旋下方菜单可以直达“直播间”、“学习社区”和“课程网站”,学习更加方便。
作者:子非鱼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听闻,这世上有种差距叫做:你看一遍就会用的公式,我要用一千道题来记住;还有种比喻叫做:你的大脑如2T的硬盘,而我的大脑却如3.5寸磁盘。确实IQ爆表的人总是无时不让人惊叹,如特立独行的Sherlock就自带高智商属性,并以一丝难以言喻的神秘气质撩动着观众的心。
显然,对于这些天赋异禀的传奇人物,我们天然就有一种瞻仰膜拜之情,因为高智商就好似一张满分的考卷,哪怕附加题不得分,那也是吾等凡人不可企及的高度;甚至于有时哪怕是智商把情商给逼死了,对带着模糊滤镜的常人而言那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此,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高智商者天生就是上帝的宠儿,似乎做什么都是无往而不利的,总之混得好肯定智商高,反之亦然。
其实不然,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高智商也有高智商的烦恼。尤其对极高智商者而言,确实还存在一定危险性,而这多体现到精神压力、状态和某些精神疾病上的。
高智商者的困境与问题
通常高智商者会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远优异于周围孩子的能力,从而获得了亲人和朋友对TA的高期望,这种高期望给聪明孩子留下的影响往往会贯穿TA的一生。
然而高智商并不是个人成功的必然因素,这一点大部分人都会忽略。且高智商者通常对自己的方法论非常自信,往往也会忽略一点——自己一个人是不可能看到事情的完整面。这使得 TA 们在面对错误时更少可能反思,反而固执于旧结论或偏见(Myside Bias,自我偏见),难以认识自己的缺点。
已有研究发现,自小被冠以天才之称的人群在其中年时期普遍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表示失望,认为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智商优势。而一旦这种自我期望与现实的关系没有调整好,就导致生活的满足感缺失,包括对自己健康和人际关系的满足感损失。因而,当他们迈入老年时,其心理状态(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也普遍低于普通智商人群。
而经验告诉我们,通常极聪明极富有创造力的人很有可能是躁狂的。而一份来自瑞典百万人口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儿童时期的IQ与成年后的纯躁郁症发病率呈反 J 曲线关系,即儿童时期IQ较低和较高人群均有较高的躁郁症发病率。
另外,高智商者往往会在日常琐事上处处留心,并于细小的缺陷处揪住不放,使得自己对事情的担忧水平远超旁观者的担忧水平——比如学霸们会在每次考试后都哀叹要挂。
而与之对应的是,高智商者会更多的回顾过去犯错的境况、丢人的瞬间,对此念念不忘,翻来覆去的担忧。相关研究数据还显示,在患有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的人群中,高智商者通常症状更严重。
2013年,Intelligence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IQand alcohol consumption : International data”的文章,在对99个国家调查后发现,平均IQ高的国家人均年度酒精消耗量显著更高,而且两者的显著相关性不受经济和教育等其他参数的影响。而同一国家内,高IQ跟饮酒量呈明显的正相关趋势。
此外,来自大量数据的调查研究还证明,儿童时期(10岁)的高 IQ 跟成人(30之后)的成瘾性药物滥用有显著相关性。
关于IQ的9个事实
而之所以大家有着高智商者无敌牛叉的迷思,其原因无外乎是对智商(IQ)的理解存有误区。其实,IQ只是由对多种能力的测试结果组成的综合数据,包括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处理速度。
而爱丁堡大学研究智商的研究者Stuart Ritchie指出,尽管现已大量的数据表明IQ是衡量寿命、健康和成功的最好标准之一(这一点已被心理学家们的实验反复证实),但实际上IQ并没有限制我们能力的极限,相反,它是我们的起点。只不过有些人的起点确实比其他人更高而已。
那么为了更好理解IQ以及IQ的重要性,以下有关IQ的9个事实我们就不得不知:
1.大多数人的智商相差无几
与人类的身高一样,人类的智商呈正态分布。其中,仅有2.3%的人智商超出130,享受天才的称号,也仅有2.2%的人智商低于70,被扣上白痴之名。剩余95.5%的人处在平平常常的中间地段。他们虽然能逃过低智商带来的种种不幸,但也享受不到高智商赠予的各色好处。
而有趣的是,智商测试中某项得分高的人其他项目测试得分也很高。而这些测试数值累加起来,就是心理学家称作的一般智力即智力G因子。目前关于G智力因子在大脑位置及其功能,尚未彻底弄清。但无论如何,G智力因子能预测未来人生状况:个人收入、工作效率;而且它还与寿命有关。
2.高智商者活的更久
也许这个结论令人感到不舒服且不公平:相关研究在对100万瑞典人进行研究后发现,智商最高的人群比智商最低的人群死亡风险低3倍,显然IQ高的人通常会更健康,生存时间比较长。
也许其中一个原因是,高IQ的人更擅长赚钱,而金钱有助于人类获得充足营养、保持健康的身材以及良好的医疗保障。同时IQ更高的人也更擅长避免意外与灾祸,确有证据证明,高IQ的人更少死于交通事故。
3.IQ与事业成功和财富息息相关,却并不一定会带来快乐
相比于以血统和军功决定成败的古代,现阶段的确是对高智商人士最友好的年代,发达的消费社会为他们高出常人的生活期许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今天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智力的高下决定收入的厚薄。
通常高智商人群工作表现会更好、挣钱多,比如,在编程、金融等公认的高薪行业,高智商者常常拔得头筹。不过,这种相关性不一定精准,生活现实也并非像数学中那样完美,很多因素的相关性都小于0.5,这就给个体间差异很大的作用空间。因而聪明却不擅长自身工作的人现实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你遇到这种人的概率比较低。
考虑到高智商会带来财富、健康、长寿等好处,你可能很容易地认为高智商者会因此过得很幸福快乐,但事实并非如此:IQ与幸福感之间的正相关性远比我们想象的小。且它与人格特征因素也没有关系,5大人格因素(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情绪不稳定性)中,也只有经验开放性与IQ相关。Ritchie认为“聪明人更擅长获得经验并思考事情。”
4.生而聪明,则一直聪明
英国的一项研究在对一群90岁老人(11岁时就体现出高IQ)进行智力测试后也发现,人的智商具有稳定性,即聪明的小孩你老了之后仍然会聪明。图中显示出受试者在11岁和90岁分别进行智商测试所得到的结果,一个圆点代表一个人。两次成绩的相关系数 r=0.54。
通常,四十岁后人的认知能力走上下坡路,以致晚年的世界失去了色彩。但高智商者的老年生活还是更鲜艳一些。许是因为高智商踩住了大脑中灰质与白质损耗的刹车,使得各项智力机能的下降得以放缓。因此,即便迈入老年阶段,高智商者的智力仍是要好于多数同辈人。
5.人的智力高峰在26左右,然后会逐渐衰退
当人类智力达到最高峰后,人的“固态智力”即后天学习积累的知识会在上升后进入平衡时期,而“液态智力”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开始下降,心灵敏锐度也会迅速下降。
Ritchie指出,研究者探索IQ的生理基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理解与年龄相关的智力衰退。如果能弄清楚与人类智力相关基因以及它们对认知能力衰退所发挥的作用,就可以预判哪些人的认知能力会大幅度衰退,并可对这些人采取早期医疗干预措施。
6.遗传可以解释大约一半的智商差异
研究发现,同卵和异卵双胞胎的智商差异受遗传学影响大约占一半,且奇怪的是,随着年龄增大,智商受遗传基因影响也就越明显,即在儿童阶段,双胞胎受遗传基因的影响较小,而这背后的原因仍未完全弄明白。
针对此现象,研究智商的学者Robert Plomin和Ian Deary给出的解释是,这可能是一种基因放大现象,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选择、改变和创造与他们遗传倾向性相关的环境,从而放大他们微小的基因差异过程。
这也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控制选择环境的能力更强,并会创建新环境,而这种环境会“增强”基因中的潜力。
7.基因不是唯一与智力相关的因素
遗传基因影响智商,但不能完全主宰人的命运;显然,智商并非天定。事实上,先天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远逊于后天环境。脑子好不好用,由人不由天。
这一点已被昆士兰大学的Beben Benyamin教授的研究团队证实:遗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智商的解释仅占22–46%,其他决定智商的因素就要在后天环境中寻找。而环境中的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的改善和教育等因素对智商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但目前除了生物学家,很多人对智商的环境因素并没有进行充分理解和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人的智力得不到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8.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令人欣喜的是,人类的平均智商在以每十年2至3点的速度增长。而该现象被称为弗林效应(Flynn Effect),这很可能是由孩提时代生活营养、健康护理和教育水平提高所导致的结果。
而Ritchie却认为,这也可能是由于现阶段的经济体系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提高,使得人们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增强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9.发展中国家中人们的IQ增长得更快
在对世界范围的734个学生进行瑞文推理测试(Raven"s?Progressive?Matrices Test)成绩进行分析后,发现发展中国家(虚线部分)较发达国家(实线)成绩提升更快。而这与这些国家改善儿童营养(如碘补充)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由于这项测试并不能是完整的智商测试,因此它的平均成绩不到100。
一言以蔽之,只要出生条件优渥,即便天赋平平,但吃得好,睡得饱,念精英学校,看老牌名医,智商很难泯然众人矣。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智商超高的人并不擅长一切,相应的还需提高情商,双商都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Adolescents with high IQ and theiradjustment in adolescence and midlife
2. Myside bias, rational thinking, and intelligence
3.Is bipolar disorder more common in highlyintelligent people? A cohort study of a million men
4.Childhood IQ and risk of bipolar disorder in adulthood:prospective birth cohort study.
5.Intelligence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Isthe worrying and ruminating mind a more intelligent mind?
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igence andanxiety: an association with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metabolism
7.IQ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Internationaldata.
8.Intelligence in relation to laterbeverage preference and alcohol intake.
9.Intelligence across childhood in relationto illegal drug use in adulthood: 1970 British Cohort Study.
10.Intelligence quotient in childhood andthe risk of illegal drug use in middle-age: the 1958 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Survey.
11.http://www.vox.com/2016/5/24/11723182/iq-test-intelligence
- 关于“打太极拳用不用配音乐”的投票结果
- 关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行业自律公约》发布及《公约》全文
- 事实上中国就算拥有远程轰炸机,作战半径也一样受到限制
- 14个关于宁乡的小秘密,快来看看你知不知道。
- 关于水果,你还在想吃就吃吗?
- 市值的计算和对市值的理解
- 关于梅邦虫草精价值的几点看法
- 关于“挑打”,无论直拍还是横拍,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掌握这些就可
- 周智琛:关于2018年传媒业的50个预判
- 关于武汉新城控股媒体行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