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

以下图文摘自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丝绸之路琵琶行——大师吴蛮的世界音乐叙事》  洛秦 编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

——吴蛮印象(下)

乔建中

最近这一次也是第5次听她演奏则又转回到北京。时间为2015年5月7号,地点在北京音乐厅。这一天是“赵季平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中国交响乐团演奏,李心草指挥。其中的《第二琵琶协奏曲》在澳大利亚首演时,吴蛮就担任独奏,这一次再度请她出席。对于吴蛮来说,这不过是她20多年来与众多西方交响乐团合作中的一次,对我来说,则是第一次听她与中国一流的交响乐团合作,期待之心自然也就十分强烈。一向善于创用、点化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赵季平,这一次以“苏州弹词”曲调作为协奏曲的主题动机贯穿运用,可是以吴蛮自己的听觉记忆而言,这实在是她特别熟悉的乡音,甚至是她自幼就熟悉的音乐“母语”。因此,她弹奏起来可谓得心应手,味、韵俱佳,与乐队的进、出、收、放也十分顺畅。更让听众佩服的是演奏中有一小段琴弦出音不稳,而极富舞台经验的吴蛮却镇定自如,圆满无暇地演奏完这部协奏曲。在吴蛮的简历中,有她在近20年来与西方许多辈分不同、创作观念不同、音乐语汇差异较大的作曲家成功合作的记录,这一难得的表演实践机缘,一方面极大地扩展了琵琶演奏艺术的天地,如技法、结构乃至音乐思维、文化观念等,另一方面,它也为一件特色鲜明、表现力丰富的中国传统乐器如何与已经完全成熟的西方交响乐队融为一体,如何使之成为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常态性表演体裁形式之一,无论对于音乐创作,还是对于琵琶演奏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参照借鉴意义。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如此,在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岁月中,我以一个界外同行于有意无意间在五个不同的场域聆听了吴蛮的演奏,这可能仅仅是她这一期间“身背琵琶行天下”演出场次的百分之一或几百份之一,我也知道,它们远不足代表吴蛮为这件乐器、为这门艺术所留下的印迹和由此产生的广泛影响。但,仅仅在这些极少的甚至是偶然的际遇中,我已经感受到她和她的琵琶在她的“琵琶人生”中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扮演了怎样的文化行者角色。这26年间,吴蛮还是吴蛮,身边的琵琶还是那件新型(6项26品)琵琶,但在中国、在世界各地,她(它)有时是琵琶界的代表(1989)、有时是东方音乐的代表(2012.3)、有时是浦东派的代表(2012.10)、有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2015.2)、有时又是中国乐器的代表(2015.5),它让人们强烈地意识到,在人类文化以多种色彩、样式广泛交流的今天,民族乐器既是它自己,又并不完全是它自己,琵琶亦然。当它由于表演艺术家的身份、角色在文化交流中有所改变的时候,乐器本身的定义,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不断丰富。这是吴蛮本人提出“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顺乎清理的历史性依据,她也以自己精彩的表演加以诠释。其结果,必将促使我们对琵琶作为乐器、作为表达民族音乐语言的工具、作为文化传播、传承、交流的媒介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说到这里,我还想讲讲对吴蛮的一个与琵琶不直接相关但又同样强烈的印象,它可以说是我印象中的另一个吴蛮。

2005年10月,我应邀去参加由“欧洲中国音乐研究中心”承办的荷兰民间艺术节暨第12届“CHIME”学术年会。会上,意外地遇到了吴蛮,她说自己不是来表演,而是以学者身份参加这次年会。翌年6月,我和几位同行与“CHIME”两位当家人、荷兰中国音乐学者施聂姐、高文厚夫妇共同在家乡陕北榆林策划了“多重视野下的黄土高原音乐文化”暨第13届CHIME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13个国家、地区,40余位民族音乐学者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全体与会者兵分三路(北线横山、神木、府谷、佳县;西线定边、靖边、横山;南线绥德、米脂、清涧)深入乡村考察榆林地区存见的各种民间音乐。吴蛮再次出席并与代表一起走完南线各考察点。两次在学术会议上碰面,引起我特别的注意,所以,临别时,特地对她作了一个不算深入的采访,主要是想知道她为什么突然间对学术有了兴趣。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对于我的这个疑问,吴蛮用此后六七年间的一系列惊人之举,给了一个令我敬佩的回答:2009年,她以“古今廻响”为题,请山西鼓吹、陕西鼓吹、皮影、道乐艺术家走进美国卡内基厅表演;2011年,她成功策划了《边疆——吴蛮与丝绸之路的艺术大师》项目;2012年,她又成功策划了《吴蛮与台湾原住民朋友》项目;更值得提及的是在同一年,她出版了历时五年而完成的《吴蛮音乐寻根之旅》DVD专辑,全集用生动逼真的镜头记录下山西阳高县一个家族型鼓吹乐班与陕西华阴张氏皮影“老腔”的传承、表演与生存现状。在我看来,这是吴蛮在参与“丝绸之路”计划的同时,重新回中国寻找、探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壮举。那张DVD专辑是她2012年在台北当面赠给我的。返回之后,我反复看了很多遍。吴蛮的做法近于影视人类学,她邀请一个纪录片摄制组与她同行,然后由她选定拍摄对象和具体内容。每个镜头都来自民间艺术家表演现场和日常生活,有很强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但又有流畅的叙事性,一切都用镜头表达,而较少通过对白或字幕。无论是中国观众,还是西方观众,都可以从现场感极强的镜头里体悟制作人吴蛮寻觅中国传统文化根源的那份情怀。特别是当我看到专辑的最后,吴蛮被陕西“华阴老腔”的传承者们热烈奔放的演奏所打动、情不自禁地拿起琵琶加入他们的演奏的一刹那,激情难抑,泪水随即流出。这泪水,为这个极自然但又极富象征意义的动人场面!为吴蛮终于把琵琶又带回民间,与民间艺术家们相融相乐!更为她执着、真诚的寻根之旅在精神文化上获得的硕果!这件伴随了她40多年的琵琶,从她在民间自学到进入高校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从中国舞台到世界许多顶级的音乐殿堂,峰回路转,吴蛮重新让它们回归于民间。它彰显了一个具有强烈民族归宿感的器乐艺术家的传统文化情结。“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在灯火阑珊处”,从2005年的阿姆斯特丹到2012年的专辑出版,吴蛮踏遍铁鞋,最终让饱含民族传统的琵琶回到其本源,认亲归祖,完成了自己的一次传统文化洗礼!当然,也给予琵琶又一个定义——它的原生性定义!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一件2000余年前从西域落户中国的乐器,历经历史风尘的磨研,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雅士到江湖艺人,从接收到吸收、再到融入,实践、积累、创造、融化,琵琶早已成为世人公认的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本土乐器,而近几十年又随着十分广泛的文化交流和一批批艺术家走出国门,使这门演奏艺术又融入全球音乐的洪流之中。也许有人会问,琵琶到底是传统的?中国的?还是现代的?人类的?我想,大家一定会说:它既是传统的、中国的,也是人类的、现代的。

 

这是所有当代琵琶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实践而印证出的一个不容怀疑的答案,也是20多年来我通过听吴蛮演奏、关注她的回归之旅所获印象后自己总结的一个答案。它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在以吴蛮为代表的琵琶艺术家的呵护下,琵琶仍然会以多重身份、多种角色,去“寻找音乐的共同根源,开创新的音乐语言”!

 

 

            2015年7月31日星期五下午

                草写于陕北榆林西沙寓内

(此文发表于《人民音乐》2016年第1期)

关于作者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乔建中(194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任福建师大、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2006—);《音乐研究》副主编、《人民音乐》《音乐艺术》编委;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顾问;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黄河之声天上来——黄河流域民间音乐巡礼》《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合)、《瑶族民歌》(合)《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历史地理研究》(1998,首版;2009年,修订版)、《叹咏百年》《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中国音乐》《国乐今说》《乐事文心》《望—一个老农28年间守护一个民间乐社的口述史》等;编著及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0—1992)《中国音乐典藏大系》《中国锣鼓》《中国传统艺术百科词典音乐卷》《音乐学概论》《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传统音乐卷》《华乐大典·二胡卷》《中国音乐地理》等辞书、学术文集十余种。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吴 蛮

吴蛮,国际公认及名扬世界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和中国音乐大使,一位时代性的文化创业者。其艺术成就早已超越琵琶演奏家角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独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及文化使者的国际职业音乐家的生涯。2017年获美国格莱美最佳唱片奖及7次提名最佳演奏和最佳专辑奖。委约及首演了百余首琵琶新作品,赋予琵琶在传统和现代音乐中的新角色,开创了新领域。2013年,荣获《美国音乐》“全美年度演奏家”奖,这是有史以来该奖项首次颁给一位非西方器乐演奏家。 主持与参与项目涵盖众多艺术领域,合作对象从民间艺人到国际名家,诸如著名的克罗诺斯四重奏、纽约和芝加哥交响乐团,以及马友友丝绸之路乐团等。通过音乐合作打破了文化边界,体现音乐交流促进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作为马友友丝路乐团发起人之一,《波士顿环球报》给予她极高的评价:“吴蛮属于极少数改变他们乐器历史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主角之一,吴蛮在丝路乐团的纪录片《陌生人的音乐》中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中国当代文化变迁发展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洛 秦

 洛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史学学会会长、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等,带领团队进行多元音乐文化结构的研究,特别是音乐人类学与音乐史学研究的交叉结合,提倡音乐作为文化表现的学术思想,探索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主要著作《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世界音乐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等十余种及论文百万字。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等。



微信名:胡平夫、潇湘水云              

恭喜以上读者,二位将获得10月15日 14:30北京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举行的《丝绸之路琵琶行——大师吴蛮的世界音乐叙事》新书签售会活动入场券各一张。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直接进入微店购书

购书方式:

1、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微店购书

2、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公众号,点击右下角微商城进入中国音乐学网书城购书

3、直接联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部:021-64315769、021-64313256

4、购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楼一楼 出版社小仓库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号:SHCM_press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下)

扫码关注我社微信,获取更多音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