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北大才女美国殒命,女博士唐晓琳已被确认离世
来源 | 知深(ID:zhishen100)
编辑:学妹
维特根斯坦:“你在生活中可曾有过悲剧?”
学生:“您说的悲剧指什么?”
维特根斯坦:“我是说自杀、疯癫和争吵。”
没人愿意陷入这样的悲剧,甚至我们根本没有权力让自己陷入这样的悲剧。
而对于顶尖的研究者来说,“像天才那样去生活是作为人,作为被造之物的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近,留美学生遭遇不测或失联的新闻屡见报端,不仅让留学生们深感不安与恐慌,也深深牵动国内的舆论。
唐晓琳被确认离世
美国《侨报网》10日报道称,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主任Benjamin C. Bromley教授在给系里所有学生的一封邮件中表示,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唐晓琳已离开人世。当天,犹他大学校方也证实了这一不幸的消息。
唐晓琳毕业于北大2004级空间物理专业,此前在美国犹他州大学做导师助理研究员,据唐晓琳高中同学透露,其可能处于抑郁中。
唐晓琳约于9月30日或之前抵达旧金山,10月1日凌晨起失联,她曾透露过想在金门大桥结束生命的念头,因此众多网友猜测她可能是因为科研压力过大而萌生轻生的念头。
疑因科研压力导致抑郁、轻生
科研从来就不是一个稳定的行业,你看到的博士和教授都是那些有幸留下的,他们的身后是大量被淘汰的“不幸者”。
从唐晓琳的经历来看,她度过了非常漫长的读书生涯。根据寻人启事中的信息,2004年她进入北大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到美国读研究生,今年是她攻读博士学位的第7年,但仍未毕业。
唐晓琳就读于犹他大学的物理与天文学系,该系每年只招收近20名研究生,录取条件十分苛刻。唐晓琳在犹他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读phd,做的方向还是难度相当高的病毒RNA(项目),实验非常难做,做好了发的文章也不会特别好,甚至有人说成功率低到令人发指。
但是从唐晓琳的ResearchGate个人网页中,可以看出来她对研究工作的投入。该网页信息显示,唐晓琳已经发表6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三篇,两篇发表在业内顶级的Biophysical Journal,另一篇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对于一直处于顶尖科学研究领域的人来说,一路名校毕业,对自己的期待可想而知,但是博士读了七年依然看不到毕业的希望,哪怕再乐观的人,也可能撑不下去吧。特别是当身边的同学陆续毕业,或者拿到教职,而自己还在实验室里守着未知的结果,有过这种经历的博士生是完全可以体会到那种绝望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唐晓琳才会在某个时刻向朋友透露想在金门大桥结束生命的想法。
网友对此事件的评论
“我们都想发好文章,但是大多数都在赌”
“你得努力,还得走运,只有非常完美、特别、新奇的A结果,才能发成Science,只要得不到那个结果,你将啥都没有,这是绝大多数情况……”
“我也是物理系,可能想得太多了就容易走极端。”
“为什么不回国?一条道走到黑有必要吗?中国是你们的退路……”
“我们的今天是昨天去世的人想要的明天 我前段时间也有过轻生的念头 现在和心理医生沟通过后缓解了很多 所以在国外的小伙伴 一定不要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
科研之路异常艰辛,谁也不知道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是几个通宵毫无成果的实验,是一份不如意的数据,是一件坏了三个月的仪器,是一封rejection的邮件,或者仅仅是一条boss发来的“any progress?”
像唐晓琳这样来自北大的高材生,在美国大学从事前沿科学研究,未来的学术道路还很长,她本来是可以用她的智慧为我们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现在,令人无比惋惜的是,她的生命终止了,一切可能性都随风而逝。
这样的悲剧并非个案,当我们试图探究悲剧的原因时,我们发现或许他们把科研当成了生活的全部,把博士学位和个人荣辱看得过重,从而失去了韧性,也放弃了个人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学术道路向来艰辛,即使如维特根斯坦这般的天才人物,也曾经因为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学术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感而想要自杀,然而他也断然表明,对于处于顶尖科研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像天才那样去生活是作为人,作为被造之物的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些能够坚持下来拿到博士学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并非有三头六臂或有非常手段,而只是更有韧性,或者仅仅是更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而已。
留学生面临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科研压力:博士的淘汰率高,难毕业。美国博士已成为世界上最难获得的学位,特别是理工科。从美国往年的博士通过率看,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这类名校的学生读博时间平均在8年左右,有的甚至需要10年时间,淘汰率在20%~30%之间,其中有不少学生由于实在受不了学校严苛的学术要求而被迫转学。
经济压力:对于很多出生于普通家庭的留学生来说,刚到国外留学的时候,需要精打细算几百美元的房租,需要为了省钱独自一人穿过大半个城市去找房子,在误了公交车的时候舍不得或者不知道用uber叫车。他们初来乍到的时候都穷过,都心疼家长赚人民币而自己花美元。
人际关系压力:留学生初到国外的时候,常常倾向于加入华人的小圈子,不善于与陌生人、其他族群的人交流。因为圈子较小,很容易会有孤独感,而大多数华人组织,在美国社会非常边缘化。
今天看到唐晓琳被确认离世的消息,我很自然地联想到章莹颖
10月3日,美国联邦检方向大陪审团提出中国女学者章莹颖遭嫌犯克里斯滕森(Brendt A. Christensen)杀害的证据,并对追加起诉为“绑架致死罪”,获得大陪审团表决通过。(6月9号26岁的章莹颖遭绑架后失踪,6月30日FBI认定章莹颖已遇害。)
在国外的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自保自救 夜间出行请校警护送;租房时检查门窗,丢了钥匙及时换门锁;关闭手机照片定位功能;遇紧急情况拨打12308
留学生遭遇不测,无一不牵动着我们的心。毕竟,每一个留学生,每一个普通的人,都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出国在外,请保护好自己,注意人身安全,如果真的遇到撑不下去的时候,请再坚持一下,去寻求亲人朋友的帮助。
两个北大的高材生,两个充满希望的学术之星不幸中途陨落,令家人为之心碎,公众为之叹息,无论是因为重压之下的心理失衡,还是潜藏在黑暗之中的罪恶,悲剧都不应再次发生,天才是稀缺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而天才又是如此之脆弱,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才经济学”。
处在金字塔尖的天才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尽最大努力确保自己的身心安全,方能让自己的智慧放射出光彩,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这大概就是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的含义吧。
(愿天堂没有压力和恐惧)
据说考博人士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考博路上,彼此相伴!
提供考博资讯,分享考博心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 文在寅北大演讲称中韩达压制朝鲜再挑衅共识
- 智付斥资8亿元入主华平股份 又一家支付机构进入资本市场
- 北大女学霸加入海军 讲述索马里巡航“海盗遭遇战”
- 又一位蒙古族美女演唱《马兰花》,评委都听醉了!
- 又一个打堂客的男人,今天让他出名!
- 央视传来大消息!又一"铁饭碗"没了! 100多万岗位或将
- 头条丨西宁又一市民中千万巨奖,为什么中奖的总是别人~
- 又一风口?中国便利店行业需“量体裁衣”
- 刚刚敲定!又一条新高铁来了,全线设21站,山西多地受益!看看过
- 闵行华漕又一医疗机构纳入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