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SIM卡伴随GSM而生。

1991年,德国捷德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SIM卡,随后卖了300张给芬兰运营商Radiolinja,SIM卡正式问世。

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Orbitel 901

Orbitel 901,这部发出了第一条短信的GSM移动电话里,也许是首部插入了SIM卡的手机。

自此,SIM卡一直是手机的忠实伴侣,两者携手创造了电信帝国的辉煌,并走进空前繁荣的智能手机时代。

然而,世界总是变化无常。在陪伴了手机26个春秋之后,在这个星球迎来万物互联时代之时,有人说,SIM卡正在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进入谢幕倒计时。

新的替代者是eSIM。

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来源德国电信:The future is all about eSIM

早在2011年,苹果申请了虚拟SIM卡专利。2014年,苹果发布了自己的SIM卡——Apple SIM,嵌入美国和英国发售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平板电脑中,允许用户设备动态选择运营商网络。

随后,三星Gear S2成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苹果最近发布的Apple Watch 3也采用了eSIM方案。

2017年10月5日,Google最新发布的两款手机Pixel 2与Pixel 2 XL成为首款兼容eSIM的智能手机。

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如果说苹果的Apple SIM对传统SIM卡还构不成威胁,毕竟Apple SIM技术是苹果专有的,与eSIM规范仍然有些不同。但从三星Gear S2到Apple Watch 3、Google Pixel 2 均采用国际公认的eSIM规范,从智能手表到智能手机,科技大佬们纷纷发力推进eSIM,加之物联网的预期,不禁让人有种“eSIM风口已来”之感。

eSIM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来自GSMA。

GSMA,这家覆盖全球220个国家,代表全球移动运营商的共同关注和权益的协会,正在推动eSIM生态参与者与标准化参考构架保持一致。

从苹果专有的Apple SIM到Apple Watch 3中嵌入eSIM的转变,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意味着苹果已成为GSMA eSIM规范的合作伙伴了。

2014年,为了满足未来物联网终端设备实现空中写卡的需求,GSMA提出新一代SIM卡规格。

2016年2月,GSMA发布智能手表、平板、可穿戴设备的eSIM卡远程配置规范。

2016年6月,GSMA发布智能手机eSIM规范。这一规范获得全球超过30家运营商、芯片商及苹果、三星、谷歌等智能手机厂家的支持。

SIM与eSIM有啥区别?

众所周知,从full size、mini 、micro到nano,随着时间的推移,SIM卡的演进越变越小,但无论怎样变化,它都需将物理的SIM卡插入手机或设备,并与单一运营商的网络锁定,你要更换运营商,就必须到新的运营商那里获得物理SIM卡,并重新插入。

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这种与终端设备物理插入式的结合缺点明显,尤其物联网时代,传统SIM卡地位尴尬。

①SIM卡插槽容易进入灰尘,剧烈震动导致接触不良,无法适应大规模物联网部署。比如未来汽车需要SIM卡连接网络,长期颠簸行驶的汽车需要强劲的焊接芯片,而不是易导致接触不良的插槽式插入SIM卡。

②传统SIM卡与单一运营商网络锁定的方式限制了新业务发展,同样在车联网领域,他们最早嫌弃传统SIM卡,由于车辆跨国销售、行驶等特点,传统频繁更换SIM卡的方式不能适应车联网的发展。

③传统SIM卡限制了终端设备的空间和设计,而智能终端的内部空间就像北上深的房价一样寸土寸金,尤其针对智能手表、VR等可穿戴设备,缺点尤为突出。

所谓eSIM卡,即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本质上还是一张SIM卡,只是它是一颗SON-8的封装IC,直接嵌入到电路板上,其尺寸比目前最小的Nano-SIM还小很多,大大节省了传统SIM卡卡槽空间。

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eSIM卡另一个关键优势是,它是可编程的,支持通过OTA(空中写卡)对SIM卡进行远程配置,实现运营商profile的下载、安装、激活、去激活及删除,从而实现灵活选择多家运营商,可应用于终端出厂后批量业务开通、业务到期后续约、改变签约以及在漫游时变更运营商等场景。

profile包含用户识别信息,即用户身份、认证参数、运营商定制参数等信息和业务签约信息。

简而言之,eSIM卡不必拔插更换SIM卡,它可通过远程编程的方式支持不同的运营商,可在不同运营商网络间切换,像选择WiFi网络一样选择运营商网络。

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小小的eSIM,将对运营商带来怎样的颠覆?它是一场革命吗?

eSIM颠覆传统生态,运营商要失去对消费者的主导权?

以前,一张SIM卡与单一运营商绑定,从生产、定制、发行到激活,运营商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而eSIM出现后,在运营商、终端厂商、eSIM卡商中间新增了一个eSIM远程配置管理平台,形成了一个以eSIM远程配置管理平台为核心的三角型生态构架。

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谁来主导这个平台?就成了各方争夺生态控制权的焦点。

运营商当然希望继续主导,终端厂商和eSIM卡商也想主导,但消费者可能更希望由一个第三方机构来管理,以确保市场中立。

假设这个平台由第三方机构来管理,运营商只是负责对接平台,那么运营商就失去了对终端用户的主导权,进而对整个销售渠道和运营模式带来影响。

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后,不再去运营商的营业厅申请SIM卡,而是看看广告了解一下哪家运营商的资费更便宜,直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就可以签约,使用网络。

要是感觉用的不爽,随时可以选择新的运营商,也不必去营业厅办理退网了。

显然,以前靠传统SIM苦心经营的圈地门槛被打破了,更悲催的是被彻底旁路,如何维系客户的忠诚度,成为一大挑战。

运营商不得不重新设计传统市场部门的运营流程和模式,创新营销方式,当然根据传统经验,估计不过就是到处贴广告、疯狂的打价格战。

此外,eSIM也意味着对漫游彻底say goodbye了。

但是,强大的运营商帝国就这么容易被颠覆吗?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至少,智能手机要普及eSIM难度不小。

首先,运营商是绝不会轻易拱手交出主导权的,这是命根子啊。

即使Google最新发布的Pixel 2与Pixel 2 XL,也不过是小试牛刀,eSIM不过是个选项,它仍然放着一个nano-SIM卡槽。苹果iPad Air 2和iPad Mini 3当年一出来就遭到了一些运营商的抵制,比如美国Verizon就拒不合作。估计在Apple Watch 3上也难实现自由选择运营商。

其次,尽管GSMA在推动eSIM,但这其中涉及多方利益冲突,大家最终能不能谈好,做好兼容性,仍然是个问号。

再则,还得看监管层点不点头。如今手机号码都是实名制,申请号码要确认个人身份,eSIM生态下如何监管同样是个问题。

最后,就是钱的问题。如今的移动通信市场日渐萎缩,运营商的收入也在不断下滑,eSIM卡商、终端厂商要想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来抢食,必然也要投资,他们在运营商的阻力下,还剩下多大的动力,值得怀疑。

所以,eSIM难于短时间内颠覆手机市场,它真正的爆发点是——物联网。

eSIM助力开启物联网大门

以车联网领域为例,eSIM是刚需。

汽车要销售到全球,要连接不同国家的运营商网络,你总不可能将它们召回换SIM卡吧。比如,以丰田的全球通讯平台构架图为例,它这个平台要连接各国的运营商网络。

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这就需要采用eSIM远程配置管理来激活、变更汽车连接的当地运营商网络,还能避免汽车行驶时颠簸导致传统SIM卡与卡槽接触不良的问题。

随着物联网连接规模越来越大,eSIM远程配置管理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想象一下,未来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甚至是你给小孩买的玩具熊连网了,你总不可能买一个玩具熊还要到运营商的营业厅申请SIM卡吧。

好吧,就以玩具熊为例,尽管这个举例有点不太妥。

这些玩具熊一定是从一出厂就嵌入了eSIM,你买回家之后,只需远程激活即可,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也可以把它添加到你的“一号多终端”套餐里,或者家庭“一号多连接”套餐里。

如果你这个玩具熊是在某宝买的,7天内无条件退货,小孩玩了几天后,发现质量太差,想退货,但eSIM已经激活了,怎么办?没关系,远程eSIM远程配置平台可帮你远程去激活。

但是,这又回到老问题上了。谁来主导这个eSIM远程管理平台?玩具厂商?eSIM卡商?运营商?还是第三方?

如果多方博弈最终未能讨论出个结果,那么这些玩具熊可能就不会连接到我们的蜂窝网络了,它们只能去连接WiFi或者其它非蜂窝物联网网络。

看起来挺复杂的,可如果运营商失去eSIM主导权,嵌入eSIM的终端都可以像WiFi一样自由选择运营商网络了,这对运营商传统的市场运营模式颠覆有多大?未来的物联网市场竞争有多么激烈?答案一定是非常大、非常激烈。

网优雇佣军投稿邮箱:wywd11@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eSIM要革运营商的命?没那么简单吧

通信路上,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