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以下内容选自

??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

——吴蛮印象(上)

乔建中

第一次听赏吴蛮演奏琵琶,是1989年7月8日,那天,首都音乐界200余人,前往香山玉皇顶参拜“刘天华墓修复揭幕仪式”。仪式的一个重要节目,就是在修整一新的天华先生墓前举行了一场简短精彩的纪念音乐会。刚获得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的青年琵琶教师吴蛮演奏了天华先生创作于1928年的《虚籁》,由此让我对她有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原因是组织者在这样特殊的场合选择这样一部题旨深远、以往我们很少听到却又曲折地表达了天华先生对未来充满忧虑彷徨心境的代表作,引发了我和在场听众的种种感怀,同时,也是因为吴蛮在技、艺、情、韵和整体把握上都很得体。当然,还有她大名中的“蛮”字,一下就牢牢地印在大家的脑海里了。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再听吴蛮演奏,已经是23年以后的2012年春,地点在美丽的杭州滨江路大剧院。这年3月6日,吴蛮随闻名全球的“丝绸之路音乐计划”乐团来中国巡演。该“音乐计划”由享誉国际的大提琴家马友友发起,其宗旨是“寻找音乐的共同根源,开创新的音乐语言”,警示人们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之际,千万要努力保留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吴蛮是该团的创团元老,加上这次在自己的家乡演出,所以,除了担任几个节目的演奏外,她还是全场演出的主持人。“半主半客”的特殊身份,让舞台上的吴蛮显得十分兴奋、活跃而又不失幽默,时而英语,时而普通话,时而又插入几句杭州话,给台下听众带来无限的欢乐。那天,可以容纳2000多观众的大剧院几无空席,除了高达2000多元的票还有剩余外,三五百元的普通票早已售空。我的票是长期参与乐团演出的中国笙演奏家吴彤特意赠予的。听完音乐会,我的第一个强烈感受就是这个富有创意的跨文化“计划”及其表演,似乎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些新作和新的表演形式,甚至也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产生一系列新的音响及其结构。它更大的追求是以“丝绸之路”作为全人类古老文化的象征,通过对沿路不同国家历史传统的再发现、再挖掘,找到音乐的其实也是人类的“共同根源”,从而为当今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寻找到新的通道和新的语言,基于此,乐团成员几乎全部都是本民族、本地区的顶尖演奏家,他们一个个也都是特定国家、民族、地区传统音乐的代表,在“丝绸之路音乐计划”大旗的召唤下融为一个“跨文化”整体,把经过再创造的传统音乐表达形式呈现给全世界听众,用以证明传统的鲜活生命和力量,让人类文化焕发出新的精神。我的第二个强烈印象,就是在这样的场域和这样的情境中,吴蛮已不再是演奏《虚籁》的那个吴蛮,而是代表中国参与这一“跨文化”表演的重要成员,她在这台音乐会上的表演气度,也不再是纯古典主义的或中国传统的。音乐会上,“多样性”成为她也是全体艺术家的共同追求。她和她的琵琶在这一“多文化”的场域中首先追求的是尽可能地“融入”,让听众从整体上感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互融性。同时,作为主持人,她又以自己的才智和对“丝绸之路音乐计划”的深透理解,一方面很自如地掌控着全场表演,一方面让艺术家们通过精湛表演所释放出的文化精神,弥漫在大剧院的各个角落。听众不仅享受了美好的音乐,也于无意间走进了“丝绸之路计划”。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第3次听吴蛮演奏,是在这一年的秋天,地点是在“台北市国乐团”音乐厅。当年五月,为纪念浦东派杰出传人林石城先生诞辰90周年,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和学术研讨活动。未久,先后从教于林先生的大陆弟子郝一凡、章红艳、曲文军与台湾两位同门在台北会合,举办了一场集中展示浦东派琵琶艺术的纪念音乐会。作为林先生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吴蛮自然在被邀之列。我则因为在此前的研讨会上发表《论林石城先生译、编“鞠士林琵琶谱”与“养正轩琵琶谱”的历史地位、价值及其他》一文也在受邀之列。音乐会上吴蛮演奏了《思春》《霸王卸甲》和中阮琵琶二重奏《行街》。前二曲为林先生嫡传,也是浦东派的代表曲目,更是吴蛮20多年来全球演出的保留曲目,而在她近期由风潮公司录制的《琵琶蛮》专辑中,该二曲也赫然在列。从中看出她对恩师的感念,对传派的敬重,以及她以此作为中国传统琵琶艺术传人身份特殊标志的用心。虽然,此刻的她,已经以琵琶一器在西方文化艺术界打拼20多年,且名满亚、欧、美、澳四大洲,荣获了许多国际重大奖励,但从来也没有忘记自己艺术的出发地和她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一刻都不可中断的血亲关系。此前此后,我也听过不少场琵琶音乐会,但那场音乐会有其他同类演出不可相比的特别之处:清一色的浦东派传曲,清一色的林门嫡传高徒,清一色的浦东派曲韵,让人强烈地体会到,在20世纪专业琵琶的教育传承中,浦东派血脉真强,林先生贡献真大。这样的音乐会要想再听,或许要等到2022林先生百年诞辰举办之时。而吴蛮给我的印象,就像她仍然可以讲一口纯正的杭州“吴语”一样,一旦进入“规定的”浦东派语境,她便与长期在国内任教的同门师姐师妹师兄们共同将“林氏乐风”演绎得淋漓尽致,一点也听不出其中有一位因离境20余年而浸染上一点异乡味道。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第4、第5次都是在2015年,一次在华盛顿,一次在北京。今年一月底,我到华盛顿探亲。一抵华府,我就和她联系,希望有机会听她的演奏会。吴蛮很快来信说,2月9号在Freer Gallry of Art 将举行亚洲艺术节音乐会,听众事先登记即可顺利进入。当天下午,我提前往Freer Gallry of Art,先参观了该馆收藏的东方各国的古代艺术品陈列,馆中每件藏品都堪称珍品,反映了中、韩、日、印等东方文明古国的伟大创造。晚上的音乐会的主角是三位分别代表中、日、韩传统器乐家,除了吴蛮,另有一位年轻的日本笙(Sho)演奏家和韩国伽倻琴(Kayagum)演奏家。吴蛮演奏的曲目有传统文套《夕阳箫鼓》、她创作的《九月杨花飞》、美国作曲家罗森伯格(Ned Rothenberg)的《Unkai》。Freer Gallry of Art音乐厅不大,仅200余座位,但听众如约而至,把音乐厅挤得满满当当。美国人听赏音乐的习惯是一旦台上音乐响起,台下便安静之极,整个大厅除了乐声还是乐声,而音乐一止,便掌声骤起,如雷鸣一般,无论人数多还是少。当天晚上,3位演奏家所选的曲目,多以典雅风格为主,特别是日本笙,一律为宫廷雅乐曲目。只是到最后,3位演奏家用即兴的、碰撞式的方式演奏了一首三重奏,情绪才略略活跃。3位演奏家在美国都享有盛誉,她们手中的乐器又是3个东方民族器乐文化的代表,每种乐器的背后都有一个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这台音乐会最重要的象征意义。其次,我们从3位演奏家所选定的曲目看出,她们在处理传统与当代关系的策略方面却颇不相同。吴蛮的3首曲目,一传统、一自创、一西方作者,她要告诉西方听众的是,琵琶虽然历史传统深厚,但它始终在努力融入现代。韩国演奏家似乎选取了与她大体一致的思路,有一首乐曲甚至在伽倻琴演奏时加用了合成器,对现代思维的追求感甚为明显。而年轻的日本笙家,3首乐曲一律缓慢而典雅,体现了日本民族对传统一贯严格的“守成”态度。可以说,吴蛮在美国的“亚洲艺术节”以东亚(东方)为主题的音乐会上,她的琵琶,通过3类曲目,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界、音乐界处理古—今、中—西关系的一种兼容并蓄态度。

未完待续...

关于作者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乔建中(194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任福建师大、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2006—);《音乐研究》副主编、《人民音乐》《音乐艺术》编委;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顾问;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黄河之声天上来——黄河流域民间音乐巡礼》《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合)、《瑶族民歌》(合)《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历史地理研究》(1998,首版;2009年,修订版)、《叹咏百年》《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中国音乐》《国乐今说》《乐事文心》《望—一个老农28年间守护一个民间乐社的口述史》等;编著及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0—1992)《中国音乐典藏大系》《中国锣鼓》《中国传统艺术百科词典音乐卷》《音乐学概论》《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传统音乐卷》《华乐大典·二胡卷》《中国音乐地理》等辞书、学术文集十余种。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吴 蛮

吴蛮,国际公认及名扬世界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和中国音乐大使,一位时代性的文化创业者。其艺术成就早已超越琵琶演奏家角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独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及文化使者的国际职业音乐家的生涯。2017年获美国格莱美最佳唱片奖及7次提名最佳演奏和最佳专辑奖。委约及首演了百余首琵琶新作品,赋予琵琶在传统和现代音乐中的新角色,开创了新领域。2013年,荣获《美国音乐》“全美年度演奏家”奖,这是有史以来该奖项首次颁给一位非西方器乐演奏家。 主持与参与项目涵盖众多艺术领域,合作对象从民间艺人到国际名家,诸如著名的克罗诺斯四重奏、纽约和芝加哥交响乐团,以及马友友丝绸之路乐团等。通过音乐合作打破了文化边界,体现音乐交流促进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作为马友友丝路乐团发起人之一,《波士顿环球报》给予她极高的评价:“吴蛮属于极少数改变他们乐器历史的艺术家之一。”作为主角之一,吴蛮在丝路乐团的纪录片《陌生人的音乐》中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中国当代文化变迁发展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洛 秦

 洛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史学学会会长、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等,带领团队进行多元音乐文化结构的研究,特别是音乐人类学与音乐史学研究的交叉结合,提倡音乐作为文化表现的学术思想,探索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与经验。主要著作《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世界音乐人文叙事及其理论基础》《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等十余种及论文百万字。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等。

请读者在文章的留言中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出版社将对留言的读者进行抽奖,并在第二天公布获奖名单及授奖方式。获奖的读者将获得10月15日  14:30北京国家大剧院新闻发布厅举行的《丝绸之路琵琶行——大师吴蛮的世界音乐叙事》

新书签售会活动入场券一张(原价40元)

购书方式:

1、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微店购书

2、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公众号,点击右下角微商城进入中国音乐学网书城购书

3、直接联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部:021-64315769、021-64313256

4、购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楼一楼 出版社小仓库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号:SHCM_press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乔建中:给琵琶一个新的定义——吴蛮印象(上)

扫码关注我社微信,获取更多音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