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文|蔡尖尖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大清早的,

朋友小文就发过来一则新闻,

一看标题连我都紧张起来:

“科学研究独生子女更不善交际,连大脑结构都不同!”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小文说:

“大肚子提心吊胆、日夜颠倒奶娃、

几年都不能好好上班的日子,

我可坚决不想再来一次了;

我和先生都商量好了,不要二胎。

你赶紧仔细读一下,

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别不是有缺陷吧。”

原来,

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姜秋主持了一项研究,

对两百多名大学生进行了智力、创造力和个性的标准测试,

还扫描了他们的大脑结构,

看看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发育发展,

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测试结果表明,

在智商方面两者没有差异,

但独生子女的创造力上得分高,亲和性低,

原因就是脑部结构上看,

两种孩子在大脑缘上回、内侧前额叶皮质、海马旁回都不一样。

再查了一些其他资料,

我松了一口气,告诉小文:

“只能说是有些不同,但绝对不属于缺陷或者是有问题。”

进一步解释就是,

即使我们大脑基本构造都一样,

但是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受到的刺激不同,

擅长的技能不一样,

大脑对应区域也会更加发达点,

又不是独生子女才有的现象。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这年头,做父母的真是压力山大。

好好养育一个孩子已经够难的了,

以前不想再生,

还能拿国家政策当挡箭牌,

现在开放二胎了,

社会和长辈都在催生二胎,

关于独生子女各种不好的论调还越来越多,

让人越发焦虑。

这个问题我也焦虑过,

女儿从小就不热衷于寻找小伙伴,

大多数时间自己一个人就能玩很长时间。

那时候我常常担心,

她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孤僻内向,

将来朋友很少,未来在职业上发展里受挫。

毕竟没有了兄弟姐妹,

人际关系重心就会移到其他的社会关系,

还别说,有时候我甚至觉得,

朋友比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来得更加亲近些。

于是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简单地做个小调查,

回复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发声——

小A:我从小就不喜欢和人家打交道,到现在也是,不过我有个哥。

小B:我是独生子女,但是我只是想和合拍的人交流,不需要朋友数量,只要朋友质量。

小C:不会啊,宿舍里的独生子女比非独生的好相处多了。

小D:独生子女,我也确实性格独立,不喜欢依赖人,可能这样就看起来亲和力低吧? 但我交际能力不差。

这和北京大学与中科院心理所发表在美国《人格与个体差异》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符合:

独生子女在人格开放性、生活满意度、

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方面更好;

他们虽然更享受独来独往,

但不代表沟通能力差;

他们的朋友圈小,但关系更牢固持久。

在很多场合和工作中,

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成为主力军。

但是,好话孬话都要听,

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

交际能力都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基础社会技能。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发展心理学表明,孩子在三岁之前

最重要的社交是和父母打好关系,

从爸爸妈妈这里建立依恋、冲突、交往等基础社会规则。

在三岁之后,

孩子社交的重心就会慢慢移动到同伴的交往上去,

这种类型的交往,

对孩子的发展作用是爸爸妈妈无法取代的。

孩子和爸爸妈妈的交往是不对等的,

属于照顾型,

主要是让孩子能获得基础社交技能,

拥有能够探索环境,

敢于和他人交往的安全感。

同伴之间的交往最特别的地方,

就在于双方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兴趣、爱好来选择对方;

同时,为了能够获得互动,

孩子会学着理解别人的观点,

也会协商、妥协和协作。

所以那些有助于孩子发展交际能力的重要能力,

是很难在父母或者其他大人这种不对等的互动里面获得的。

韩版综艺《爸爸去哪里》里面高志溶和儿子高胜载在这个问题上就非常明显。

高胜载主要是医生妈妈带大的,

27月就展现出惊人的语言能力,

甚至达到了四五岁孩子的水平。

但是同龄的孩子不知道和他如何对话。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大龄的孩子又不愿意和太小的孩子玩。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高爸爸带着儿子去儿童心理中心进行测试和观察,

心理咨询师发现爸爸经常使用否定性表达,

或者直接告诉孩子玩具的玩法,

这些都不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玩耍的方式和语言。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最后陈述医生说得很婉转,简单来说就是:

像小大人的孩子,

会少了很多和同伴探索世界的那份乐趣和童真。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对于仅有一个的孩子,

我们难免会过度关注、包办,

再加上电子产品越来越发达,

同伴的也就交往越来越少,

孩子交际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从家庭过渡到社会交往模式就会遇到困难,

才留下不善交际的刻板印象。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有人要问了,

难道我们必须要生个二胎才能弥补吗?

不用紧张,

独生子女不一定非要通过手足才能培养出交际能力,

只要创造足够的环境,

一样可以弥补这个部分的缺失。

早在20多年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在他的著作《第三种黑猩猩:人类与身世的未来》中就提到,

传统部落的孩子是受到部落成员共同照顾,

对陌生人的社交能力比现代富裕社会的同年龄孩子还要更好。

1小家变大家,独养变群养

和小文讨论了一会,她:

“难怪以前小区里带孩子的老人家经常和我说,

多带宝宝下去玩,

他们也许不懂那么深的道理,

但多让孩子知道有很多同伴,

也是用环境反过来影响孩子吧!”

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

居住的地方附近一般都有个孩子扎堆的地方。

怀孕时我在家附近散步,

很快就认识了好几个同住在小区里的妈妈,

也和很多带孙子的长辈聊得热火朝天。

等到孩子出生的时候,

抱她下去晒太阳,

一起交流育儿心得,

让老人家逗逗孩子,

让宝宝看看嬉闹玩乐的大孩子,

虽然还是不懂,

但她早就知道那个地方可以找到很多小伙伴。

当然,

更加亲密的朋友孩子、亲戚家的孩子、幼儿园同学,

可以带孩子过去做客,或者邀请到家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

就研发了“假日小队”的模式,

让几个孩子一起周末到其中一个同学家里共同生活一天,

学习、游戏、家务、食宿都在一起,

一下子就让孩子和小伙伴有了足够的相处时光。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2交际,不分独生和非独

虽然我们谈的是独生子女的问题,

但手足之间的交际,

也是未来的一种社交模板,

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守护。

生了二胎的雯雯,

告诉我她每天最头痛的是两个孩子动不动就闹上,

帮大的看着小的可怜兮兮;

帮小的老大又开始嚷嚷妈妈偏心,

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孩子之间的相处,当然也有各种冲突,

就算是兄弟姐妹,

两个孩子之间也常常会抢玩具、打架,哭鼻子。

爸妈们的问题就来了,

不管吧,

很可能就会出现一个孩子欺压另一个孩子,

或者不知轻重弄伤了;

管吧,

又可能会过了头,

不管是命令孩子让玩具,

或者在旁边盯着孩子玩,

都会让孩子不能尽兴,失去互动的自由和乐趣。

冲突并不是都是负面的,

也是人与人之间在寻找相处平衡的舒适区,

孩子自己会慢慢就建立起属于他们相处的方式。

能够表达自己的愿望,

也能够理解他人的需求;

学会拒绝,也学会妥协,

这才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法则。

父母在平时可以教会孩子一些交际的技巧,

但不能矫枉过正另外是在孩子玩耍的时候,

不要经常去干涉他们的冲突,

除非发生伤害的行为,言传身教始终是最好的办法。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3有趣的孩子,不愁没朋友

“你喜欢班上哪个小朋友呢?”

我经常逗从幼儿园放学回来的女儿,

尽管说话不太利索,

她经常会说同个小朋友的名字,

他确实是个很受欢迎的小宝贝。

和我们小时候一样,

那些鬼主意特别多,

又有特长的孩子就是孩子王,

孩子主见强,见识多,性格也更加开朗自信,

不但能引领话题和小伙伴们玩耍,

也能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很多乐趣。

就算到现在,

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和有有趣的,

能够聊很多,志趣相投的做小伙伴。

除了学习,

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

看一些经典的动画片,

适当接触电子产品,

孩子很容易因为喜欢同样的游戏,

同样的动画角色,同样的小游戏,

迅速打开了友谊的管道。

就算长大后,

也不会因为“不知道聊什么”陷入尴尬区。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我们对孩子的爱,

是小时候的陪伴,也是长大后得体的退出;

那么教会孩子交际,为他创设环境,

就是让他更好地长出飞翔的翅膀,

去更广阔的天地。

独生子女,

是我们给孩子独一份的爱,

却不会赠他独一份的孤独。

作者:蔡尖尖,多家知名平台专栏作者,写深度的心理解析,做最温暖的情感树洞,尖尖而立,保持独立思考。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

谁说独生子女社交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