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一带一路”下保险业监管合作机遇与挑战 | 教授观点
文 /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周延礼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17年8月刊,根据作者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南南合作与‘一带一路’”主题论坛演讲整理而成。
本文介绍了中国保险业的演变史、展望了中国保险业的未来,并进一步介绍了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保险业的监管合作前景。
中国的保险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在南南合作与“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保险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并且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方针来进一步推动合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在这些国际形势的新机会和新挑战面前,只有确保找到一个良好解决方案才能实现未来更好发展。
中国保险业的演变
中国的保险业务始于多年之前,最初是由英国投资人来开展。当时中国在广东做了一些项目,是一个非常有象征性的生态系统,彼时的保险业非常好的影响中国的发展,同时打下了中国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基础。
1865年,上海成立了第一个保险业协会,主要是投资国内保险服务,由于这项业务的重要性,1865年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元年。
回顾过去30年的中国改革,保险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1978年以来,从仅有人保一家公司到现在已经有约200家保险公司,并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如今,中国正在不断地完善市场结构、基础设施,建立起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结构已经不断地成形。目前,全国有57家外资保险公司,还有100多家内资保险公司在市场中共同合作与竞争,共同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满足着中国保险用户的基本需求。
在监管方面,保监会作为监管机关是在1998年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唯一一家从事保险业监管的主管机构。通过上述机制建立起了保险业的监管框架后,随后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保险法》规范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目前,监管方面也在不断地简化行政流程,不断地加强信息科技的应用,同时考虑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未来运用到保险的监管当中。一个可能的未来是:使用区块链等技术进行保险业信用系统建设。
保险业国际监管合作
接下来笔者从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来介绍中国保险业的监管框架。
中国的监管现状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保险业经营的格局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有很多新的保险业态在不断地出现,包括保险科技、科技保险在不断发展,另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些新形势对监管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和更高要求,未来保监有很多任务要不断推开、不断执行来满足上述这些要求。
面临这些新的、重大的监管挑战,现在确认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是未来监管的主基调和基石。根据《保险法》规定,需要由保险业监管的主要机构维护保险市场的基本规则,以及竞争秩序,推行宏观审慎的监管。面临新的监管要求,遵循中国保险业监管的宏观审慎原则,保监会建立了很多的规则,如此能够帮助监管市场中的不当行为,去除市场当中的无序竞争。同时,也可以消除保险业和其他混业经营所产生的跨界风险。现在保险监管的框架,也变得更加简单单一,也更适合于提高效率。
具体来看宏观审慎框架当中,主要的要素就是如下几点:制度建设、金融监管、偿付能力监管、企业治理监管等。不过,推进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还有一些具体措施应该采取。
第一,要依法来进行保监,要依靠信息技术来进行保监,尤其是要跟进现有的保险技术领域当中的大趋势、大方向,还有一些最佳实践,包括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等等。
第二,要不断地继续找到一些新的要点,然后找出更适合中国的保险业发展的技术和趋势,如此可以使保险业更加健康发展。
第三,需要对《保险法》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跟上不断发展的保险业形势。
第四,中国是农业大国,需要不断地推出农业类的保险。中国市场有很多来自农业和农民方面的需求,包括对粮食作物的保险以及对农民个人事故险、天灾(自然灾害)的保险,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保险要素,未来都要不断地抓好,推出相关的服务,化解相关的风险,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除了上述方面外,作为监管者,确实是非常希望促进新现象、新趋势发展,这其中还有领域值得关注,包括制度框架、市场改革,还有IT基础设施建设等等,监管方面已经花了很大的功夫,来搭建相关的基础设施,满足基本的需求。
国际监管合作
再来介绍下宏观审慎框架下的国际监管合作。
中国2000年加入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加入协会后,成了委员会的成员。2008年又成为相关执行委员会的主席。在协会中,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包括国际资本要求相关活动,保险监管标准相关活动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保险经营方面的活动。未来会有更为深入的国际相关保险监管合作。
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一方面,中国希望代表南南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多项合作,不断地来支持南南国家来发展保险业。相对欧美、日、英等起步比较早的发达国家,南南国家保险业发展起步相对晚一些,所以中国一直想把发展中国家保险业发展当中的很多想法、形式、状况反馈给世界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在不断试图让发达的国家来理解发展中国家保险业发展现状,让他们了解南南国家保险市场发展情况、进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帮助更多国家理解保险业监管合作的重要性。举例来说,中国平安集团属于非常大的金融集团,该类金融集团既是银行也是保险公司。所以这样大的保险金融集团的监管是非常难的。在监管层面当中,需要联合银监会等机构,对其进行监管。同时对一些金融集团来说,这些集团在香港、纽约都有上市,监管就需多国、多个部门共同跨界来进行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希望通过多种平台,促进更多的南南国家、发展中的国家加入我们保险的监管平台,一起来分享各国的经验,尤其是中国如何来进行保险业监管的做法。同时,可以共同探讨新兴国家碰到的新情况、新现象。在未来加强双边的合作,也包括我们的多边合作,尤其是作为保险监管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这样的合作都应该有。
举例表示,中国现在已经面临老龄化的重要挑战。到2040年的时候,能够照料老人的年轻人的数量是越来越少,所以老人数量和比例会越来越高,面临这样的挑战,就需要在金融、保险上进行良好设计。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国家都会遇到,中国希望推动多方进行交流、合作。
国际合作的未来
未来的发展中,保险监管有一些可能碰到的问题,中国应该坚持防风险为首要任务,未雨绸缪,为未来的金融问题做出相应的准备。
宏观审慎方面,中国需要学习国际的经验,尤其是在监管的角度,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监管经验,改革现有的监管制度,更加适应市场化条件的发展。同时应用更高标准的监管水平来进行相关的监管,这样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微观审慎监管角度来看,中国的监管的未来会是怎样?第一,应在某些领域进行合作,特别是在国际组织方面,应借助各个平台分享信息,针对不同领域广泛协商、分享经验和教训、彼此学习,以彼此为鉴,避免错误重演。第二,地区合作平台,比如借助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平台交流信息,交流彼此的实践和计划,分享彼此所知的信息。
南南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许多共同语言、共同需求,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进行更多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框架,此框架可以让彼此携手共进,从中国的案例当中汲取、借鉴、推进国际合作。在这些背景下,各方应坚持国际合作这样的原则,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和工具,来发挥作用,持续进行合作,深化合作。未来,在前沿领域应加强研发对话和交流。未来加强双边合作、多边合作。
- “一带一路”非洲行代表团参观2017中国非洲产能合作展览会
- 服务实体经济 支持“一带一路” 泰康集团与中广核达成战略合作
- 积极搭建务实合作平台助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 “一带一路”志愿服务联盟建立
- 最高法院:“一带一路”典型案例精选|天同码
- 中外百余所交通大学将聚焦“一带一路”服务国家交通战略
- 贵州晶朗眼科医院再赴缅甸开展”一带一路慈善光明行“
- 【“一带一路”主题采访】锡兰女孩沙妮拉的中国情结
- 【新闻】华宇国信政信金融服务通海县 携手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 年底大盘点:保险公司现在在忙啥?保险业明年又有何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