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为什么诚实让你更快乐》
【摘要】
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研究显示,当人们在十个星期里有意识地停止说谎话时——其中包括善意的谎言——他们罹患的身体病痛(如头疼)以及对心理健康的抱怨,都少于未专注于诚实的对照组。
最近,007看到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为什么诚实让你更快乐》。文中强调的一切诚实包括拒绝“善意的谎言”,跟我们“儒家中庸和谐”的为人处世之道,尤其公关广告营销行业“修饰美好”的法则,似乎相悖,这引起了007极大的好奇心。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情绪实验室(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Emotion Lab)的研究人员,正聚焦于“亲社会”谎言——也就是我们为了利他而撒的小谎,比如告诉想成为作家的人们,他们写的故事很精彩,因为你想要表现出友好态度并鼓励他们,但实际上你知道那些作品还不完善,会遭到拒绝。该实验室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当我们同情某人时,更有可能说出亲社会谎言,因为如果我们为某人感到难过,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用真相伤害他们。短期来看,这些谎言会让人感觉良好,但假以时日,它们造成的伤害会大于它们带来的好处。毕竟,残酷的真相虽然伤人,但如果他们想要改善自身表现的话,尤其是在职场上或学校里,人们需要知道真相。
不过,如果涉及的是我的婚姻,我真的想要残酷的真相吗?
专注于诚实有时的确会让我和我丈夫之间的交流得到改善。例如,当《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登出关于开放式婚姻的文章时,我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由于正在记诚实日记,我没像以往那样独自琢磨,而是和丈夫就此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讨论。另外一些时候,说实话的冲动只会让我们的关系变得紧张。我不认同他的育儿技巧这种实话,没必要次次都说。我意识到,在伴侣之间,除了坦诚相待和撒些善意的小谎,还有另一种相处方式,那就是不要无话不谈。
总体而言,我发现比起大事上的诚实,小事上的诚实会让我的内心更为挣扎。当客户不小心为一个项目付了两次款时——在付款一周后又发来一张1000美元支票——我根本没有思来想去。这是1000美元,如此显而易见,我通知了客户。但换成麦当劳的得来速窗口收银员多找了我1美元,而且窗口前排了那么长的队,我只不过要喝健怡可乐,我的孩子们在后座上闹翻了天,再说笨蛋麦当劳为什么总这么慢?!……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虽然把1美元还了回去,但我差一点儿就不想还了,因为多拿1美元是非常小的一件事,何况在某种程度上还情有可原。如果不是正专注于诚实,我不确定是否会归还这1美元。
我的经历与行为经济学家丹·阿雷利(Dan Ariely)在2012年的《不诚实的诚实真相》(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一书中所写的内容相契合。他的研究显示,我们会捏造10%左右的事实。如果相当确定不会被逮到,我们便会撒谎,但只是撒一点儿情有可原的小谎。如果看到其他人在撒谎,我们会较多地说谎话。如果被提醒做人要诚实,我们较少地说谎话。在我的日记里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这些情况。
我还很快意识到,Facebook上那个生活美满、子女乖巧的朱迪·凯特勒(Judi Ketteler),只代表着我的一面——赛斯·斯蒂芬斯-大卫德维茨(Seth Stephens-Davidowitz)在《人人都会说谎》(Everybody Lies)一书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探讨。数据科学家大卫德维茨所探究的是,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向外界呈现的理想化自我,与常常颇为糟糕的实情之间的差异——由我们输入谷歌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揭示出来的实情,绝不会被我们写进状态更新里。我通过社交媒体呈现的自我并不是一个谎言,但如果要专注于真正诚实的行事方式,似乎最好别太沉迷于社交媒体——因此,我大幅减少了在Facebook上发的帖子。
诚实做人像是一场战斗,但我开始喜欢上了诚实的感觉。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研究显示,当人们在十个星期里有意识地停止说谎话时——其中包括善意的谎言——他们罹患的身体病痛(如头疼)以及对心理健康的抱怨,都少于未专注于诚实的对照组。
研究人员还发现,当人们更诚实时,他们往往对自己与伴侣的关系以及自己的社会交往有更好的感觉。对我而言真是如此,主要是因为我的自我感觉变好了。我喜欢那句老话,“人人都想要真相,但没人愿意说实话”。我以前并非总愿意说实话。但我想要真相,而这种对诚实的专注让我觉得,我正在出自己的一份力。
最重要的是,专注于诚实能让人积极地与外界沟通,而不是消极地抱怨世界。这样做或许还会让你觉得自己的脑袋里有金子。
读完此文,007在想,如果一切都诚实,但很多时候“真相是伤人的”,尤其作为公关广告营销人而言,很多时候,在“并没那么坏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无可奈何的习惯性选择了沉默,甚至将其“化作美好”,还有一些人甚至“把黑的说成白的”,我们的良心会不会痛呢?
2006-2007年, 007为某款新品奶上市做推广宣传,我也不知道该奶所宣称的新功能是否有效,通过我们的包装推广,本来是鸡肋的新品,一跃成为行业的“新星”。时至今日,该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饮用,每年也在通过广告公关变换不同的诉求点刺激消费。但我知道,其实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这让我每每在超市看到别人采购此奶时,总有一种莫名的自责,还好,喝不死人,只是没那么大功效,这让我些许安慰。。。
诸如此类不诚实的公关广告营销可以说比比皆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最近我再读《影响民意的人——公关之父伯奈斯》时,看到其在年老时采访时说出的真相,其操控舆论“把抽幸运牌香烟宣导为有助于女人身材苗条、喉咙舒服”,并在当时大获成功时,不经感慨,在商业利益面前,无论大师还是圣贤,都不能幸免,他们都曾“不诚实”。
再看看,最近薛之谦的人设危机,包括冯小刚最新电影《芳华》突然撤档国庆档引发的轩然大波,以及我们看到的五花八门的宣传炒作,甚至各个企业面对媒体报道的负面真相时的“诡辩”,在这些“Show(秀)”的背后消费者(大众)未必能分辨真假,但作为当事人,作为公关广告营销人,您会选择100%诚实吗?
清博2015-2016最具商业价值新媒体
熊猫2016最具影响力原创公关传播自媒体
伦敦国际广告奖华文创意 协作媒体
2008-2009国际公关协会主席亲颁公关传播大奖
----------------------------------
原创800+公司近2000个公关营销案例
单篇110万+阅读1篇/10万+阅读9篇
第三方平台评定综合指数超866
位列广告公关营销行业总榜NO.1
连续4个月位列创业类总榜三甲
- 谁剪的视频,笑喷饭
- 十月廿三,来马屿会市吧!
- ElasticSearch 单机部署多实例环境
- 广东人是如何过冬天?笑喷啦!
- 要闻┃统一登记背景下的不动产测绘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 夫妻真人视 频,受不了!
- 婚礼遇上打劫,笑到肚痛!
- better有票 | 被BBC、纽约时报说足以角逐奥斯卡的这部电影,评分
- 联想和小米,创业打法如出一辙,差距却越来越大,为何?
- 小百丈至大文沙公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