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育中学学生体验别样“海派中医文化”课

《上海市华育中学学生体验别样“海派中医文化”课》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蔡玦博士讲解中医药文化墙





东方网9月3日消息:2018年新学年开学了,原本该是听到“上课”两字,提不起劲儿的皮大王们,却饶有兴致的在课堂上,当起了一个个中医药文化的小粉丝。是什么课程,让放松了一整个夏天的孩子们听得如此津津有味?今天(8月31日)上午,来自上海市华育中学初二(5)班的二十多位学生,走进了开设在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课堂,参与了一场互动式的中医药文化教学体验课。这也是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携手徐汇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徐汇区教育局等单位,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开展的又一次中医本草课程推广活动。





贾杨馆长讲课《走进中医》





“酸爽”的互动了解海派中医文化





从上海百年中华老字号“雷允上”、“童涵春堂”、“蔡同德堂”的建立,到抗战时期,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赠予在两次淞沪战争中,为救死扶伤作出杰出贡献的海派中医蔡氏妇科第六代传人蔡章(蔡香荪)“急公好义”匾额的典故;直至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尹惠珠医生用“针刺麻醉原理”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取得满意效果,开启至今仍风靡欧美的“针灸热”……在海派中医文化墙前,海派中医的百年发展历程,在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蔡玦博士的娓娓道来中,生动的浮现在了华育中学学生们的眼前。通过讲解,学生们不仅了解到百年中医药文化在上海的传承与发展,在蔡博士的指导下,学生们还在寻找自己身上“足三里穴”和“合谷穴”的过程中,现场体会到了按压穴位的酸爽。这种体验,让他们在记住身体两个重要穴位的同时,也对针刺麻醉疗法有了更深刻的记忆。





中医文献馆肖芸主任为同学们讲课





由多味名贵中药制成的香囊





闻香识中药,更要学习“男人担当”





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五味”?常见的九种体质各有什么特点?四季护养的要点是什么?如何通过药膳,进行秋季养生?……





除了参观学习,中医文献馆的贾杨馆长还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内容详实,兼具教育性和实用性的中医药养生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及到中医缓解“痛经”症状环节时,面对课堂上正值青春期的同学们,在讲解一般医学常识之外,贾馆长还从“一个男人的责任心、男人的社会责任感”这一角度,向男生们传达了对女同学、母亲以及身边女性的关爱。之所以如此设计课程,贾杨馆长表示,现在中国的青少年缺乏阳刚之气,教育偏于阴柔。虽然这一话题超出了中医本身的宣传和文化推广范畴,但是从树立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民族魂的角度,意义很大。“开展这次活动,不仅是一种学科知识的普及,或者是单纯的一种兴趣爱好的拓展。中医文献馆希望站在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角度,为孩子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一点事情。”贾馆长说。





在课堂教学之后,学生们还在贾馆长的指导下,亲自制作了针对当下闷热气候、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香囊,为今天的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孩子们辨识中药、亲手作香囊





徐相任先生后人徐谨女士向中医文献馆捐赠图书





“个性化定制”课程明年走进黄浦





“我们希望能够用孩子们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体验到中医的智慧,感受到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从节气更替中感受到‘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让孩子们从少年时习得中医精华、了解中医倡导的‘与自然相应’的整体观,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强健的体魄。”中医文献馆肖芸主任表示。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药文化进校园(徐汇区)”项目的延续,与今年6月1日在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举行的中医药校园嘉年华活动不尽相同。活动充分考虑孩子年龄、知识结构以及学校培养特点等因素,通过互动和激发他们的共鸣感,吸引他们到讲课的内容中来,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定制”的课程特点。据悉,中医文献馆的这项活动,明年将延续中医药文化的精准传播,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特点,在黄浦区乃至上海更多区进行广泛推广。





此外,在今天的活动现场,学生们还有幸见证了华育中学学生张凯雯同学的母亲徐谨女士,她也是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馆员徐相任先生的曾孙女,向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捐赠《徐氏医学丛刊之一——中国生理学补正》一书。徐相任先生系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第一批馆员。他在民国期间已蜚声沪上,以治疗时疫见称于世。徐氏编著的《中国生理学补正》、《鼠疫良方汇编》、《徐氏霍乱论》等均付梓于世,促进了海派中医多流派多学派的发展。





相关链接:





六一儿童节|中医文化走进高安路一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