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全省规模可能最小的小学 5个学生2个老师的开学第一天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探访全省规模可能最小的小学 5个学生2个老师的开学第一天”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这可能是全省规模最小的小学——5个学生、2个老师。准确地说,因为学生数量的锐减,2004年时,它已经从一所独立的双峰学校变成黄坛镇中心小学双峰教学点。





从宁海高铁站出发,需要40多分钟的车程,才能达到位处“宁海西藏”榧坑村的双峰教学点,其中多数都是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上学期,这个教学点还有8个孩子3个老师。因为有孩子毕业或下山读书,如今只有2个三年级、1个五年级和2个六年级的孩子以及两个老师。9月1日,记者走进了这所小小的“学校”,和孩子们度过了开学第一天。





不让一个孩子没有书读





山里的孩子起得早,9月1日早上8点不到,5个孩子已经陆续出现在校园里。按照惯例,他们将和老师一起打扫校园,然后开始上课。因为人少了,原本只需要2个多小时就能搞定的任务,师生们花了半天才完成。孩子们很爱惜校园,连教室的地板都用擦得干干净净,进教室前都会脱鞋子。对于开学,他们脸上雀跃的神情更是说明了一切。“爸爸出门打工了,暑假只有我跟奶奶在家,特别想念你们。”学生涵涵(化名)跟好朋友雯雯(化名)已经一边打扫卫生一边聊开了。而前来帮忙打扫卫生的家长胡女士也告诉记者,双峰教学点的老师特别有责任心,这里孩子又少,几乎是一对一教学。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在教学点读书,自己挺满意的。唯一担心的就是孩子去了初中能不能适应?





“山下的小学不提供住宿,而且距离教学点还有20多公里。这两年,山里有孩子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搬下山了。目前还留在山上的都是家里比较困难,没有条件下山的。”宁海教育局基教科的方科长说,原来双峰乡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最热闹时有700余名学生。随着越来越多村民下山,留在山上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开设这样一个小规模的教学点,生均经费是普通学校学生的好几倍。但不能让一个孩子没有书读,是教学点多年的初心,也是一份带着温度的坚守。





孩子们玩游戏





让孩子有自信比成绩更重要





双峰教学点目前的负责人叶福参是2014年自愿上山教书的,当时双峰教学点还有9个学生。这两年,因为教学点人数还在减少,叶福参也在不断调整着课程安排。这学期,他将5个同学分为两个班,采用复式教学。上语数外学科课程时,他和学校的另一位48岁的代课老师章卫兰给两个班分别上课。而书法、美术、英语戏剧等课程则是一起授课。因为没有开设科学课,每周三,老师和同学们会一起去爬山,观察大自然。





此外,每天早上8点-9点,同学们会一起运动、练习武术。中午午休时他们会一起听着古典乐入睡。睡醒后,就会举行一个10分钟左右的分享会。“教学点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长期没有呆在大集体里,非常害羞。让他们当众分享自己的生活,就是希望通过长期的锻炼,他们能更敢于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叶福参说。





分享会





记者也参与了孩子们新学期的第一场“暑期生活”分享会。看到有外人在,几个孩子都有些紧张。雯雯第一个站起来,分享了暑假里爸爸和弟弟打赌做100个俯卧的趣事。在台下的弟弟昊昊立刻笑了,他告诉记者自己本来也想分享这件事。而溪溪则分享自己在开学前一天做的一个梦。不管孩子们讲得好坏、长短,叶福参都会带头鼓掌。渐渐地,孩子们放松了一些。雯雯还主动要求上台为大家吹奏竖笛。“竖笛是杨老师教我的(记者注:杨老师是叶福参的妻子,上学期结束后下山了),暑假里有空我就会练练。”





孩子们的爱好比较广泛。几个女生喜欢画画,上学期刚毕业的伟伟(化名)经常在乒乓桌前练习打乒乓,昊昊最喜欢的是乐高。记者和昊昊一起玩了一会乐高。“我觉得这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好,就是有些冷清。如果有很多同学,是不是就很热闹?”玩熟之后,昊昊问了记者这样一个问题。“确实,教学点的孩子长期只和几个老师同学接触,如何自信融入初中集体是个难题。”叶福参说,相比于孩子的成绩,他更关注于孩子是否自信,这也是他想给孩子们培养各种爱好的重要原因。





书法课堂





因为是开学第一天,孩子们还没有开始上文化课,只是按照课表上了下午的书法课。书法也是叶福参非常自豪的课程。这两年,教学点里有好几个孩子的书法作品都在宁海拿了奖。“每年寒假前,我都会让孩子们给自己家里写春联。大红的春联往门上一挂,村里人都会夸赞,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很大的提升。”叶福参说,他不求孩子们多有出息,但希望他们能成为自信、乐观的人。而从目前已经毕业的几个孩子情况来看,尚留黄坛当地初中读书的孩子在初中融入得很不错





教学点将成为历史





这个规模越来越小的教学点,也正在面临一个难题:从目前的排摸情况来看,教学点已经不会再有一年级的新生。随着明年又有两个六年级的孩子毕业,教学点里届时可能就只有2-3个不同年级的孩子了。这样,正常教学的就更难开展了。例如,原本教学点以英语戏剧的形式来上英语课,还挺有氛围,这学期人一少,就只能采用独角戏的形式来上课了。





“这样的教学点最终是要消亡的。只要家长愿意,我们将尽快完成教学点的撤并工作,让孩子们到中心小学来上学。但是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我们都会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条件。”宁海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与相关政府部门协商,并将进一步与家长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努力创造条件,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争取早日让山村的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特别的学校特别的开学,特别的他们需要特别的爱





这个周末,全省各地中小学都开学报到了。本报记者兵分三路,分别采访杭州、宁波、衢州的3所特别的学校。





它们中,有仅剩个位数学生的教学点,有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乡村小学,还有杭州规模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这些学校的孩子们各有特别的闪光点,但也有共同的特点:他们中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或者忙于生计,不能陪伴孩子太多。浙江经济发达,来工作的外省人比较多,因此这样的孩子在全省还有很多,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呵护。





例如,在衢州龙游、杭州淳安、温州瑞安等地同样还有一些小学教学点。对于这些教学点的孩子来说,因为长期没有在大集体中学习生活,容易产生孤独感,这也是一个问题。记者采访中,一位曾经到过某一教学点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她离开时,有个孩子一直跟到学校门口,问她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如何让孩子们升入初中后顺利融入集体是另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培养他们自信阳光的性格,并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和大集体相处。





而对于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中小学正是他们“三观”逐渐树立之时,除了学业上的教导,如何读懂他们的内心也非常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他们,才能给予他们所需的关怀。而相比于其他孩子,他们在生活上也更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这都是孩子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每个孩子都是国家和家庭的未来。我们盼望着,能有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爱让孩子们在阳光中一路成长。(纪驭亚)